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梨渊释子
与其用照片来真实记录成长,我更喜欢用文字来慢慢记忆流年,哪怕这份记忆只为温暖一位读者——我自己。
我在简书最长时间的日更是55天,那是2019年元旦,在这样一个预示着崭新的开始的特殊日子,我也决定在简书紧锣密鼓地开始日更。当时以为自己能坚持到一年,因为即将要放假,接着就是正式寒假,那段时间比较有空,先利用寒假这段时间练习,让笔真正服从于思想,到正式开学才能应付得过来。
虽然事实是正式开学就忙得全面放弃,但是这55天我的收获真的非常大,关于那段时光的具体收获我写了一篇《在简书日更45天》的简文,我想那份收获不仅仅是2月17日简书青年简宝玉发过来的那条提醒我日更超过45天将有一份小礼物寄过来的惊喜,不仅仅是3月11日真正收到那份小礼物——《全力以赴之前,别说自己没机会》的激动不已。
那段时间过得留下了清楚的痕迹是给我最大的满足,奖励书《全力以赴之前,别说自己没机会》中“有一种意义,埋在你正前方一步的土地里”的激励一直回荡我心。
2月17日,日更45天,2月27日,日更55天,这必将是我生命中难以忘记的日子。
是以,这次2020年3月1日,我又蠢蠢欲动下定决心,重新起航,挑战日更。这一次,我挑战的是在网络课程即也是正常工作的条件下坚持日更,我想到正式上课之前我一定不会像以前一样那么轻易夭折的。
到今天我的简书实际上已经更新了28天(写第一篇的时候忘记点挑战日更了,所以简书提醒是27天),我从电脑文档目录上看自己这28天几乎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非常兴奋激动的10天,文思如泉涌;第二阶段是疲倦懈怠的10天,马虎应付;第三阶段重新稳定的8天,全力以赴。
从完成时间上看,有的时候常常日更到晚上11点乃至接近12点,但是现在我都是调整到白天完成,这是以前55天日更就获得的教训,只是现在又想起来了,最理想的是早上八点就完成,因为日更越晚,越疲倦,越影响健康,常常会失去做这件事情的意义。这就是第一阶段的长时间透支导致第二阶段的写作倦怠时期的到来,但是第二阶段的倦怠地应付也是有意义的,因为它至少告诉我自己我不是一个这么轻易说放弃的人,目标是有的,只是达成很艰难,计划把这一阶段的日志逐一修改。到了第三个阶段的状态就好多了,调整,不断调整,尤其是利用放假周六的这一天。完成写作任务无疑是这8天中最安心最快乐的事情。
从内容上看,第一阶段是从寒假过度过来的,寒假中重点都是和儿子背诵理解古诗词,他到现在有120多首的积累了。其中我写了由方主任指导修改的《拂晓且听白鸟鸣》,是目前最满意的散文作品,延续寒假的生活这十天基本上以听读诗词为主,第一阶段最欣慰的是完成了与学生的同步名著阅读——《傅雷家书》,批注做得比较多,写了两篇读后感。第二阶段因为受月考成绩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没有写作的冲动,不过从13号开始听读诗词加了一项任务,一直持续到今天,就是做摘录记录下所听的这首词和有关词人的一些介绍。第一阶段是接着寒假在听郦波老师的《郦波品读唯美诗词名篇》系列,第二阶段是听杨雨老师的《杨雨品历代名家词》,我对词人的了解甚少,而杨雨老师的每篇下面有很多注释和解析,这大概也是我能想到做摘抄的原因吧。第二阶段的《瓦尔登湖》读得依旧比较艰难,勉强写了一篇读后感,但是好在第三阶段终于深入读完了第一篇“经济”,而且写了两篇较为满意的读后感。
第三阶段最满意的是听了俞玉萍老师的讲座,写了两篇听课反思,这是计划外的,但是确实有很大收获,俞老师对阅读和学习真相的重视,我好好研究了一番,也很有实践摸索的的意义。其他篇目大多停留在生活和育儿方面的反思,不过我也觉得很好。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简书像一把明亮的镜子,把自己的缺点照得清清楚楚,不过我还是很喜欢这面镜子,它的真实让我变得更理智。比如其实我是一个没有计划也很马虎的人还总是教导儿子要有计划要谨慎(说来真是幽默),之前55日更中又的两篇被锁了,一直没有申诉,至少也要问问原因吧,所以马虎吧。
还有一些文字常常直接在简书里面打的,没有存档,虽然我不靠简书实现文字兑现,但是每一个字不都是我付出时间或者叫生命的一部分打出来的,应该要存档保留,所以这也是我在出现问题中才学会的。
在简书中日更28天,如果每天给自己心情打分,连点成线,我还是可以看到自己的心情曲线波幅较大,从有意识开始,这是最好的修炼过程,所以我要做好总结,从早日更和晚阅读改变自己的生活工作习惯,适当增加锻炼,关于身体健康也要重视起来,更何况以前的《跑之思》都是在运动中获得的灵感。
加油!四月,我准备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