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毗达摩小概的第一部分,我们大致了解究竟法,心,心所,色法,涅槃。并且明白了,业,心,色在世界之中的关系问题。并且从阿毗达摩的学习中解释了因缘法,从论藏巩固到经藏。
之后,我们会逐渐从阿毗达摩中准确地一步步学习经藏。
色法的产生原因种类
业生色,心生色,时节生色,食生色
我们知道了业生色法,心生色法的内容,这是色法种类的两种,实际上,色法的种类是很大块的,包容性很强,其实,任何一种色法都可以表示世界和自我的关系问题。那么,我们和世界的关系究竟是如何的?如何具体呢?从这四个方面就可以具体明白,这个哲学问题,世界和我的关系。
《阿毗达摩》小概2无明和因缘法
我们说,由于上一期的生命的令生业,导致了轮回,也就是由于三善因,三不善因的组合最终导致,结生心,而这个结生心导致令生业以这一期生命为所缘,因缘和合之后投入这期生命的人生中。结生心在生起的第一刹那间,业生色法就产生了,而在业生色法产生之后,心生色法也产生了。
那么业生色法和心生色法的关系如何呢?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叫做结生呢?因为要表示令生业的复杂性,它是由三不善因和三善因构成,我们知道,就像我们看待一个人,我们无法再此刻看出一个人的本性,很难衡量之间的关系,对于他的为人也无法下定义。所以令生业在没有死之前一直无法结生,一直飘忽不定,所以很复杂,也是无常的,在令生业没生起,之前,永远不知道下一期生命的颜值,祖业家产,包括所有先天的,支持你人生的条件。
我们说一个人的成功,和出身有点关系,因为贫穷可能限制我们的想像力,也有可能使人更坚强,更接近成功,这就令生业。那成功除了出身还有什么?教育,人脉,社交能力等等。
这些是你自己所能创造的,并不是支持你生命活动的肉身所需要的,也就是物质存在。所以,记住
业仅仅限制于支持人生运动,并不主宰人生。
比如一个人十岁之前很穷,这是令生业,但是他三十岁成为富豪就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和业力没有关系,业力并不限制,哦,你这辈子再努力只有三百万,超出去会流逝,不存在这种定数。但努力的时候也有三善业,三恶业的产生。那么,这一些业会影响会影响下期的生命的令生业,我们的心有八十九种,有反应善恶业的三善业心,三不善业心。,还有一种和令生业,或者其他类型的业的关系密切的心,果报心。如果,果报心生起,因缘也就成熟了,可能这一期生命就会得到善恶果报。所以,努力也要讲秩序,伦理。
有果报,也需要接受果报的,所有还有一种心,领受心。
《阿毗达摩》小概2五蕴无常
所以,我们说五蕴,色,受,想,行都是无是无常,但色身是五蕴短暂的结合。那么,我们为什么说无常呢?我们知道五蕴的肉团,是名色法构成的,但名色法的生灭速度是刹那刹那的。我们下面讲到时节生色变会明白。
色是无常的,并不存在一个固定的五蕴,而是结生心的复杂性,无常性而存在。所以我们说色蕴无常,结生是复杂的,刹那的。
受也是无常的,因为因缘成熟是无常的,不确定的。关于行的无常,我们讲到时节生色会明白。
我们再讲结生心,它是复杂的,无常的。
结生是上一期生命的业的结生,导致这一期的令生。
那么为什么不叫业结生而叫结生心呢?
因为涅槃也是一种所缘目标,它的所缘通过观智,定力的不断修习,修习观智的定力又可以随着波罗蜜得以培养。最终通过道果心路,证入涅槃。
心是对所缘的目标识知,当我们不修习禅定,把所缘专注到涅槃上,我们的心就会轮回,会结生,就相当于心的所缘是这一期生命。因为业的结生,是心不对涅槃所缘,而导致令生业产生这一期生命的心生色法。
所以,我们在第一部分说,业生心。讲的就是上一期生命的令生业和这一期的心生色法。
《阿毗达摩》小概2业的定义
而业从哪里来呢?从心的造作而来。所以,心对名色法目标(物质世界)的所缘导致的造作,包括物质的,精神的。然后产生了业。
所以,我们说结生心,不说结生业。业的结生实质是心的造作。
那么,这就是业生色法和世界的关系,我们明白了,业生色法后,心生色法产生,心生色法的构成三部分,心所依处十法聚先产生心,再逐渐由里面的身十法聚发育出身体,使得自身和世界的关系因为存在而建立。
性十法聚
那么性十法聚呢?遍布全身的。男人表现的像男人,女人像个女人,女人和男人的肤质,动作,神态都表现出多多少少的不同,因为性十法聚遍布全身。我存在那么我和外界就有了沟通,可以所缘,认识目标。
这是从自身的角度,粗略地表现世界和自身的关系。
这是色法的两个种类,业生色法和心生色法。
因缘法的定义
佛法被称作因缘法,很大原因是,心造作了业,业结生了心,心是对世界认知目标,称作缘。三善因,三不善因构成结生心,这样无尽地循环,唯独涅槃是可以从因缘中解脱。这是总的世界观,而自我对世界的认识包括对世界的造作都是小的方面。最终属于因缘法。因缘法的性质是无常。我们的人生是世界的不同方面,心生色法的自身伴随着许多所缘,共同作用,而产生的业和领受,结生都无法确定。并且,名色法是刹那生灭的。人生是时间性的存在。基于这样的世界观,人生观,物质观,涅槃道的方法论。我们说佛法是因缘法,因缘法是无常的。
我们可以说,业生色是从自身为什么而存在来解释世界的联系性。心生色是从自身如何演变而存在来解释世界联系的多样性。时节生色从物质本质的无常来解释世界的关系,食生色是从自身活动来解释世界的关系。
《阿毗达摩》小概2时节生色
我们来讲,时节生色,这里的时节不是指季节,时是指时间的短暂,节是时间节点,在这个时间的物质是这个时间的产物,在下一个时间产生的物质是下一个时间的物质。这样的差异,就产生时节的概念,那么,我们的就从这里更详细地阐述色法,使我们的物质观更系统。
我们知道,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它不是简单的一束光直接照射到地球的,我们看到任何一束光实质都是光粒的不断运动造成的。
通过禅修,我们可以更细致地观察到,色法的生灭是非常快的,那一束光中的粒子都是从一个方向运动到另一个地方,当它还没准备移动的时候,色法已经灭去了,当这老的色法灭去,在刹那刹那又生起新的色法又产生,新一代的色法继续老一代色法的方向。
也就是从禅修来看,光粒的运动实际上是新旧色法更替由于惯性而持续运动的过程。
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光并不像交流电一样断断续续的呢?因为色法的生灭是刹那刹那的,快到我们看不到,快到什么程度呢?我们说一眨眼,一个动作已经几百万个刹那生灭了。
那么,为什么会不断生起,灭去,灭去还会生起呢?因为火界。四大之中的火,它的性质有一种使色法成熟的能力,灭去,成熟一个,灭去,成熟一个。所以,为什么会有色法有命根,我们有命根色呢?因为有火界。
这里体现的是色相续性,因为时间短,所以我们看不到,但它的实质是相续而非恒久存在的。
因为色相续,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是这样的,以为他是固定不变,永恒如此的。
包括我们的食物,桌椅板凳都算时节生色。
存在的色法是不断生灭,不断在不断生灭中运动而存在的。可以称作时节生色。
我们的身体既是属于心生色,又属于心生色,又属于时节生色,这是不冲突的,他们的色法表现形式都是四大和八不离色,只是从不同角度阐述生命。
比如说我们为什么可以说话,因为,我们作意要说话,风界就推动色聚去撞击,由于心生色法的定律,色聚从意门,也就心脏附近的血液出发,在运动过程中由于,火界不断成熟,灭去,生起色法,也就是由于时节时节生色的定律而不断运动生灭,最终由火界完成时节生色这个运动扩散到指定位置这个过程,然后风界推动整个色聚撞击喉咙,我们可以说话。那么,地界呢?他的特相是硬,如果喉咙和色聚不硬是无法发出声音。没有水界的粘结,色就不会变成色聚,就不说我们无法说话。我们的身体都是散的。
色法的定义
这是色为什么叫色法,因为物质是按照法则运行的,它依旧表示为物质。而佛陀从巴利语把物质改为色,就是为了表示,世界都是时节生色构成的,都是刹那刹那生灭的,都是无常,无我,苦的。
时节生色的定义
,遵守速度世界规则就可以称作时节生色。引入速度的世界来理解物质,就是时节生色的定义。
那么,我拍手的这个声音属于心生色还是时节生色?属于时节生色。大家可能会觉得拍手也是心生色法,因为我们拍手这个动作来通过心所缘再通过肢体完成的。
但,我们说,心就像机器人一样的马达,他只是完成某些动作,但动作产生的效果和心并没有关系。我们心生色法只是完成这个拍手动作。由于外界色法的撞击有了声音,通过耳朵被心所缘。这些声音是外界的,和心生色法,没有关系。那么只是关于速度的时节生色了。
如果我们用智慧之光,用观智来观照,乃至这些没有情识的物质,都是刹那刹那生灭,没有一刻的停住。正是由于有了色法的老性和无常性,所以色法会不断地灭去,又会有更新。正是由于有了色法的相续性,所以我们感觉好像色法是一直存在的。这些一直存在的是属于色法的什么密集?相续密集。由于有了相续密集,所以我们就会生起“常”的颠倒想。我们对这些色法,会追求它,生起“乐”的颠倒想;去拥有它,认为这是我们的身体,这个是我,所以有“我”的颠倒想。 认为这些是完美的、是圆满的、是清净的,有“净”的颠倒想,所以有“常、乐、我、净”,称为四种vipallasa sanna颠倒想。这世间的真相本身就是无常、苦、无我,但是由于这些色法一代接一代的生起,而我们会执取这个是“常”、这个是“乐”、这是“我”、这是“净”。 《阿毗达摩讲要》
《阿毗达摩》小概2
十八种真实色
现在来看看,心生色法的运动。我们知道,身体里充满了心生色法,而色法每个色聚都有八不离开色,地,火,风,水,色,香,味,食素。而这八种色法不是概念的是实际存在的。我们可以说,我们可以运动,都是色法的结果。
再讲十八种真实色。这是对于自身结构的详细区分,他们是具体部位的物质,所以是真实色。明白这个,我们才可以一一对应起来,证明声音由物质产生。从而,从里到外,由微到广地阐述世界的联系观点,后面,我们才可以讲到五门心路。
第一类:四大种。地,火,风,水。
第二类:五净色。净是透明的意思,意思是,可以全方位可能接受被撞击,被染着。有眼净色,耳净色,鼻净色,舌净色,身净色。这是五个器官可以正常作用的原因,各自在各自的十法聚之内。
其中身净色遍布全身,所有器官都具备。比如我们说眼睛,眼睛除了眼净色,眼十法聚,还具备身净色,身十法聚。一个器官不只是只有他本身作用的十法聚。眼睛是不是身体的部分呢?是。眼睛进沙子,我们是不是会想揉眼睛?因为全身都感觉到眼睛进沙子了。
我们拿声音举例子,我们发声音的时候,摸摸喉咙感觉喉咙在震动,然后我们发出声音。那么喉咙的震动从哪里出来呢?从心生色法来,当我们作意起念准备发出声音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心脏里面有一种明镜,当我们生起我要讲话的念头,就会有色法通过风界推动,由于风界的推动把色法撞击我们的喉咙,然后我们可以说话了。
我们再来举个例子,我们是如何看到外面的世界呢?由于外面的色法撞击了我们的眼净色,当然,用现代的医学,眼净色是视网膜里的基本构成。
第三类:四境色,境是外境,对境,所缘。是颜色,声,香,味,我们的世界观是从心生色法说起的,也就是自身,四大种,五净色都是在我们身上找得到的。现在我们有心生色法,有五净色,那么外面是如何撞击它们而被我们的心所缘呢?所以,我们把外界事物称作外境,因为,心会识知他们。
那么,外境被我们所缘的大致是颜色,声香,味这其中,世界是由于感官而被我们认识的。用阿毗达摩的观点就是四境色境由于撞击五净色而成为我们的心所缘。
五净色分别代表器官眼耳鼻舌身。眼睛可以看到色,以色为对象称作眼识。耳朵可以听到声音,以声音为对象称作耳识。鼻子可以闻到香,以香为对象称作鼻识。舌头可以吃出味道称作舌识。身体通过触碰感知外界。触感就是身体的对象,称作身识。
什么叫识呢?当我们闻到饭菜的香味的时候,会不会有想吃了它或者不想吃,做心理活动呢?同样,眼耳鼻舌身都会因为所缘,然后自己作意。从识的来源定义五识。
意和识是同样的,却又有所不同。
而这些外境可以被心所缘,物理基础是心生色法的风界推动。所以心生色法可以用心脏的血液表示,这是意门。
意识的定义
识是源于心脏里的身十法聚发育的五种器官,外界对于五种器官各自里的五净色的撞击所成的事物被心这个动作过程所缘,成为我们的心识。也就是说,识是心对外界的第一反应。我们说六根返六识。但意根的场所是心脏。事实上,我们只有五官没有六官。 当我们由于心所缘而认识事物的时候,就会有美丑的作意,而这种作意由心脏的血(意门)扩散出去,完成身体上动作,有的嫌弃,有的厌倦,有的直接讲出来。意是心对外界所缘后的自行为,称作心所。它的自行为来自业生心和三观,经验等不属于业的范畴。
那么,为什么触不是境色呢?因为触的所缘不止一个,身体可以感知方方面面的,比如我们可以感知到太阳很热,因为被太阳的色法触碰,这是火界,由于触碰到桌子,所以感受到地界的硬。有人推动你一样,这是风界。这是三个触所缘。触本身就是在身体上感知世界的,是心生色法。而外境是指离开身体被心所缘。它就是指外界被心所缘。触直接是心生色法。
第四类:两种性根色:这是遍布全身,可以分辨男女
第五类:心处色,也就是心脏,构成部分是心所依处色。它是心这个心理活动的场所。而我们认识事物都是说外界通过眼耳鼻舌身被心所缘。所以,可以说,身体上的所有心识都有依处。
眼识依靠眼依处色,也就是眼睛,依处是场所,也就是器官。我们可以这么说,身体上的六种心识依靠色法撞击器官内的净色得以发生。一种器官是有很多色法的,色法的积聚组成我们的器官,就现在,我们所知道,眼睛起码有三十种色法,眼十法聚,身十法聚,性十法聚。身和性都是遍布全身的。
心通过所依处的五净色对外界的四境色所缘产生的识称作心识,心识各有所依处,各所依处都是心生色法,心生色法的依处色是心脏,心脏的产生由心所依处色十法聚,身十法聚,性十法聚组合。三者的组合是业生色法导致的,业生色法是和结生心同时生起的,结生心是由于上一期的令生业导致的。令生业是上一期生命的心对外界的所缘。世界是如此紧密联系的。
第六类:命根色,命根一词的巴利词根是控制,也就是在各自范围内有控制力。在这是色法的寿命,我们知道,眼耳鼻舌身十法聚,性十法聚,都有命根色。从大的范围也可以说是我们的寿命。
第七类:食素,这是每个色法都具备的营养素,维持和滋养色法。我们知道,我们要吃东西,人才会健壮。原因是什么呢?被色法的食素吸收了。
现在,我们来讲讲,食生色
我们知道,食物是物质,属于外境,和心身没有关系,只是被认知后才有关系。所以,外界的一切包括食物都可以被称作时节生色。
那么当我们吃进去的时候,时节生色被食素和消化之火包围,被消化,被食素吸收后产生食生色。食生色由于食素的吸收被送到各个心生色法的食素中去。
四大的十二特相
阿毗达摩讲要(上)80界的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简略法,二、详尽法。这里先讲简略法。简略法在《长部·大念处经》、《中部·念处经》、《中部·身至念经》等经典里都有教导。在这些经典中,佛陀这样教导修习四界:“诸比库,比库如其住立,如其所处,以界观察此身:‘于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风界。’”如何观察此色身有地、水、火、风四界呢?根据阿毗达摩的第一部论《法集》(Dhammasaï gaõ ã),四界可以分为十二特相,也就是地、水、火、风呈现为十二个特点。其中,地界有六个特相,它们是硬、软、粗、滑、重与轻,一共有三对;水界是流动和黏结;火界是热和冷;风界是支持和推动。地水火风1)硬2)粗3)重4)软5)滑6)轻7)流动8)黏结9)热10)冷11)支持12)推动。
尝试吞一口水,感觉口水由嘴巴咽入口腔,流入喉咙,再流到腹腔里去,这就是流动。体内血液的循环,呼吸时空气流入鼻腔,流入肺部,再流出鼻腔,这些都是水界的流动相。修行四界可以先用这种简略法,从最明显的到最不明显的特相次第地辨识,它们的次序是:推动、硬、粗、重、支持、软、滑、轻、热、冷、黏结、流动 《阿毗达摩讲要》
心脏的最终定义
当我们不断深入地禅修之后,我们会发现,心脏一共有五十四种色法。在心生色法刚刚产生只有三十法聚,也就是身十法聚,性十法,心所依处色十法聚,另外还有,心生色法,时节生色,食生色,它们都是以八不离色成为色聚。一共五十四
这是三十法聚,它构成最初心脏的物质基础,身体发育的源泉。心脏的血构成心脏。在身体发育之后,身体的功能开始出现,我们吃饭,活动,成长。那么这些功能如何实现呢?之前说了色法产生的原因和种类。
我们知道,我们的活动是依靠风界推动使得色法,扩散,撞击。从而,我们身体可以动,风的推动开始体现。同时,色法刹那刹那生灭的,那么色法是如何实现扩散到全身使得身体运动呢?因为火界,色法不断地生灭,生灭,到扩散全身。撞击后由风界作用。所以,这是时节生色,是新旧更替和火界的作用。
那么,心脏是如何通过身十法聚发育出各种器官呢?除了靠心生色法的规律,时节生色的规律还得输送养分。
所以发育后,一个完整的心脏有,物由心生,色法运输,养分运输三个功能。
用现代医学的解释,就是,胎儿先产生心脏,成人身体构成是血液,血液流动来自心脏,血液中存在氧气和蛋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