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40晨读第219天(孔子传3-2天)
看十五岁的孔子发奋“志于学”,就像我们今天的追梦少年一样,意气风发,充满理想。虽然我们与孔子之间横亘着二千五百多年的巍巍岁月,却丝毫没有感到陌生和遥远。三岁丧父,单亲家庭的孔子,他的成长环境在今天看来也丝毫没有优越与优势,相反,“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生活的磨砺让他的成长之路充满了艰辛。
孔子最初的“学”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启蒙之学——嬉戏中的礼乐文化。
第二,谋生之学,下层人的谋生手段(鄙事)。
第三,某仕之学——传统儒业,即“小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人生有三个层次:
第一,谋生,要养活自己。为了谋生,为了养活自己,我们必须学一门技术(技术层次)。
第二,谋智,生而为人要认知世界,人一定要有知识,所以教育要教人知识,不能光教技术(知识层次)。
第三,谋道,认同价值、知道是非、善恶、美丑,学会判断。一个人需要有认知能力,判断能力(价值层次)。
在技术、知识、价值这三个方面,什么是最重要的?
技术,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在身”,用“一”和“万”做比较,说明技术很重要,也说明技术专业有限度。谋生一个技术(手艺)就够了,满足自己物质的需求,满足自己肉体的需求,并不需要太多。孔子讲,一箪食,一瓢饮,够了。
颜回很快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孔子自己——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之所以为孔子,之所以那么聪明,之所以能成为圣人,那么了不起,就在于他一开始就把自己的生活底线定下来了,把对物质生活的需求降到最低,留下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
启示:我们才能不断提高物质生活的底线,没房子想着有房子就好了,有房子想着有大房子就好了,有了大房子想着有别墅就好了。一辈子都在物质的层面打转,一辈子都在满足自己的肉体,从来不滋养自己的精神,要给精神生活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