美文网首页
听课要观己

听课要观己

作者: 欧小丽 | 来源:发表于2022-10-22 10:40 被阅读0次

    新老师一个月入职考核,这是第一次实行这个方案。

    初步拟了几条,简单易行,操作性很强,只是牵涉到需要协调一些人。

    我先将最好操作的一项进行检查:听课本。

    36位新教师,除了一位请假外,在规定的1个小时之内交来的人有31人。目前有两人补交,一人说在开会,一人说在家里。

    规定的1个小时,还是有很多的可为空间,但情况很不乐观。

    我的评价标准较为简单:

    1.每周2节以上,记录详实,有思考。记10分

    2.每周2节以上,记录较为详实。记8分。

    3.节次不够,记录一般。记5分。

    4.不能提供听课记录。不记分。

    按照学校听课要求:每个月听课不少于8节,鼓励跨学科每月不少于3节。

    先用数据说话:

    1.听课节次最多31节,最少4节。听课节次不达标人数为4人,1人为英语老师,3人为体育老师。

    2.听课记录的详实程度:每一节都详实的,无。大部分详实的15人,记录了详实的听课过程。简单记录的12人,有的简单到不超过100字,只有简单的几行。

    3.给出评课意见:能给出评课意见的有10人左右。大部分人只能记录过程。

    当然,还有一些老师的听课本,听课要素不全,时间地点上课老师没有写,没有记在听课本上,随手找一张纸写了听课粘在听课本上,一节课用去了好几页纸,书写龙飞凤舞。

    如果说听课是一项促进专业成长的途径的话,那么听课,到底听什么,记什么,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很显然,我们前期的培训是有欠缺的。明年暑假时,收集几本听课本写得很好的,让老师们观摩学习,先让题目看到样子,才能知道自己怎么做。

    听课要听什么呢?

    第一,听课堂的整体框架设计。主要听这个设计的逻辑感,是否符合知识的逻辑,是否符合儿童的认知。一些老师在写听课笔记的时候,会写成框架式的,这样就能很好的了解课的设计。当然,也许设计者并不是这样的框架,只是我们的了解而已,但这也不妨碍我们建构自己的课堂框架。一般都是三段式:引入——探究——总结,但在每个环节里,老师有什么具体的行为,却是彰显老师对课堂的理解程度的。

    第二,听老师对素养的落实。现在是素养当下的课堂,如果老师只满足于知识点的传授,一个点的一个点的走下去,看上去课堂很有节奏,但学生的素养不是靠节奏就能养成的,需要老师的专业中的专业来表达。数学素养的三会,是比较容易能从课堂上看出来的。

    第三,听老师对学生的生成的关注,也就是老师对学情的关注。这一条直接反应了老师的教学理念,是以生为本,还是以自己讲完为主。一是看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否是开放性的,有大量可为空间的,二是看老师是否有给学生提出的问题的时机,三是看老师对学生问题或者反馈的反应。学生是否喜欢你的课堂,这一条是很重要的因素。课堂是否灵动,这一条也是很重要的考量因素。

    第四,听学生在课堂的表现。我比较喜欢坐在学生旁边,看他们的真实反应。有的反应,是站在课堂那个老师永远不会知道的。看个性的学生的反应,是读懂学生的通道。

    第五,写下自己重构的思考。一节课,一定会有优点,记录自己所学所获。一节课,一定也有可以提升的地方,所以每次我都会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思考,要么是追问,要么是做法。

    要做一个积极的建设者,因为听课的最终目的不是去评判他人,而是如何提升自己。

    听课,是朝内的生长。

    关于如何听课,很多名家都有一些较为深度的理解,比如陈大伟老师的观课议课建设,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最后,还有值得我深思的一件事:作为一年级的班主任,居然看不到班主任听自己班上其他学科的记录。这一条,是不是可以纳入班主任考核里面去,做一个硬性的要求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课要观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yqmz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