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

作者: 安虑得 | 来源:发表于2018-08-27 08:30 被阅读14次

上大学的时候有看到过柴静写的《看见》这本书,大概翻了一下,感觉没什么兴趣,就放下了。最近辞职了,在找工作,习惯了先前工作时的快节奏生活,一闲下来感觉心里空荡荡的。如果没有面试,每天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泡在图书馆,一泡就是一整天,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填补我内心的一片空白。

一本书能否静下心来看完,真的跟个人当时的境遇有很大关系。大学时看不下去的书,现在,可以仔细研读完。原因只有一个,比较符合我现在的心境。

《看见》一书记录的都是柴静本人在作为一名记者、一名主持人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让她印象深刻的人和事,包括一些对自己本人内心世界的描述。

正如她所言,她做新闻最关注的是新闻中的人,她写这本书,最关注的也是书中出现的每个故事中的人。书中出现的故事大多悲情甚至是悲惨,也许是悲的一面,黑暗的一面才能真正触发对人性的反思,才能带给人以震撼吧。

人们看待事件的时候总是看到事物的本身而忽略事件背后的人,人的处境人的经历等等,所以在互联网信息时代,一旦出了什么“爆炸性”新闻,马上就有一大波“批评家”涌现,用看似犀利的言辞攻击这个攻击那个。如若不是对事件的所有细节,包括事件中人物的隐性经历很了解的话,还是保持沉默比较好。

如柴静所言“每一条细微的新闻背后,都隐藏一条冗长的逻辑链”,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走到这条逻辑链的半山腰就嚎啕大哭。

我想,这句话不仅适用于新闻,在生活中也普遍适用。

任何事情不要在进行到一半时就自我感动,或是自我感伤,真相往往就这样流失了。这也是我自己常常会中的一个圈套,对于好的事情,一开始总浮想连篇给自己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梦境一般,身陷其中,很多时候结局都是现实的当头一棒,被打得眼冒金星。然后如梦初醒。对于不好的事情总是过于消极,有时候结果出来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这中间浪费的就是生命。

相关文章

  • 看见《看见》

    柴静的看见我已经看了第三遍了,看完,清楚的知道,还有第四遍,没完。 《看见》就像远方的一个老朋友一样,过段时间,就...

  • 看见?看见!

    喜欢柴静是从高二那年,看过一篇关于她的传记,从夜色温柔那个“火柴的柴,安静的静”开始,直到非典,到《看见》,到“穹...

  • 看见《看见》

    柴静的看见我已经看了第三遍了,看完,清楚的知道,还有第四遍,没完。 朋友问我,你为什么看这么多遍。我说,也不知道为...

  • 《看见》看见

    这又是一本搁在书架上两年的“老窑”。之前也好几次的翻开过,但就是读不下去。只读了一段开头,迄今为止我都十分喜欢这段...

  • 看见《看见》

    粗读《看见》,深思于关心人的新闻,感动于跳动着的活着,恐惧于真实的万钧之力,惋惜于灰头土脸的山西,沉默于边缘和创伤...

  • 看见《看见》

    总喜欢围围巾,齐肩短发,大眼睛盯着你忽闪忽闪,似乎是在诉说着什么,声音很沉静,没有什么...

  • 看见《看见》

    或许柴静的《看见》大家几乎都听过,但是我不清楚是不是所有人都看过,而我也是在一直对自己说:要找时间看一下这本书。但...

  • 看见《看见》

    上个月,在某公众号上看到刘心武将《金瓶梅》和《红楼梦》一块提起,说《红楼梦》对《金瓶梅》有所借鉴,还说《金瓶梅》的...

  • 看见《看见》

    “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来自于一位敢于报道真相的记者、主持人,也是《看见》的作者——柴静。《看见》...

  • 看见《看见》

    断断续续,终于把柴静的《看见》看完了。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社会上的百态人生和柴静的心路历程。如同一面镜子,在看别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yxaj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