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地把乳房含在嘴里,躺在爱的臂弯的环抱中,听着母亲发出的声音,在她的眼睛与心神的温柔关注中受到安抚,小婴儿将能体验到被爱的感觉,他会有一种凝聚感,有个中心,即使母亲暂时不在,也能维持住这种感觉。假使母亲不在身边太久,或是痛苦与挫折的冲击维持太久,小婴儿这种缺乏好事物的经验,便被强化成为一种感觉,觉得自己内在有不好的,会主动迫害的事物存在。
比昂认为如果小婴儿想躲避痛苦的冲动不至于太强,而痛苦经验也不至于太难抗拒,那么小婴儿所具备的思考雏形便能够帮助他们忍受这些痛苦与挫折。弗洛伊德强调小婴儿原始冲突的中心,在于生,死本能之间的对立冲突,克莱因则强调婴儿的冲突来自爱与恨的状态之间,而比昂则为这些理论加入一个全新的概念,他认为小婴儿一方面想知道并了解其经验的真相,另一方面却又知道与了解感到厌恶,是这样的困境造成了婴儿的冲突。他认为,在追寻个人经验的真相时,这项追寻的真实性,取决于实际经验和承受其经验,并与经验共存的能力,而不在于寻找可以屏除或忽略经验的方法之中
在比昂的看法中,心智成长模式就像营养供给模式,真实的经验会滋养心智,而虚假的经验则毒害心智,这种喂养思想的经验食物,较不倾向认识,而比较偏向情绪及想象层面。比昂认为这种经验养成的思考能力的形成过程,植根于母亲与婴儿之间最早的沟通质量,以及所谓“会思考”乳房的可及性,他认为母亲哺乳的基本母性能力中。有个层面以比喻法来看,是为婴儿原本混杂冲动与感宫知觉的初期思想,提供某种雏形。与此同时,哺乳的能力也提供了心智体的基础,使初期思想得以架构起来,得以适当地被加以思考,使之获得意义。“会思考”的乳房指的是一种特别的母性功能,这似乎延续了弗洛伊德和克莱因的想法,但实际上它提供了相当不一样的心智模型,为发展本质提出了新的观点。在克莱因的想法中,乳房是原始母性功能的象征,比如哺喂,精神上的喜悦,身体上的满足,而对比昂来说,乳房是心智的象征,母亲不仅直接提供小婴儿滋养与爱,同时提供一个会思考的自体,这是一种精神及情绪状态,它可以将婴儿精神生活的混乱放在它的内部,也是婴儿具备更完整的能力和更完整的自我所需的前置条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