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书籍的作者和书籍
作者:山下英子,杂物整理咨询师——貌似是世界上独一的职业啊……
书籍:断舍离+知日-断舍离+断舍离升级版+断舍离心灵篇
书籍出版后,让“断舍离”成为年度的流行语。
《断舍离》的作者是日本的“杂物管理咨询师”—断舍离的创始人山下英子,该书系统阐释断舍离理念的著作,图书完美阐释断舍离精神和断舍离的实践法,让“断舍离”风靡日本,成为流行语。
作者山下英子通过瑜伽参透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她在书中提倡以这种概念为基础的、任何人都能亲身实践的新整理术“断舍离”,鼓励大家通过对日常家居环境的收拾整理,改变意识,脱离物欲和执念,过上自由舒适的生活。
R阅读原文
(备注:以下片断由书中摘录而来,非完全顺序的原文片断)
断舍离和单纯的扫除、收拾不一样,并不是以“很可惜啊”、“还能用吗”、“不能用了吗”为考虑的重点,而是要自问“这个东西适合自己吗”。换句话说,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这是一种以“物品和自己的关系”为核心,取舍选择物品的技术。你要做到的思考方式并不是“这东西还能使,所以要留下来”, 而是“我要用,所以它很必要”。
断舍离与一般的整理收纳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断舍离并非绝对要以把房间弄干净为目的,而是要通过收拾的过程了解并喜欢上真实的自己,实现自我肯定感。总而言之,断舍离并不强求非得把房间收拾得规规矩矩一尘不染,或者即便如此,也会获得额外的好处。
或者我们也可以这么说,断舍离是一种不需要收拾的收拾法。不得不去收拾东西,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因为那些东西是我们的敌人,是给我们带来烦恼的根源。
但如果没有那些东西存在,身边留下的都是自己此时此刻正需要、正适合自己的东西,那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在这种情况下,身边的东西就全是我们的战友,让我们能有一个愉悦舒畅的好心情。如果只是为了维持这种好心情,那自然就称不上是收拾了。
先诊断出物品从你身上掠去了多少能量,然后通过筛选物品的行动,实现自我完善,这就是断舍离的精髓。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舍弃多余的废物,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I】个人解读
说的是整理家庭环境,其实是整理你的人生。
家里的杂物越来越多,说起无非几种:
1,有用的;
2,没用的;
3,有价值的;
4,期待产生价值的;
有用的指的能够帮助我们过好生活的一切;
没用的指的是我们需要清理的垃圾;
有价值的指的在精神上满足需求的,包括纪念价值,娱乐价值或欣赏价值等等;
期待产生价值的,我们认为以后可能对我们有用的,有价值或者有影响的东西;
人生也是一样。资源,能力,朋友,圈子等等,哪些有用?哪些没用?哪些有价值?哪些又是我们期待产生价值的?
我们一直去实现别人的需要,不面对真诚的自己,产生无数负面的垃圾,却总是执著于别人的认同和赞赏。当物欲或执念(期待产生价值的)操纵着我们的人生,我们又如何能够做回自己呢?这些便成了我们烦恼的源头。
断舍离说的整理环境,说的也是整理你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断,既是断绝也是判断,哪些是别人(世俗)要的,哪些是自己真正要的(价值观)?
舍,与我价值观不一致的,果断处理舍弃;
离:放下一切执念,活出真实的自己。
这一切说易行难,可以从整理家居环境开始。
【A1】反思
家里挺乱的,期待产生价值的东西很多,比如各种袋子,各种资料,各种盒子等等,总想着有一天会不会用上,别浪费了。之前做活动送了个六福的香水瓶,一直想着这东西挺好的,将来能用上。直到前两天无意中才在角落里翻出来。结果又放了回去,估计猴年马月可能又会偶遇。其实占了地方,也占了自己的能量。
人生也是一样,啥资源都想要,啥事都想做,啥人都想认识,期待有一天会用上。
自己烦恼的根源就是我活在自以为是的期待里。
【A2】下一步行动
计划在23,24日做一次家庭环境整理。
首先,现给自己的家里划分区域。
比如办公区,书籍区,衣物区,电子设备区等等,然后做好标识。
其次,把所有东西分类归纳。
第三,梳理个人价值观。了解面对的这样物品,是我需要的,还是我期待它有用,有价值?
第四,判断,这件物品是否留下?
第五,把留下的放在设定区域,把舍弃的放到垃圾桶。
第六,整理完后,面对自己,探索内心的想法,是否破除了执念?
第七,总结收获。
以上是采用了拆书帮的学习法RIA,有兴趣的请上网百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