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好像听说过这本书名,我以为这是一本普通的讲沟通技巧的书而己,所以没打算去读。直到有人向我推荐了它,我想有机会就看看吧。 几个星期前,给孩子买课外书时 ,我顺便网购了它。真正开始阅读,还是这两天的事。
读过这本书后,我的第一感受是:心情平静了许多。对之前的一些困惑烦恼 ,有了不同的看法。之前觉得不解,难受的地方,原来与自己的沟通方式有很大关系。 用“”相见恨晚”一词来形容我的阅读感受最贴切不过。
这本书教会我们:
一、如何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 “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是非暴力沟通的4个核心要素。我们常犯的错误是用“评论代替观察”,用“感受代替想法”,混淆需要与请求。将价值判断与道德评判混为一谈,回避责任,强人所难。
大多数人,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对于有些人来说,这是他们的职业内容或价值观感的体现, 由此可见,非暴力沟通使用是有一定范围的。)作者认为: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要想沟通顺利进行不带观点的观察是首要条件。)
清楚地表达感受,可以使沟通更顺畅;表达感受时,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可惜我等不会表达的人,总会先入为主或逞口舌之强,以后要改正。)
2.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通常有4种选择:认为自己犯了错;指责对方;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作者建议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对于熟悉和亲近的人,批评中往往暗含着期待,与其批评指责别人做得不好,不如直接说出自己的需要和期待。)
大多数人,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3个阶段:情感的奴隶一一一面目可憎一一一生活的主人。作者提醒我们:要明确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3、要想得到明确的回应,需要具体明确的描述。请求与命令要区分开。
妨碍我们体会他人处境的方式有:
建议,比较,说教,安慰,回忆,否定,同情,询问,辩解,纠正。
体会他人的感受,仍需观察,感受,需要,请求4个核心要素。作者建议我们用疑问句来给予他人反馈。

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他人时,需要: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大声地提出请求,换个环境。
作者认为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是:培养对自己的爱。(真正会爱自己的人才有能力爱他人。自我沟通)
自责是尚未满足的需要的可悲表达。感到遗憾时,我们试图了解过去的行为所要满足的需要。当我们拥抱自己的各个方面,并理解它们所反映的需要及价值观,我们活在对自己深深的爱之中。
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时,我们可以通过体会忧伤和自我宽恕,来看清个人成长的方向,以及避免自我惩罚。……深入理解我们的行为动机,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我们的生活将充满和谐与快乐。
4、合理的表达愤怒和感激。
很多时候我们生气的原因是对他人的批判和指责。(这实际上是用他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或我们总想改变他人。)
作者建议表达愤怒的步骤是:
停下来,呼吸。留意我们的指责。体会我们的需要。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当我们越是能够倾听他人,越有机会被人倾听。(简书的生存规则也是这样。呵呵。)
一旦意识到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就会发现彼此相同的人性。留意头脑中出现的暴力想法,而不评判它们。给自己时间,练习把每一个指责都转化为尚未满足的需要。
作者认为惩罚有时会适得其反。非暴力沟通可以帮我们改善人际关系重建秩序,带来内心的平和。
学会表达感激的三个部分是:
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我们的心情怎样?
感谢巜非暴力沟通》给我带来平和的心境,愉快的阅读感受。也感谢有缘读到此文的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