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社群助手丨与粉丝经济相比,为什么社群营销更有优势?

社群助手丨与粉丝经济相比,为什么社群营销更有优势?

作者: bee4db11f90b | 来源:发表于2018-11-27 15:15 被阅读47次

作者:社群助手

来源:《社群营销》-秋叶

社群助手

粉丝经济泛指架构在粉丝和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被关注者多为明星、偶像和行业名人等。

撇开明星的粉丝经济不谈,微博、微信公众号的模式也是“粉丝经济”,操作模式都是定位特定方面的主题,努力扩大粉丝规模,然后推出针对性广告,转发给粉丝购买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甚至参与转发扩大影响力。

粉丝经济成立的前提有三个:第一,你要有足够多的粉丝。第二,粉丝愿意参与你的活动。第三,你和粉丝都在一个活跃的平台上玩。

做到这3点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容易,加粉、策划活动也很难,但是现在即便能解决前两个问题的朋友,也会遇到一一个新问题一粉丝注意力的转移。

说一个例子:你刚刚经营好微信公众号,积累了好几万粉丝,正准备开始做点推广收回投入,却突然发现粉丝们已经不看你的微信公众号了!

粉丝并不一定讨厌你,假如知道也会有参与这个活动的积极性,但问题是他现在不怎么打开你的微信公众号了,你的推送他看不到了!

很多运营微信公众号的人并不了解一个秘密一-个新粉从关注到渐渐不看你的文章推送,周期大概是3~6个月。

这3个月还是指你的内容的确有可读性的情况下。

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他愿意分配多少时间给你,取决于他对你的黏性,而黏性取决于你的价值。所有的社会化营销的争夺与运营,都是在用一切办法抢占用户每天的24小时。

有了社群,大家都乐意通过社群分享获得的信息,这种到达率显然远远大于你的某一篇可能会被海量信息流覆盖的文章推送。

很多微信公众号运营者觉得朋友圈可以成为一一个社群,所以主动放出一些个人微信号,让粉丝关注,然后通过转发微信公号文章到朋友圈,对感兴趣的粉丝形成第二次覆盖,带动文章阅读量提升。

这个方法当然有效,但是有两个问题。第一,个人微信 号能加的好友很有限,微信只开放了5 000个,自己的人脉圈还得用掉很大一部分; 第二一旦个人微信号公开化,特别是一些有影响力的名人的个人微信就会... ...省略号的意思你们应该懂的).所以有的人开始拥有多个私人微信号,大部分其实只是打着自己名头的马甲。

很多聪明人开始尝试另一种可行的出路;组织粉丝建群,大量建群一不管这个群是 QQ群,还是微信群。

毕竟粉丝群和微博、微信公众号不同,群是在有影响力的人组织下的多对多互动社区,而微博、微信公众号本质上还是一对多传播,大家可以转发甚全评论,但是群发消息可以带来高频、持续、深入的互动。

建立群的好处还不仅仅在于此。

社群的第一个好处是,社群经济的自运行生态。社群助手小编先跟大家说粉丝经济。

社群助手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把粉丝经济比作这样一个场景:

观众围着-个大舞台,为台上耀眼的明星喝彩、鼓掌、呐喊。

但假设明星演唱会当晚,明星由于特殊原因导致演唱取消,那么粉丝们当晚就立即各自回家了,因为大家都是来看自家明星的,全世界就他一个,没有谁能代替。

由于是一对多,一个点也很难与所有的点进行有效互动。

回想-下,很多大明星很有影响力,但是一旦被曝出吸毒等行为 ,各种作品、产品、代言就会被封杀,很多粉丝粉转黑...所谓的经济结构瞬间瓦解。

可以看出粉丝经济结构是围绕一个中心点建立起来的,所以是一个-对多的连接结构,强调的是向心力,- -旦中心点缺失,这个结构就很难维持。

那么社群经济呢?

我们是在围绕“同好”去做事、去成长、去寻求价值,而不是围绕某一个谁转。

所以我们把它比作一群相互熟悉的人的小剧场。比如我们喜欢自黑的人形成了一一个小社群。

节目每周固定,且由成员表演,偶有特邀外来嘉宾作为惊喜。

老秦今晚表演,可赞美、可吐槽、可讨论,甚至可以给老秦出主意。

老秦今晚有事表演不了?没事,老张你先上!

社群经济的结构是多点之间的相互连接,强调的是凝聚力,缺失一个,并不能瓦解整个结构,这是一个可以自行运转的生态。

社群的第二个好处是,在群体氛围下,大家更容易形成相互感染的冲动购买效应。

心理学上有很多与群体相关的现象,比如“羊群效应”,比喻人都有一种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很容易导致盲从。“队排这么长,是不是商家在搞促销?我不买是不是就吃亏了?"”同事都在谈论这个牌子,我不买是不是OUT了?"

古斯塔夫.勒庞告诉我们:无论构成这个群体的个人是谁,他们的生活方式、职业、性格、智力有多么的相似或者不相似,只要他们构成了一一个群体,他们的感觉、思考、行为方式就会和他们处于独立状态时有很大的不同。

在2014年12月20日,罗辑思维第三季会员开放前,罗辑思维建立了,上千个微信群,在微信群里不断有忠实罗粉发布最新小道消息,然后到了正式购买这天,很多人纷纷炫耀自己抢到了铁杆会员,并询问群里熟悉的好友买了没有?很多在这个群里的人都买了,要留在这个群不买个会员都不太好意思,甚至都不好意思只买普通会员。

社群的第三个好处是,群体可以通过直接分享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从而获得更多的营销机会。

比如万能的大熊建立大熊会,寻求各种线上分享和线下见面会机会,通过这些分享和见面,大熊又可以对接资源,让自己的社群成员成为这些资源的参与者、众筹者或者购买者。不管以什么名义,这些都是直接的二次营销机会。

像秋叶鼓励群员动手,用微博交作业或发布作品,不仅仅鼓励了学员,优秀的学员作业其实也给自己的课程做了口碑推广, 带动更多的人群购买课程。

借助社群做营销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汇集一群人, 过于直白地进行产品推广,只会让大家讨厌,大家会用退群来惩罚你。

让人不讨厌的营销就是好营销,怎么做,我们会在第五章为大家分享-些思路和案例。

为什么说社群是品牌企业的商业进化目标?为什么说社群运营是用户思维模式的高级形态?

因为在形成社群前,用户的角色主要须完成三次转变。我们以小米手机为例:

受众:听说小米手机,可能来自网络消息、新闻报道、朋友口碑。用户:使用小米手机, 经过各种信息轰炸抱着试试的态度使用该手机。

粉丝:热爱小米手机,手机的体验让自己很满意,成为一名小米发烧友,俗称“米粉”。

社群:参与小米手机,为了让小米手机变得更好,乐此不疲地在米粉群、论坛、线下活动与来自不同地域的米粉讨论各种提升产品体验的建议和想法。

从"受众”到“社群”是从"围观者”到“自家人”的过程。

社群助手:微信群机器人,助力社群营销。无需下载,加微信号入群即可实现管理。能实现入群欢迎语、群通知、群内自动答疑、群聊保存、成员管理、潜水查询、数据统计、多群管理、专属微信群空间等多项功能,帮助用户提升微信群活跃度,打造24小时自运转微信群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社群助手丨与粉丝经济相比,为什么社群营销更有优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zbg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