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开学《伤寒论》,遇到一些问题,比如错简、漏字、断句错误等等,以胡希恕及其弟子为代表的一些国医大师,随意更改《伤寒论》中的句子,随意调整顺序,美其名曰"提携后学”,确实深受学子欢迎。
但是,如果我们往前看,一千多年来,历代名家所作的工作仅仅是以经解经,不敢随意删改一字一句,也不敢随意调整前后顺序。直到我大清盛世,文字狱高压下的知识分子精神分裂,不能谈国事,指点江山,只好在中医著作中大展手脚,像一个裱糊匠,裁裁剪剪、拼拼凑凑,在中医文献中施展自己的才华。
我们不评价对错,只是想问,王叔和、孙思邈连这么浅的问题都看不出来?他们为什么不改一个完整无缺的版本?因为他们知道,残缺也是美!就像维娜斯的断臂,以现在的高科技,复原真不是什么难题,但维持现状,才是更完美!
从明清以降,国人追求完美追求到极致,缠足、胛妓皆成文化,到了现代,更是登峰造极,我们不能容忍任何的残缺,将所有苟延残喘下来的文物以保护的各义拆除,修旧如旧,改造成古老的新建筑。山西是中国的文物大省,但还有几件真的古建筑?伟大的耿彦波书记,将一座座真的历史建筑拆除,按照他伟大的构思,再造出一座座古城,从灵石修到榆次,从榆次修到大同,从大同修到太原。据说,古老的龙城马上就会拔地而起!不可否认,这些建筑的每一块砖都有数百年历史,这些建筑都是古建筑的典范,但每一座建筑都没有神气!或者说像一个穿着龙袍的乞丐,坐在金銮殿上也露出浓浓的贱气!
我们一直讲历史的传承,文化的传承,我们自豪于五千年悠久的文化!我们弘扬国学!但什么是国学?是穿着马褂戴着瓜皮帽背着三字经?是于丹的《论语》鸡汤?还是仁义礼智信的传承?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担当?
有谁还记得屈原因何而死?但大家都记得要吃粽子!有谁还记得介子推因何而死?可还有人记得要吃寒食?我们的本事就在于能将传统的冬至、春节、元宵节、中秋节都过成了红红火火的美食节。也能将西方的父亲节、母亲节、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过成狂欢节!这就是本事!但西方这些节日中凝聚的精神,有人想过吗?我们可以抵制圣诞节!抵制感恩节!但我们不能抵制爱!如果失去爱,我们的人生不再完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