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基本道德规范

来源:网络整理 | 发表于:2019-03-06 02:25 | 被阅读0次

1.尊重自己,接纳自己

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能够积极的评价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体验;看重自己的价值,尊重自己,有自信心。

细分为如下培养目标:

(1)对自己的外貌和身体比较满意

(2)对自己性格、特点比较满意

(3)对自己的智力和学校表现比较满意

(4)与周围人友好相处

(5)总体来说感到比较幸福和满足

2.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学会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懂得以平等的方式对待各类人群,重视他人的需求;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理解别人。

细分为如下培养目标:

(1)尊重他人物品,

(2)尊重他人劳动

(3)尊重他人想法

(4)尊重他人言语

(5)尊重他人人格

自尊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根基,尊重他人是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相处的基本行为规则,因此,尊重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对于整个做人习惯的培养会起到打根基的作用,对于做人方面的其他习惯也能够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学会尊重将有助于形成其他良好的品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小学生的道德品行教育,如何让学生不仅仅智力健康发展,而且心理和谐发展,如何让学生真正的具有良好的品行,成为一种自然的行为习惯,已经成为社会现实迫切需要解决、国家越来越重视的问题,教育领域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最近教育部配合品德教育工作部署,专门修订了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第一部分就是自尊自爱和尊重他人的内容,突显了让学生学会尊重的重要教育意义。因此,探讨尊重行为的培养模式是德育的重要内容。

能够尊重他人是生活中人们处处强调的一个重要心理品质,但是心理学关于尊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一直比较少见,更多的是关于自尊,即对自我的总体评价的研究,本研究将探讨尊重他人的内涵和外延,并把自尊作为尊重他人的心理基础,将会丰富关于尊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尊重自己是对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和体验。道德品质的基础是尊重自己和他人。尊重自己又是尊重他人、社会的起点和基础。尊重自己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其次要接纳自己。承认遗传、环境、条件的差异和影响,承认现实中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善待自己。懂得自尊,才能够以积极的心态看自己,觉得自己有能力做好很多事情;才会看重自己的价值,任何时侯不放弃自己。有研究表明,低自尊的儿童会出现许多消极问题,例如,抑郁,进食障碍,适应不良,犯罪等等。

小学阶段是自我意识发展比较迅速的时期,特别是自我评价发展很快,9岁左右是比较重要的转折期。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时机,促进儿童正确的进行自我评价,从而能够很好的尊重自己。

尊重他人就是在平等和张扬个性的基础上,重视他人的人格、价值和主动发展的潜能。在现代社会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他人的尊重。大到国际问题,许多人都呼吁对个人尊重,寻求和建立民主平等的社会秩序。联合国第四十八届会议主席赛缪因萨那里先生曾经说,“现在推动发展的主要动力必须是尊重和关心个人,在这一点上,大家已经达成共识。”小到日常生活中,我们越来越强调对个人的重视和尊重。近年来,美国全国都卷起3R道德教育的热潮,其内涵首先就包括尊重。我国教育部近来新修改的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就有很多条涉及到尊重他人的行为。

尊重的基本内涵具有社会普遍性,但是尊重同时也是一个具有社会文化特殊性的概念,不同的文化下尊重的行为表现有所不同。一般认为东西方文化,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文化在尊重行为上具有显著的差异。个人主义文化下更重视尊重自己,尊重同辈,集体主义文化下更重视尊重长辈,注意文明礼貌的行为。因此,我们需要探讨我国文化下小学生合适的尊重行为表现。有研究表明,我国小学儿童的尊重对象主要是长辈,也开始有认为同辈也值得尊重的观念,但是还比较少。这说明我国小学儿童对尊重的认识还处于发展之中,没有每个人都是值得尊重的平等和重视观念。因此,很有必要在小学开始就培养小学生的尊重他人的行为习惯。让他们懂得每个人都是值得尊重的,应该维护每个人的人格尊严和发展潜能。

以上是总结的文章,记得收藏哟。

    本文标题:小学生基本道德规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banbao/vxngf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