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德道经》读书推广会后偶得

《德道经》读书推广会后偶得

作者: 一开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19-11-24 23:43 被阅读0次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句话,我读过一些不同的版本。今天中午从《道德经》推广年会学习回来,下午睡了一小觉,晚上吃了家里做的涮菜,一天要结束了,我的头脑里突然得到关于这句话的新理解。我觉得这可能才是最合老子的本心的一种理解。

先来看看什么是刍狗。刍狗是用草编织成的狗,用作祭祀,祭祀前,人对他很重视,祭祀后,即随手丢弃,其作用,有点像花圈。老子为什么要使用这样一个比喻呢?

为什么说,天地不仁?因为天地是道的产物,自然合于道,天地的能量层级,还没有降低到仁的程度,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可见仁的能量层级是排在道与德的后面。所以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你看万物在天地之间繁荣而后灭,成住坏空,循环往复,天地只赋予万物繁荣的能力,繁荣过后,任其坏空。圣人对待百姓,也只是普传大道,百姓得道而生福,损福而败灭,圣人却并不自以为仁,故曰不仁。

万物和百姓,能否恒常的住于大道之中,天地无言无念,只是生育万物而不有,任万物随道而繁荣,随道而坏空。圣人是载道明道传道的人,圣人像灯泡,把大道的电流导入自己的躯体,发出特有的光和色,普照世人,如日月之普照万物生灵,百姓因圣人之光而见道,因见道而明知,因明知足而与行合一,曰知行合一,则得福,一如祭祀前的刍狗,因偏离道而失德,因失德而损福,因损福而败灭,一如祭祀后的刍狗。圣人却没有“仁”或“不仁”的概念,始终和光同尘,与道合一,永不偏离大道,与天地合其德,在大道中不生不灭,不无不有。

此为草稿版

相关文章

  • 《德道经》读书推广会后偶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句话,我读过一些不同的版本。今天中午从《道德经》推广年会学...

  • 读书偶得

    一、语文教学要有趣 一是教学形式要有趣。课文导入或以问题导入,引发学生探究的愿望;或以名人对文本的评说导入,引发学...

  • 读书偶得

    受书名的吸引好奇地想找寻还有哪些渴望做的事情值得自己用余生去经历,读完全书后感觉作者所列举的最渴望的事大部分...

  • 读书偶得

    老舍先生在谈到散文写作时有这样一段论述:“有的人以为散文不可捉摸,拿起笔来先害怕。不必害怕,人人都有写散文的条件。...

  • 读书偶得

    力微莫负重,言轻不劝人

  • 读书偶得

    try not to be the first one,try to be the unique one

  • 读书偶得

    01 81岁的薛敏修同学,在本科毕业典礼上说:“我觉得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不断地挑战自己,完善自己……当你长大,你会发...

  • 读书偶得

    最近,事冗时窄,在紧张的备考间隙,偷空读了几本书:英国资深剧作家蕾秋·乔伊斯的小说处女作《一个人的朝圣》、以色列作...

  • 读书偶得

    《白夜行》为爱粉身碎骨,《恶意》因恨万劫不复,草草翻阅完,深感爱也好,恨也罢,最终都酿成了成年的悲剧,而他们...

  • 读书偶得

    最近看完了杨绛先生的传记《听杨绛谈往事》和韩梅梅的《一个自己的房间》,在看来自内大的学姐考拉小巫写的个人奋斗史《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德道经》读书推广会后偶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zgr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