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好的创新来自于框架内
1.什么是框架?
要解决的问题本身,和它周围的时间与空间区域,亦指周围的资源。——最好的创新点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2.发散性思维的问题
效率低下。如“头脑风暴”
3.创新来自框架内的思考
二、系统性创新的关键原则
1.创新思考的两个方向
传统创新思路:从问题到答案
微创新的思路:从答案到问题——更善于
2.先形式后功能的原则
先用方法找出各种各样可能的创意,然后再想这个创意能用在哪里
三、具体的创新方法
1.从新改造元素策略
五步骤:①列出产品和服务内部的组成部分;②选择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把他删除、重组或复制调整;③调整结果;④思考结果的应用场景;⑤结果有价值再考虑可行性
2.系统任务统筹策略
一专多能,发挥过去没有想到的更多功能,从而实现创新
五步骤:①罗列产品或服务框架的内部或外部成分;②分配新任务;③想象这个新产品;④分析潜在优势;⑤可行性分析
ps.提出微创新的方法论,却对此方法论的阐述及应用程度感较弱;
百度的阐述更容易理解,且架构更合理
创造力的提升源于对思想的制约,而非放任。在需要运用创造力来解决问题时,先明确你的所需,限定一个框架,然后在框架内寻找答案。这远比漫无目的的发散思维或静候灵感降临更有效。
第二章 少即是多:减法策略
“更少”如何变成“更多”?
删除一项产品或服务中的某个基本部件,甚至可能是其中的精华,而不找替代物。比如删除录音机的录音功能,或是去掉电话的拨打功能。听起来匪夷所思?那事实一定会改变你的想法。
第三章 分而治之:除法策略
化整为散,分解以致胜
我们容易把某产品或服务看成一个整体,认为它们就应该以我们熟悉的样子而存在。打破这种“结构性固着”,把它分解成多个部分,然后将分解后的部分重组,这样往往会出现大惊喜。
第四章 生生不息:乘法策略
“更多”如何变成“更有新意”?
先明确产品、服务或流程的组成部分,选择某个基本部分加以复制,而后将其改造成乍看上去毫无价值的东西。信不信由你,这样做乘法一定会让你抓住良机并且收获创意。
第五章 一专多能:任务统筹策略
如何教老狗学会新把戏?
给产品、服务中的某个部分分配一个附加的任务或功能,让它在发挥原本作用的前提下完成新的任务。比如,当你的登陆网站时输入过验证码,那么在不知不觉中你可能已经在为《纽约时报》工作了。
第六章 巧妙相关:属性依存策略
让原本不相关的属性,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关联
选取产品或流程两个原本不相关的属性,让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就像变色龙会随着环境的不同而变换颜色。设想一下:这个依存关系有什么潜在好处?谁会需要这样的新产品或是新服务?
第七章 矛盾:创新路上的灯塔
如何通过逆向思维扭转乾坤
矛盾总是让人惶恐不安。但在创新路上,探寻矛盾却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找出矛盾中的“联系”,打破错误假设对我们思维的桎梏,在每个看似毫无逻辑的创意背后,都有一个充满无限可能性的资源宝库。
第八章 结语
创新并不是多么了不起的非凡之举。创新靠的不是天赋,而是一种技能,跟生活中的其他技能一样,任何人都能通过学习去掌握它,都可以熟能生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