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伙伴们玩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参观博物馆、排队买票……日常生活中需要宝宝遵守某种“纪律”的时刻还是相当多的。虽然听上去比较抽象,但其实也是有一些技巧和方法可以供爸爸妈妈在日常带娃的过程中参考的。
首先需要爸爸妈妈谨记的是:纪律是为了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让孩子出了问题就受到惩罚!要想培养身心健康的孩子,就得让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关注于解决的办法而不是惩罚。
纪律应该具有一致性、关怀性和有效性。为了帮助小朋友解决纪律问题,我们要遵守以下三大原则:表达认同感、建立情感连接、言传身教。
1.表达认同感
要想纠正孩子不好的行为,首先就需要对TA的经历产生共鸣。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了解TA的感受到底是怎样的。我们可以俯身或蹲下,以使我们与小朋友的视线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问TA当时是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要做出那样的行为,想要达到什么目的。而如果是年龄尚小、词汇量不足的孩子,我们就要善于帮助和鼓励他们去表达。
比如,我们可以这样问小朋友问题:
“看到你在操场上跟小朋友起了冲突,你现在觉得不开心吗?”
“我看到刚刚要走的时候你很心烦,是不想离开吗?”
得到小朋友的回复之后,根据TA的反应,试着表示对TA的理解,你可以这样说:
“这确实很难。”
“那真是挺难过的。”
“我之前也跟你一样有过这样的感受。”
认同小朋友的情绪能帮助他们认识情绪,从而有助于引导他们去共情并做出友善的行为。谈论情绪问题,意味着你开始进入小朋友的内心世界,他们也会很乐意而且没有顾忌地去表达情绪。
2.建立情感连接
在认同小朋友的感受之后,接着就要与TA建立实质的连接了,这也能给小朋友一个释放情感的出口。切记,在试图改变小朋友的行为和想法之前,一定要先与孩子建立情感上的连接,这样会使小朋友更愿意跟你配合。
建立情感连接,最重要的是要展示出你对TA情绪是接受的,哪怕当时TA的情绪起伏比较大。你可以轻轻地抚摸小朋友的背部,很温和地说些安慰TA的话,比如:
“我知道等待很难,有时候我也会有这种感觉。”(此时要表示出自己的同理心,正常化对待小朋友的情绪,并且与TA建立实质的接触,告诉TA“我在这儿陪着你”)
“你现在非常失望,那你要不要像恐龙一样使劲跺跺脚呢,要不然和我抱抱吧?”(此时你为小朋友提供用身体接触的方式,释放自己的情绪)
3.教亦有道
要想让孩子改变自己不好的行为,就必须让TA自己有很强烈的想要改变的意愿。当小朋友感觉到TA被赋予了力量的时候,TA就会从内而外感受到鼓舞,从而会修正自己的行为;反之,试图用恐吓和制造恐惧感的方式控制小朋友的行为,则不会起到任何作用。
那么,怎样去教育小朋友呢?我们不妨采取以下两个策略:
通过协商进行教育
“我们今天玩得很开心,可是现在得走了。你可以选择最后一件你想做的事情,做完我们就离开。下次我们可以待得更久一点,在离开前我也会提前告诉你,我们还可以提前过来让你多玩一会儿。”
通过合乎情理的论证进行教育
——“你觉得如果每次在小狗吃饭的时候我们都在它旁边大声吵闹会怎样呢?”
——“小狗可能会不吃了。”
——“它会觉得很不舒服对不对?”
——“是的,我不希望它觉得不舒服。”
——“如果你吃东西的时候别人也在旁边吓你,你会有什么感觉呢?”
——“我会感觉不高兴。”
——“是的,我知道你不愿意被别人吓,那我们现在明白了下次小狗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对不对?我相信你下次一定会记得。那么我要交给你一个任务,就是确保它吃饭的时候它的周围是安静的!”
总的来说,纪律问题,可以说是孩子们之间进行社交和情感沟通的基础,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将会终生受用。我们要做的,不是仅仅在孩子表现出不好的行为时去给出“反应”,而是主动采取行动,主动和孩子去谈论,去帮助他解决问题。要知道,我们不是要改变或者控制孩子,而是要通过更好地理解他,达到帮助他控制自己起伏不定的情绪的目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