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藏富于民

藏富于民

作者: 荡相遣执 | 来源:发表于2021-02-22 17:55 被阅读0次
有若像

12.9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鲁哀公问有若说:“遭了饥荒,用度不足,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抽十分之一的税呢?”哀公说:“抽十分之二,我还不够用,怎么能抽十分之一呢?”有若说:“如果百姓富足,君上怎么会不足呢?如果百姓不富足,君上又怎么会富足呢?”

荡相遣执讲故事:

有若,有氏,名若,字子有,又称有子,或者子若。古人的称呼多,但一般见面叫字,不叫名。孔子这个学生有个特征,长相和说话的语气象老师,思想方面也很有水平,与老师接近。比如,“礼之用,和为贵",都是出自有子。

孔子去世之后,子贡,子夏,子张,这几个弟子以为有若最有老师气质,就把他拉到老师位上,尊以师礼,并听他讲课。小师弟曾参倒是有自己的看法,说:“老师的才学不绝如江汉之水,德慧清白如秋天之日,不是谁都可以代替的"。坚决不同意,自己离开同学们,另开讲坛。到底有若跟老师比不了,时间一长,对于同学们提的问题就回答不了啦!

孔子在世之时,鲁哀公时常来孔府问政;孔子也帮助他选贤任能,推行仁政,施以礼乐教化。象言偃,宓子贱等,都是孔子推荐的地方官,他们在自己任上也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各自都取得了不错的政绩。孔子去世之后,鲁哀公失去国老,也很悲痛和失落。当听说有若可以代替孔子登坛讲学,也来听课。

自由提问时间,鲁哀公问有若:“遇到灾年,国家用度紧张,应该怎么处理?"

有若回答:“减少税为十分之一如何?"

哀公说:“抽十分之二,我还不够用,怎么能抽十分之一呢?”

有若说:“如果百姓富足,君上怎么会不足呢?如果百姓不富足,君上又怎么会富足呢?”

有若说的不错,但不足以服人。孔子曾说,善人治世,七年可以使百姓用命。为什么?第一,百姓富足,有了私产,他们会用生命来守卫;第二,百姓富足,自会人丁兴旺,百姓乃兵源之本,人口多自然兵源足;第三,百姓富足,流民就会少,社会自然稳定;第四,百姓渴望享有财富,穷地方的人会自然向富庶地方流动,这样国家就会强大。春秋战国时期,国家是否强大,是以人口多少来衡定的。季氏为何富于周公?就是因为他的封域里的人口多。有若知道这个道理,但讲课的水平还是没有老师高,只强调民富就是君富。如果有人告诉你,别人的钱就是你的钱,你能当真吗?有若缺乏进一步讲道理的能力!

鲁哀公听了有若的回答,思考了半天,最后还是没想明白。他还没有达到与百姓共安乐的境界。

相关文章

  • 藏富于民

    12.9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

  • 《夺富于民》脱脱篇

    (最后一个人物啦哈哈哈哈哈) 脱脱真的也是一少年英雄,十五入朝,扶摇直上,权至丞相,估计就是小说范本的写法了。对于...

  • 《夺富于民》刘晏篇

    “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已仕。”[《三字经》中的刘晏] 刘晏和第五琦都是唐代乱世之能臣,但与第...

  • 《夺富于民》张汤篇

    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是多面性的。 对于汉武帝来说,张汤是手中的一把好刀,能为自己赢得名声,也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 君孰与不足:藏富于民

    鲁哀公问有若说:“年成歉收,国库储备不足,这可怎么办呢?” 有若回答说:“何不实行十分抽一的税率呢?”哀公...

  • 荀子的思想,藏富于民

    春秋战国,是大变革、大争鸣、大辩论的时代,也是尽情表达智慧的时代。 春秋战国是中国思想史上首屈一指的黄金时代,智者...

  • 社群——未来企业的终极形态(财富藏于社群)

    未来----无社群即灭亡 未来社群的价值将愈加凸显,未来的趋势应当是介于“藏富于民”和“藏富于政府”之间。大量的财...

  • “藏富于民”可能真的要来了!

    首先,思考一个根本问题:什么是一国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觉得这个问题太高大上了,那么可以换成相同逻辑的问题:什么是一...

  • 《夺富于民》第五琦篇

    第五琦,姓“第五”,名琦,字禹珪,出身平民,官至宰相,中年得志后又经几起几落,在最后一次被贬启用回京后去世,享年七...

  • 《夺富于民》贾似道篇

    贾似道的公田法有一点土地国有制的味道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种方法可以缓解社会贫富不均的状况。 但是好的制度并不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藏富于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zek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