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思维一:团队?陌生又熟悉

作者: 执笔入画 | 来源:发表于2017-11-08 20:30 被阅读59次

    最近一段时间,有幸能够参与到一个互联网创业项目中,并帮助他们组建、培训和维护高校合伙人团队。在对在校的高校合伙人进行讲解项目、团队交流和业务培训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大学生,包括很多做的不错的学生干部、社团负责人等,普遍缺乏对团队的系统、整体和深入的认知,绝大多数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依然只停留在事情最表层的现象层面,而没有透过表层现象去探知事情背后逻辑关系以及事物发展的根本原理的意识。

    以这件事情为出发点,通过对自己周围的朋友、同学、同事,以及自己所接触到的创业者、企业家重新进行考量对比,发现优秀的创业者和企业家总是会透过事情的表面现象去探究其深层次的规律和逻辑,他们对问题的思考角度跟普通人有很大差距,而且他们的思维广度更大、活跃性更高。基于此,结合自己多年学生干部经历,以及从事科研项目和互联网创业过程中学习到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系统性思维方式,尝试从思维的角度对高校团队建设进行重新解读和探索,希望本文的观点能够抛砖引玉,吸引更多具有团队思维的人加入进来,共同探讨高校团队建设的方式和方法。

    一、为什么要从思维角度探究高校学生团队建设

    最近频次很高的会跟一些大学生讨论起一个问题:“上了这么多年学,到底在学什么?”有些人会回答,别人都在上学,所以我也上;父母让我上学,所以我就上。还有些人会说,学知识、学技能、学文。但是,却很少会有人说,我在学习怎样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其实这个问题困惑了很多人的同时也被很多人所忽略了。很多人读书读到大学、读到研究生,都不知自己上的学、读的书是为了什么,甚至很多人都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古语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实从哲学上来讲,一切学科无非就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我们所学习的知识、技能,所阅读的书籍、所借鉴的经验,无非就是学习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看待问题的思维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思维逻辑。只有从思维角度出发去看待学习,学生才能在大学学会学习和成长,才会具备“探究事物根本原理”的意识和能力。

    而人始终是一种社会性动物,所以大学期间除了上课学习之外,另一件对大学生极具意义的事情就是参与团队、融入团队甚至组建并带领团队。在组建团队、运营团队的过程中,会让他们充分接触人际沟通、人际关系协调、规划、执行以及如何看待和解决问题等技能。但是,从以往经验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组织和社团会在某一任团队领导的带领下发展的很好,有些团队却会在某一任团队领导下众所周知的很差,而不论团队是好是差,都会具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团队风格和团队生命很难延续。

    近些年很多高校老师也开始研究高校社团的生命力延续问题,一部分思维意识敏锐的学生也开始在实践中进行探索,笔者不敢从专业角度深入剖析,但却想从企业运营角度和思维意识层面对高校学生团队的组建和成长进行重新探究。以期能够从哲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角度,探索高校学生团队成长过程中的背后逻辑关系。

    [if !supportLists]二、[endif]对团队的再认识:“什么是团队?”

    从逻辑思维层面来讲,当我们接触某些事物或者遇到某些问时,在采取进一步行动之前,我们应该先去分析和认知我们所面对的是什么、它具备怎样的特点、我们所熟悉的事物中有没有相似或相近的等等。我们对面前的事物或问题认识的越全面,我们采取的行动将会越有效。所以,在我们谈论“团队建设”的时候,我们的第一步就是先要搞明白,什么是“团队”?下面是一些大学生给出的实际回答:

    A:“团队就是一群人,做一件事情,一辈子。”

    B:“团队就是有共同目标的一群人。”

    C:“团队就是一群有相同目标、相同价值观的人,共同认可一件事情,所以走到一起做一件事。”

    D:“团队是因为利益而聚集起来的一群人,当利益点变化之后,团队就会出现人员更替。所以没有永远的团队。”

    。。。。。。

    从以上回答能够看出,大多数人对团队的认知就是“一群具有共同目标的人”。的确,共同目标是团队之所以被称为团队的前提条件,但也是最表层和最直观的概念。要做一支优秀的团队,就必须先有一个明确的、共同的团队目标,但是只有目标可以组建一支团队,却很难创造一支优秀的、具有持续战斗力的团队。因此,在详细讨论团队建设之前,我们先要重新审视一个概念:什么是团队?

    在讨论“什么是团队”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同学都会感觉自己没有带过团队,也没有接触过团队,所以难以深入分析团队特点和团队发展的规律。但是,当我们换个角度、让思维飞翔到高空在回看的时候,自己就会发现,其实很多东西、很多道理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在自己的生命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其实早已深谙它们,只是缺了将它们融汇起来的那一丝思维。

    团队,是一个统称的名词。当我们去认知一个我们感觉不是很熟悉的事物的时候,我们可以先进行类比,从与之相近、我们熟悉的概念入手。从表面意义上讲,团队其实就是因一个共同属性而组织在一起的一群个体。因此,从整体概念上讲,团队的同义词有集体、团体、组织、协会、社团等,再往外延伸有公司、家族、国家、民族等都具有团队的属性,所以他们也必然有背后团队发展的相似逻辑关系,而对于大学生,最熟悉的团队形式莫过于班级、学生会和各种兴趣社团。讲到这里,我通常会问一个问题:你们还对团队陌生吗?你们上了十几年的学,经历了好多班级,也参与了很多社团,这些不都是团队吗?

    或许讲到这里,还有人会说,我一直都是一个安分的学生,不做班干部、不参与学生会、不参加社团,我还是不熟悉团队。那么,我还会再问一个问题:你有家庭吗?你们家过日子父母有没有分工?当你们家要做某一件事情或者遇到某些困难的时候,你们是怎样一起应对的?这难道不是团队吗?

    由以上讨论内容,引出第一个思维方式:类比思维。

    很多时候,在面对问题和事情的时候,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我没做过”、“我不知道怎么做”,而鲜有人会去想“这件事情跟我曾经接触过的那些事情相似”、“这件事情可不可以用我之前做某件事情的方式去做”。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所面对问题的背后逻辑是一样的,那些我们以为“不会做、没接触过”的问题,很可能就是我们经常接触、非常熟悉的事情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而已。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会类比思维,掌握用自己所熟悉的问题的解决思路去面对新的问题,在很多时候能让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让团队成长速度迅速提高。

    类比思维,说的高深一点,其实就是探寻解决问题的一种“哲学方法”,或者“哲学观”。从哲学角度探查问题的解决方法,才能剥离开事情的表象,探究到事情背后的逻辑。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凡是可以用同一个名称表达的事物,必然有其相同的内在逻辑特点”。因此,所谓“团队”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团体、集体、群体、组织,再具象化一层,有家庭、家族、国家、人类,那么,跟大学生实际生活最接近的有班级、协会、学生会、宿舍等。而这些名称,都可以称之为“团队”,所以他们之间,具备共性的内在逻辑关系。由此,对于团队概念感觉不熟悉、不了解的,可以与其相似或相近的熟悉概念出发,找到类比参照,挪用类比概念和方法。这就是古语“治大国若烹小鲜”的真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团队思维一:团队?陌生又熟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zzy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