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板报文稿文稿内容科普文稿
民俗记忆:七月“观阿姑”

民俗记忆:七月“观阿姑”

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2019-03-05 23:13 | 被阅读0次

“五月小禾埔,七月小咱亩”。这是揭阳人过去流传颇广的一句谚语。潮汕话“小”为“疯狂”的意思。

五月,榕江两岸乡村,都有赛龙舟的习俗,十分热闹。今天是甲村与乙村比赛,明天是红龙与黄龙竞赛,再不就是村中青年与壮年较量,江中锣鼓阵阵,人声吼喊。人们都如醉如狂,无心生产,三餐失时,故有“小禾埔”的说法。

七月,是施孤之月,据说神鬼多来到人间觅食,请神十分容易,妇女们便有“观阿姑”的习俗。“仙姑”一来,妇女便如神鬼附体,完全失去常态,故有“小咱亩”之说。

“观阿姑”,是一种请神的巫术,与“落老爷”差不多,只是更为简单。农历七月的夜间,几个邻居妇女,围坐于一只方桌,用一竹筒盛满白米,燃上三炷香,便可请神了,妇女们(也有少女)请的是仙姑。须由一位“老神”(常年观阿姑者)带头。只需一页冥纸,折成三角形,夹着一支点燃了的香。由一妇女(“观阿姑”者)自己捧着,捂在双目上。旁人不断敲拍桌子,也有用木屐敲打地面的,声音十分嘈杂,令人心情缭乱。大约过了10-15分钟,“仙姑”便降乩来了。只见那妇女(“观阿姑”者)浑身一颤,双手微微抖动,旁边的人马上帮她拿走冥纸及香枝,她便两手垂下来,双目紧闭,脸色铁青,然后开始手拍桌子,口唱神歌,便是“仙姑”附体了。有了“老神”带领,其他几个同坐方桌的妇女,也同样观起阿姑来。大都如神附体,只有个别捂了二十分钟,仍是十分清醒。据说这是没有“神缘”。

众仙姑来了,都是姐妹相称,各唱神歌,也互相对话。有时说是在天界游赏,看到了什么美景,遇到了什么神仙;有时说行至地府,看见了地狱惨状,遇见了已死的某个人。这时便引来死者亲属,哭哭啼啼,问这问那,烧了一些银财(冥纸),以给死者在地府中使用;有时说正在游观某人的花园,花园里开着多少花,便预示着某人有多少儿女,红花是男儿,白花是女孩。这些有神附体的人,其语言都和她平时说话不一样,就如戏台上,说着类似于文言的书面语言。她们唱的歌,也让人似懂非懂,大意都是劝人行善积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这些妇女,有的平时十分文弱,观起阿姑来却判若两人。拍了三几点钟的桌,也不手酸,高声歌唱,也不口渴。若要她们“退乩”停息,只要一在场老妇女,祈求仙姑返回天庭,然后用石榴花、仙草的水,向她面上洒几滴,便立即醒来。醒来时精神茫然,问她刚才之事,则一无所知。

“观阿姑”,有似一种催眠术。对人的头脑有些损害。有些“老神”后来都有脑病,有的成为职业乩童(落老爷者)。揭阳大户人家,都严禁家中女人参与,就是想去看看也是偷着去。这项活动,以前十分盛行,抗日期间有了减少,抗战胜利后,便完全停止了。

    本文标题:民俗记忆:七月“观阿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banbao/vlavx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