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快不破,个人也非常认可,但是也不能盲目求快。根据我的观察,很多创业项目失败的最大原因恰恰是盲目求快,还没有验证解决方案是否有效的情况下,就开始进入mvp(最小化可行产品)的开发。更可怕的是,是直接跳过mvp开发,直接追求所谓的大而全的功能。看到过最极端的一个例子,一个壕拍出2000万,用了9个月开发一个APP,都没有如期上线。也就是因为是壕,否则这个项目早就倒掉了。
当我们有了一份排好序的问题列表,而且对现有的解决方案也做了了解,可以开始制作和测试我们的解决方案了。正式做产品之前,应该先做一个“演示版”,以便验证你的解决方案。
首先,必须再次仔细检查你在前面问题访谈阶段的收获,然后解决下面这些风险:
客户风险:谁收到的困扰最严重?(早期接纳者)怎样找到他们?
产品风险:MVP必须具备哪些功能?(解决方案)
市场风险:收费模式是怎样的?(收入)客户是否愿意掏钱卖你的解决方案?接受的心理价位是多少?
我们的目的是向客户展示一个“演示产品”,让他们可以直观看到我们的解决方案,并验证我们的产品是否能真正解决用户的问题。演示产品可以是任何可以有效代表实际产品的东西。比如做的是软件,可以使用模型或者视频做“演示产品”。如果是实体产品,可以用草图、CAD模型,甚至可以用橡皮泥和3D打印机来迅速制作原型。
不管什么材料来做演示产品,都应记住下面这些准则:
必须是可实现的
看起来要够真实,越真实,测试结果越精确
能迅速改进
尽量避免浪费
使用看上去比较真实的数据
“内容比设计更重要,没有内容的设计不是设计,只能算是装饰”
有了演示产品,可以在主页或者博客发布做快速测试,然后用用户访谈来做正式验证。
针对解决方案做用户访谈的一项很重要母的就是测试产品价格,也有几个原则:
1、不要问客户他们愿意付多少钱,告诉他们该付多少钱
记住你的任务是找到早期接纳者。他们的一大特征就是和你一样,对你要解决的问题非常重视,而且如果你要收费的话,他们会愿意付你一个好价钱。价格不仅是产品的一部分,而且还将直接决定产品的目标用户。
定价:奥伦克拉夫在《Pitch Anything》里讲过各种诱导技巧。不要想着如何给用户留下深刻印象,而是要把自己的产品变得炙手可热。
限量:做MVP的首要目的就是学习,宁愿只找10个“全情投入性用户”,然后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放到他们身上,效果好得多。
对比:价格是相对的
自信:虽然是MVP,但是真真正正能帮助用户解决问题的产品。
2、不要让注册变得简单,把它变麻烦。门槛升高,只吸引那些可以不怕麻烦而全情投入的。
3、从AIDA的角度来做这一轮用户访谈:
注意(Attention):用独特卖点来吸引客户的注意力,要想吸引用户注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解决他们的问题。
兴趣(Interest):用演示产品来展示如何实现独特卖点,诱发用户产生兴趣
欲望(Desire):让注册变得容易,心理门槛就没有了。激发用户对产品的渴求,让他们把心思全部放在你的产品上。
行动(Action):让用户对产品做出承诺,预付一些钱更好
4、解决方案访谈和推介的区别:
虽然这个阶段也用诱导技巧,但是目的仍是在学习。推介一般2个结果,谈成或者谈不成。而访谈,每个阶段都有假设做基础,不断评估反应。我们可以利用上面的AIDA来辅助我们网站首页设计和宣传材料设计。以后我们还可以借助口碑、品牌等来刺激用户欲望。但是,必须记住,不管使用任何方法,都要注意调动用户情绪。
另一个要注意的是,这一轮用户访谈必须把想验证的假设写下来,然后在访谈中验证。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正式开始做解决方案访谈了:
关于用户选择,要注意2点:
这批用户里面一定要有上一轮的受访者
当然同时也找一些新的受访者
问题访谈大纲解析:
2分钟开场白
2分钟收集人口资料
2分钟讲故事,描述问题背景
4分钟给问题评估
15分钟探索用户的世界观
关于验证价格的设计:
与其说定价是一门科学,不如说它是一门艺术。最好的价格通常是客户稍微有点抵触,但又能接受的价格。要由你主导价格,记下用户的反应。
2分钟总结和后续安排:
总结时候,2个问题问一下:
a. MVP出来后,要不要试用?
b. 可不可以推荐别的用户参与访谈
5分钟,记录结果
做解决方案用户访谈的过程中,还是要惊经常反思一下你到底有没有找到真正值得解决的问题?
每周反思访谈结果,有必要可以修改大纲
增加和删除功能:
如果用户希望增加或改进用户体验,分析下有没有足够理由支持这些改变。
验证早前的假设:
验证成功,继续推动。如果验证失败,
调整价格
如果设定的价格没有任何阻力,就应该试着稍微提高一点。定价时要参考一下用户目前使用的解决方案。
如果下面的事情都做到了,就可以真正开始开发MVP了:
确定了早期接纳者的人口统计信息
找出了用户很头痛的问题
明确了最简可行产品需要解决的问题
确定了用户可以接受的价格
可以保证公司的生存和发展(用现有数据粗略计算一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