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内容:
1.警惕“名著导读”变成“名著误导”
P168——176
2.厘清“整本书阅读”的三个关系
P177——180
3.革命传统类文本教学如何立足儿童
P181——188
二、阅读笔记
1、"名著误读"的原因
1.忽视学生年龄特征和能力基础,盲目提高阅读要求;2.空谈阅读方法,缺乏结合具体文本内容的直观性操作指导,忽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真实体验;3.片面追求相关资源的丰富性,追求热闹的课堂氛围,口宣宾夺主;4.教师自说自话,忽视了学生既是课程的中心,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5、程式化操作,"再而衰,三而立竭"导致学生审美疲劳,失去了"导读"的价值。
2、阅读前.中.后导读.导读导方法.
导思考.兼导兴趣.
3、1.整本书阅读与整本书共读的关系;共读,就是一起读,并且阅读者知道自己与大家正在一起读,带着共同的目标任务一起读,进而,一起读的人之间还会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互动分享,相互启发。"一起读的人",指的不仅是一个班级里一起学习的学生,还包括一起读的老师。教师在共读中既是引导和组织者,也是陪伴者,更是分享中的一员。整本书共读,不同的书,共读目标也不同。例如2、教材指定(推荐)书目与班级自选书目的关系.3.习得阅读方法与促进精神成长的关系.革命传统类文本教学如何立足儿童
4、1.立足儿童立场,聚集故事,读出内容的精彩.
1.人人题目切入,走进故事;
2.从关键情节切入"走进故事;
3.从特色语言切入,走进故事。
2.文足儿童立场,聚焦人物,读出人物的精神;3.立足儿童立场,聚焦语言,读出文字的适切。
三、阅读收获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阅读,我的收获是我们要清楚的对阅读定位,要认清要读的主体是谁,他们现阶段的认知能力,要对他们做出合理的阅读任务和安排,不能想当然的就去安排。作为教师一定做好引导者工作,给他们提供阅读方法,做一个合格的后勤工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