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柳读书
元旦放假三天,为防疫控疫,市防疫办建议本地过节。孩子们都在家里,刚好有时间,大家都静下心来看书。
我发现儿子和女儿读书都很快,二百多页的书,他俩几乎是一小时都可以看完,特别是9岁的儿子,他在刷第二遍的全套《哈利波特》,两天时间看完全套7册。
我悄悄地给他做了一个阅读速度测试,每分钟1500字。我知道他看书的速度比较快,但是没想到阅读几乎达到了快速阅读的水平。
然而我读书就特别慢,一个小时才看不到一百页,时间成本是他们的两倍还多。我就分析了一下我们阅读速度这么大悬殊的原因。
童年阅读量的大小,决定了阅读速度的快慢
女儿和儿子自小就开始阅读绘本,特别儿子,从他0岁时,我给小姐姐读绘本,他就在旁边听,两岁会给我“讲”绘本,5岁达到了三年级的识字量,会自主阅读。7岁读完整套的《汤小团历史漫游记》、《装在口袋里的爸爸》、《福尔摩斯全集》等:
节假日,除了去旅行,我们所去最多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家里还给他们特别建立了一个图书角,图书绘本有上千本,客厅书房,床头、卫生间,到处都是书。他们可以说是被故事喂大的孩子。
然而我的童年,是上世纪70年代的农村,阅读资源非常匮乏。除了课本儿,最奢侈的课外书就是黑白连环画。
每一学期发新书,特别是语文书,都会爱不释手地揣在怀里,迫不及待地想看,又舍不得看,因为课本的内容太少,都经不住看。就像怀揣着一件宝贝,不忍心把它放到书包里,怕弄脏了封面,更怕褶皱了书角。
回家第一件事,让老爸用旧日历帮我把书包上封皮儿。我也会赶紧洗干净手,找一个地方安安静静坐在那里开始读书。当时的书还很少有彩色插图,就那也会如醉如痴地很快就看完所有的故事。
意犹未尽,开始看第二遍。第二遍一定是指读,因为害怕漏掉任何一个字,真可谓是精读,体会字字珠玑的含义。
一本连环画要好几分钱,好像也没闲钱去买。那时我常常跟着二哥蹭别人的连环画看。但是连环画的配文少之又少,总是感觉不过瘾。
后来初中高中时,好像课外书多了,却常常被视为是“闲书”,“坏书”怕给学生带坏了。为了考学,学生是不能看的。就这样我成了一个胸中无墨的大学生。
阅读时的专注力和连续性,决定阅读速度的快慢
我和孩子们一起读书,我常常会思想抛锚,时不时地要把思绪拉回到书本上来,断片的思绪要想连起来,就又得往前倒一段,这样没有连续和专注力的阅读,自然阅读速度就提不上来。
儿子在阅读他喜欢的书籍时就特别专注,连吃饭的时候都不愿意放下书本,有时会蹲在厕所里看半本书,你不叫他,他都不出来。
我为了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我利用番茄钟计时法,提高自己的专注力。每天选定一个阅读时间,设好闹钟。一个番茄钟时间段是一小时,我是上午9点开始阅读。
在9点之前我会收拾完所有的杂活,闹钟一响,就来到安静的房间内,坐在舒适的阅读椅上,打开计时器,开始阅读。有了时间的限定和特意的安排,就像学生听到铃声就要上课一样。这一个小时内真的能够安心的专心地持续阅读,速度的确有很大的提高。
瞬间记忆和信息留存度,决定了阅读的速度
每个人认知字的速度是差不多的,决定一个人看书速度快慢的不是你读字的速度,而使我们瞬间记忆,快速理解,信息储存度来确定的。
举例子,我读言情、传记、文史类小说时,很多故事场景都是我们经常遇到,甚至是想象得到的,一些历史事件也是我们有所了解的,那么我们读起来文章可能就是一整段整段的理解,所以读起来就会快。
如果是科幻的、科技的、哲思的还有英文版书籍,那我明显地读得就会很慢,甚至是因为晦涩难懂而读不下去。
我女儿喜欢读文史类的书,那她就读的快,兴趣度高。而儿子对科幻和悬疑更感兴趣,所以读的专注力和持续性就高,速度就快,并且会反复阅读。
我在童年时的阅读量少,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和专注力也大幅度降低,兴趣面窄,知识储备量小,这些都是我决定我阅读速度慢的原因。
现在通过刻意练习,利用逻辑思维能力强的特点,把书本知识尽量理解性输入,用写作把吸收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不怕慢,就怕站。勤能补拙,慢慢练吧!
想一想小时候如果能明白这些道理,好好读书,那便我不是我了。《遥远的JSZ》中说:“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别人给不了我,给我了也拿不住。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