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佛学,上座部的常用练习(陈伟写) 上座部四句教: 入出息念 五戒学处 身受心法 佛慈不死 注释: 佛慈不死,是...[作者空间]
精神障碍患者的悚惧 ——笔者谨将此书献给尊敬的玛欣德尊者以及他的 《阿毗达摩讲要》 开春之际,万物复苏,同时也是精...[作者空间]
请问心解脱是不是心灭尽,不再存在心? 厌离火坑:贤友!【爱尽】的人可以说是【心解脱】 贤友!如来如实知爱之集、灭、...[作者空间]
ouhc:请教。凡世间有喜色,悦色者。这句怎么理解? 流光闲客 苦唯此低劣,压迫性的无常作为本质,而有苦受,乐受,...[作者空间]
在《经藏·中部·大四十经》里把业分为三种:邪业、有漏正业、无漏正业。 婚姻属于其中的“有漏正业”。 佛陀这样说:“...[作者空间]
这问题在汉语系的佛教已置放千年,向来都认为结集时是经先律后,所以《汉传大藏经》的编排次第是「经、律、论」。但近十几...[作者空间]
依据南传《律藏》所载,当佛陀入灭后七日,大迦叶(注1)尊者方得知此讯息且自老年出家的须跋陀(Subhadda)尊者...[作者空间]
观智的波动起伏,就好比是从航行于大海的船舶上,被放飞的鸟儿的飞翔。在古时候,当航海员不知道哪里是最近的海岸,他们会...[作者空间]
在阿毗达摩小概的第一部分,我们大致了解究竟法,心,心所,色法,涅槃。并且明白了,业,心,色在世界之中的关系问题。并...[作者空间]
佛法的性质 关于是否唯心,唯物。释迦牟尼在论藏中同时指出心和物,也就是色的两个方面。但心和色是统一的并非独立的。所...[作者空间]
止,观的实质是涅槃道,止就是观,观就是止,但存在的不同在于修行的注重不同。 本文是与贤友万里青山行的谈论整理 贤友...[作者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