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刺猬X简书 | 2019“还乡手记”EPOCH非虚构故事大赛
#2019还乡手记#四线小城市网红店的求生之路

#2019还乡手记#四线小城市网红店的求生之路

作者: 咔咔大王 | 来源:发表于2019-02-28 23:22 被阅读13次

第一眼失望

阿浈の屋开在一片老居民区的胡同里,外墙被刷成了亮粉色,在一片灰蒙蒙的小店铺和居民楼里显得亮眼又有些突兀。在朋友漫漫的推荐下我添加了店主的微信,七拐八弯地找到这里的时候已经从下午迫近黄昏,天空中开始飘起细密的雪花。

从店主朋友圈发的照片来看,粉色主题房间、星星装饰灯、字母气球、成堆的玩偶、造型好看的果汁和鸡尾酒……是这些年在微博、朋友圈和抖音上火起来的网红店风格。这样的店铺像一种繁衍很快的新品种植物,很快从北上广渐渐蔓延到中小城市的购物商场和街巷。这样装饰时髦好看的小店,人均价格50到200,可以吃喝、闲坐和拍照,对年轻人来说很有吸引力。

但我推开这家店的玻璃门却有些愣住了,店面实际和朋友圈的照片有点像买家秀和卖家秀的差别:装饰气球有的已经瘪掉了松散地贴在窗帘上,有几根灯条也不亮了,桌子间的隔断还有些农家乐气质和整个屋子风格并不搭配,门口堆着几箱青岛啤酒也让屋子显得杂乱。菜单是荧光笔手写的,宫保鸡丁、鱼香肉丝、麻婆豆腐……看上去只是些普通的家常菜。我偷看了漫漫一眼,小声说“要不我们走吧”,但店主阿浈的妈妈正在很热情地招呼我们点菜我们也不好意思走,漫漫说“算了,来都来了”。

(阿浈の屋外观)

我是被漫漫从家里拖出来的。自从查到考研笔试成绩知道没有办法去想去的学校之后,我一直在家里闷着不愿意出门。我是个习惯逃避的人,遇到打击的第一反应就是休眠自己,先去睡一大觉。昼夜颠倒地睡了几天之后我接到男友的电话问我考试结果和将来的打算,我心里越慌就越是说不出话,只好很冷漠地回答“我没有打算,别问我了”。漫漫还在想办法逗我开心,跟我说:“有人推荐给我一家挺好玩的店,吃点好吃的拍拍照,心情能好一点是一点。”结果好不容易找到的店铺也让人失望,等上菜的时间里我又接到男友的电话,我跑出去接,看到门外的雪已经在地面积起了薄薄一层,也不知道为什么眼圈一下子就红了。

漫漫点了宫保鸡丁、红烧茄子、烤鸡翅,我打完电话回来的时候已经热气腾腾地摆了一桌子,每一盘分量都很足。那一顿饭我们聊这四年大学,每一个假期我从广州坐11个小时高铁回到山东淄博的家,聊大一刚入学我并不适应广州湿热的气候和略偏清淡的饭菜。我的家在淄博市的一个小城市,出租车起步价只有8块,打车穿过整个小城也不超过30块,而广州太大了,打车动辄就要一两百,去不熟悉的地方我从来不敢拦下一辆招手即停的出租车,万不得已也要打开滴滴查一下价格。但我也喜欢广州,它虽然不像小城市能让人感觉安全放松,却给人眼界和新鲜感,从前在小城里生活,身边的朋友大多比较在意“商厦什么时候才能有Zara”,在我初中时候才开了第一家必胜客,但来到广州上大学以后,我发现原来真的有很多人会在意城市里实体图书馆的数量和气质,在意电影院文艺片的排片量,在意城市里live house和酒吧的风格。

而这一次我回到我眷恋的小城,却带着很多迷茫和焦灼,毕业后的打算,就业方向,与男友异地还是汇合,居住的城市,爸妈更希望我留在他们身边……这些需要尽快下定的决心混合着考研失败的沮丧更加剧了我对未来的胆怯不安。我希望我依恋的小城是一个给我安慰的怀抱,而不是一个无可奈何后的退路。我和漫漫又聊到朋友们的四散和以往单纯快乐的日子,总觉得这最后一个假期像是生活将发生重大变化前短暂的风平浪静,而我们必须要在变化中习惯失望做到处变不惊,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大人。

在吐苦水和相互安慰中情绪竟也梳理清晰了不少,这场漫长的聊天终于快要结束,面前的饭菜也吃光了大半,我们抱着玩偶合照,脸上慢慢地也有了笑容。离开的时候觉得这一场网红店的聚会倒是也算得上心满意足。

(略显普通的饭菜)

网红店不红

网红店是近几年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而火起来的,微博博主和公众号的种草与安利、朋友圈打卡分享让一个个以ins风为代表的网红店门前排起了长队。正如德波所言的“景观也是资本”,视觉消费己成为消费社会的重要层面,于是火烈鸟、粉红豹、大理石桌面、霓虹灯越来越成为“少女心”和“精致生活”的符号,人们在网红店合影,排布朋友圈的九宫格照片的过程中也是在建构自己生活的意义,获得仪式感,同时进行社交。

如今越来越多人沉迷在朋友圈和微博窥视他人和展示自己,其中也难免暗暗比较和刻意修饰,但毕竟大多数年轻人没有办法十分频繁地四处旅行和购买奢侈品,而在网红店门前排队则只需要付出一点时间成本就可以跟上流行。相比北上广,小城市的生活相对更加缺少新鲜感,这样看来,网红店好像更容易镶嵌进小城青年平淡生活的缝隙然后开出花来。

阿浈の屋在2017年开张,那时候店主阿浈只有23岁。阿浈在烟台读的大学,念财会专业,毕业后先在一家公司做会计,除了月底要加班算收支算绩效,工作倒也清闲,她给手机里三四个视频软件都充了会员,偷空忙闲就追追新剧。但阿浈说自己是个坐不住的人,爱打扮爱玩,脑袋也灵活,初中的时候学校里的女孩子中刚流行戴美瞳,阿浈就试过卖美瞳赚零用钱,并且拉上其他女孩给她们“代理价”让她们帮着一起扩展销路。

“毕业那一阵年轻人里面好像特别流行创业,都想自己干,觉得特别自由还有意思,给自己干也有劲头。”很快阿浈就辞职了,在家人的支持下开了这家店。因为创业资金有限,考虑到租金问题店面不能开在人流量大繁华地段,从装修到进货都要阿浈一点一点学着做,她发现开店远没有自己从前幻想的自由,照样要起个大早用来打扫店面准备原料,经常因为缺少经验手忙脚乱,还要时刻算计着收入和开支,提心吊胆着“可千万不要赔啊”。

(店铺的朋友圈)

最开始阿浈的店只有饮品和三明治之类的简餐,客人来了也只是拍照和坐一坐,很少有回头客,而且店铺位置偏不容易被发现所以刚开始生意并不好,大多数时候就靠朋友们来支持一下。阿浈着急,天天琢磨怎么才能吸引客人,那一阵恰好麻辣香锅在小城流行起来,阿浈想,不然就自己的店也上麻辣香锅吧。阿浈先是找一家当地比较有名的麻辣香锅店,花钱买了配方,之后又决定请了一个厨师专门负责做饭。但没想到,多了一个人帮忙之后阿浈要操心的事情更多了。

厨师小周是朋友推荐过来的,之前在朋友的餐饮店做帮厨,阿浈听说小周比较勤快就直接答应让他来上班了。“一开始还行,就是小伙子比较能吃,一顿饭要吃我一锅米饭,不过也没事,好好干活就行。后来又告诉我要睡午觉,我店里又没有床,他就把沙发搭起来睡,我就想反正除了饭点也不忙睡会儿也可以,但他一睡就起不来了,定闹钟也不管用我也不好意思叫他,有时候晚饭的客人都来了看他还在睡。”阿浈还没有学会要怎样做一个老板,需要严厉的时候总觉得不好意思。小周做菜的时候浪费原料,做麻辣香锅也不按配方来,只需要炒的食材小周都要用油炸一遍,一个星期用光一大桶油不说也让顾客觉得吃起来特别油腻不健康。“这让我觉得他根本没拿这家店当自己的店”。

小周很快发现阿浈比从前的老板们都好说话,请假也不会考勤扣工资,有一天阿浈接到朋友的电话说是看到小周在网吧打游戏,阿浈说“怎么可能,他说发烧了根本下不来床的。”接着朋友把照片都发过来了阿浈才气不打一处来。从那之后小周没再来上班,阿浈反倒舒了一口气。

可即使是上了麻辣香锅和韩式火锅,店里的生意仍然没有热起来。阿浈常常坐在店门口发呆,看着原本就冷清的街道。即使不抱希望,但每当看到偶尔有车辆和行人路过阿浈仍然会期待他们会推开自己的店门。再后来,小城里同种风格的店越来越多,更精致好看的也不再少数,竞争变得激烈更让阿浈焦虑起来,“我每天都在想‘怎么才能有客人呢?怎么才能留住客人呢?’,想到头痛想到大脑空白。”

在小城市活下去

后来朋友跟我说,让我上些家常菜吧,从前图新鲜喜欢吃些新品种,但说到底都不如中餐熨帖。我想了想,其实我也是,三明治之类的简餐是好看,但吃过之后总觉得没吃饱,不如吃点冒热气的正儿八经的饭。”阿浈从前也喜欢在家里研究做菜,但要把家常菜做到标准,做到尽量合所有客人的口味还是需要下不少功夫,但这一次阿浈决定自己来做厨师,同时把利润压得低一些,走平价和高性价比路线。她发现对于小城市的人来说,图新鲜是一方面,但更要紧的是讲究实在,吃得饱。

店里的风格布置也一直在改,阿浈的店有四个房间,每个房间只摆两张桌子,桌子也可以拼起来用于多人聚会。即使每个房间能坐的人少一点也尽可能提供更私密的空间,让客人觉得自在,就愿意多来这里坐坐。夏天天气暖和,阿浈也在店门口摆上桌子板凳,卖冰冰凉凉的啤酒,原本仙女风的网红店立马变成烟火气十足的大排档。

除了去猜测和迎合客人们的消费习惯,阿浈也保留了一处自己喜欢的空间。在最靠里的房间阿浈设了一个调酒的吧台,她记得之前在云南旅行的时候很喜欢当地小酒馆的风格,后来专门去云南买了许多有当地少数民族图案的布带回来来做房间的吊顶。

(店里的吧台)

朋友跟阿浈说,做网红店或者创意店一定要做好营销,许多店老板会先把自己包装成网红,讲自己的故事然后再给店里做宣传。“这种宣传我也看过不少,老板都爱说自己原本是出国留学的,学设计啊艺术史啊之类高大上的专业,但是因为热爱美食所以决定回国回家来创业,做的蛋糕都是自己设计的之类的。大多都是半真半假,图都是可以P的,都成套路了。”

当地的美食公众号问阿浈要不要做推广,一开始阿浈也觉得很心动,“但我琢磨了一下,出一篇推广要5000多,我一个菜也就卖二三十块,太心疼了,我得做多少个菜啊。但更重要的是,我害怕文章给我宣传得太好了把客人心理预期一下子调高了,我这个人特别怕有人会对我有期待结果最后说‘我挺失望的’。我反倒是希望人来的时候看我这里觉得一般,但坐下来会发现其实比预想的要好,还愿意再来。”开店两年,阿浈学了做饭,学了调酒,最近还学了美甲,这样可以把不是饭点的时间也填起来。下一步阿浈决定除了朋友圈,还要研究一下在抖音微博上怎么通过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宣传。

现在熟客越来越多,因为店里座位少,有时候也需要在微信里提前订位,除了来拍照的年轻女孩还有家长会带小孩子来过生日。阿浈想把店里重新收拾装修一下,又怕如果关门装修好不容易积累下来的客人又流失掉了。

开店以来,阿浈没有像当初想象的那样有大把空闲的时间,工作自由没人管束,可以随时在店里追剧拍照招待朋友。现在晚上店里十一点才打烊,周末也不能离开,除了妈妈有时候来帮忙大多都是自己一个人看着店,和朋友出去玩的时间比从前更少了。阿浈以前贪玩,脾气爆,遇事喜欢撂挑子,现在会每天化好妆,听到有人来就笑着问“来啦,想喝点东西还是吃点什么,看看想坐在哪里?”客人离开阿浈就立马去看看菜都吃光了没,剩了多少,如果剩下的多了心里多少会有点失落,觉得大概他们以后不会再来了。

“那天你们走了,我看还剩了一半,我还寻思是不是不对你们口味啊。”后来我和漫漫又去了几次,和阿浈也越来越熟了起来。她说开店以来最开心的是两件事情,一件是看到自己做一桌菜被人吃光了,另一件就是有些客人慢慢成了朋友。阿浈说“时间长了也会发现有些人的变化,有些小姑娘一年之前天天出来聚餐,我有时候一个星期见她们四次,聊的都是去哪玩去哪吃,吃完饭还要打一会儿麻将,十一二点才回家。现在她们半个月一个月才出来聚一次,也开始聊工作聊结婚,唉声叹气的。大概都是要长大的吧。”

(阿浈挑选的装饰灯)

阿浈店里常常会放赵雷的《吉姆餐厅》,这首歌写的是在北京赵雷常去的一个清真餐厅,他习惯从工作室出来在餐厅做一下,点几个肉串和几瓶啤酒,在秋夜里思念故去的母亲。慢慢的跟店里的老板和店员都熟悉了起来,他常常觉得他们像是家人在为他准备晚饭,而这个餐厅也像个似家的环境隐匿在心里。阿浈の屋慢慢和这座雾霾严重的北方重工业小城的风格和习惯融合在了一起,是这个城市的人一点一点改造了这家原本千篇一律的网红店,现在阿浈希望自己的店也可以成为这个小城市的“吉姆餐厅”。

而随着大四最后一个学期开学,我将再一次离开这座小城即将要来到的春天,但我已经没有那么慌张了。就像阿浈说的,慢慢解决一个一个的问题,都会好起来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还乡手记#四线小城市网红店的求生之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yvl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