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直面”与“和解”,让自己更好地走下去 ——来自《刺杀骑士团长》

“直面”与“和解”,让自己更好地走下去 ——来自《刺杀骑士团长》

作者: JJJJJJ99 | 来源:发表于2018-05-12 21:03 被阅读124次
《刺杀骑士团长》

忘了这是读过的第几本村上春树的作品,但应该是看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看完第一遍的感觉是一种似是而非的难以言语的感觉,总觉得作者所指的有很多。所以试着梳理自己在这里面所汲取到的一丝丝想法,即大概是想说的一种“直面”与“和解”,说的是当一种生活巨变产生之时,往往看起来只能无能为力地走下去,但到最后却只有依照内心当时想要的方式去做,才能更好地走下去。

故事是怎么样的?

-- 以下部分涉及小说内容剧透,请小心观看 --

故事的开始,是由30多岁“被独身”的青年画家的出场。在被独身的起初,放空身心,一个人走在了旅行的路上。待旅行回来,恰好有机会,借照看其朋友家的山中豪宅的机会,期望在那样安静的地方,得到启发,重新拾起画想画的画的初心。但进入豪宅后,一系列神奇的事情就由此深入展开。

具体来说,一切都是从发现了被包裹得被隐藏得较好的日本画《刺杀骑士团长》所开始。这幅画的诡异之处在于其与创作此画的大画家闻名于世的画的画风有着巨大差异。隐藏在阁楼深处被包裹起来的画,显然是不想让别人发现;但所画画面却是想向看完之人诉说或者揭示着什么。而这想要诉说却别隐藏起来的事,就是大画家的想要“和解”的隐秘。

画的隐秘还未破解,巨额委托肖像画的神秘人以及深夜悄然而至的铃声等情况也无预期地出现。

巨额委托肖像画的神秘人是一位有着极深厚背景的成功人士,就在老宅的山崖对面的豪宅中一个人住着。在成功人士一步步接近的过程中,其更深的目的也昭然而出,即在于对可疑是其私生女的慢慢接近,且就是想报着有可能(并不想真正知道其是否是自己的私生女)是其私生女的思想一直这样保持距离地接近着。但青年画家的到来,让其看到更近一步靠近其可能的私生女。

而铃声事件则是青年画家某天凌晨两点突然在一个寂静无声的时刻,听到了一丝又一丝接连不断从远处飘来的铃声。这种虚无缥缈的铃声让青年画家产生了很大的疑虑,在其自身调查无确切结果的情况下,于是邀请了那位成功人士进行协助,在某个洞穴里只发现了一个摇铃,那是作为禅定者的摇铃。而正是这个摇铃,开启了整篇小说的超现实主义风,也开启了青年画家对自己的经历与体验的不断回顾,由此产生了两幅画:一幅是《杂木林中的洞》,也就是发现摇铃的洞;一幅是《白色斯巴鲁男子》,在被独身之后,游历两个月中在路途上所遇见难以忘怀的人。

故事继续发展着,契机的产生是那名可能是私生女的女孩失踪了。青年画家参与了寻找,在超现实事物的引导之下,先是拜访了大画家,向已经被时光摧残得意识模糊的大画家实现了《刺杀骑士团长》所想要达到的场景,那是对一种既有的“理念”的刺杀。而大画家从这一画面里得到了救赎,安然恬适地过完了最后的时间;接着是青年画家自身的挣扎,跟随着长面人进入到了意识深处,渡河、走在无人路径、拼命穿过不断狭小的窄洞再回到可能是古人禅定的洞穴内,最终靠着摇铃得到获救,而女孩也自己回来了。

最后的最后,大画家安详地离去,青年画家封存起《刺杀骑士团长》和《白色斯巴鲁男子》之后与妻子复合,而不知成功人士最后的结果如何。

所以小说里的“直面”与“和解”是什么呢?

“大画家”所需要“直面”与“和解”的是其经历那段二战时光的。

在奥地利留学期间,恋人与同伴们因反对纳粹而全部被残忍杀害,自己虽然残留住了性命,也经受了严刑拷问;弟弟经历了侵华战争,特别是南京大屠杀的刺激,归国后自杀,在历史的漩涡中失去了至亲之人,心受心灵创伤。

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对抗世界巨大潮流的无力感、绝望感。其中也有单单自己活下来的内疚。正因如此,尽管已无人封口了,但他仍然只字不想谈在维也纳发生的事。不,是不能谈。”

但他想表达,所以画了那幅藏在阁楼里的《刺杀骑士团长》,可能他想说的是当时那种社会思想是错误的,需要赶走它,需要消灭它,但是他做不到。

在最后,青年画家在大画家眼前演示了一番画面场景,所以大画家释怀了。掩藏在其内心的想法,终于在眼前得到了实现,于是他可以不留遗憾地安心地离去。

“青年画家”所需要“直面”与“和解”的是其经历的分离。

在小时候经历过与妹妹的生死分离,一直磨灭不了妹妹在心中对其的影响。遇到了现在的妻子,毫无迹象地提出离婚之后,青年画家本能地逃离了原来的家,不假思索。

自驾游、在山谷老宅里安心作画并遇到了心理以及思想的考验。最终,在最后洞穴获救之后,把《白色斯巴鲁男子》留在了阁楼里,去“直面”了妻子,最终与妻子复合。

也许《白色斯巴鲁男子》其实就象征着青年画家他自己,一直在仇恨地盯着与妻子有暧昧关系的他人,始终过不去这个坎。而在山谷中静静地思索时,慢慢从身体里发现了寄存着这样一个角色,慢慢将其抽取出来但又怕完全将其描绘出,毕竟他是自己心里的一种可能是“恶”的存在。在经历了思想、观念的突破之后,青年画家也将这样一个角色从身体里扔进了画面中,与自己做了“和解”,回归到了他自己实际期望的生活中去。

最后

所以,正如开头所说,我所感受到的是:经历巨变,是需要“直面”巨变,打碎原有的观念,与所经历的事以及过去的自己“和解”,蜕变成一个新的自己,更好地走下去。

可能感受得偏了,那就偏了吧。原文有段文字很有感触:

原本以为这就是自己的路,一直像一般人那样走过来的。不料那条路忽然从脚下消失了。只好在不知东南西北的情况下两手空空地朝一无所有的空间屁颠屁颠走下去。

那让我想起有那样一种时刻,忽然一个转变,原本计划的目标已经没有了意义,就像走着走着脚下的路突然转换成了万丈深渊,就一直掉下去掉下去。直到你想不能再掉了,才努力去抓住悬崖峭壁边的树枝,停住自己的下坠的趋势,然后再慢慢往上爬。

愿这种情况较少发生,也愿发生之时,能够“直面”与“和解”,在开始坠落时就能够及时抓住最上面的哪怕一颗稻草也好。

相关文章

  • “直面”与“和解”,让自己更好地走下去 ——来自《刺杀骑士团长》

    忘了这是读过的第几本村上春树的作品,但应该是看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看完第一遍的感觉是一种似是而非的难以言语的感觉,总...

  • 村上春树《刺杀骑士团长》——爱与悲悯大于尊严!

    文/林则徐则林 3月8日,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正式发售的《刺杀骑士团长》。首印就达到了70万册。而《刺杀骑士团长》这部...

  • 《刺杀骑士团长》考验是切换人生的好机会

    作为村上春树的铁粉,听闻其新作《刺杀骑士团长》问世,我自然开心的不得了,马上买来一睹为快。 《刺杀骑士团长》还没在...

  • 不自然要素

    两天时间里,我交替看着画室里放的两幅画:雨田具彦的《刺杀骑士团长》和我画的《白色斯巴鲁男子》。《刺杀骑士团长》现在...

  • 190211号

    《刺杀骑士团长》 刺杀骑士团长》是村上春树的作品,讲述了“我”作为一名画家,妹妹因为心脏病去世,在当画家的时候,作...

  • 有的时候我们必须要下到最黑暗的地方

    《刺杀骑士团长》 1、《刺杀骑士团长》是一个画家秘密的包藏着的一幅画,这幅画,画面是源自于莫扎特的歌剧唐乔凡尼当中...

  • 刺杀骑士团长

    2018-04-30.晴 。。 不说题外话了。前些天看完了刺杀骑士团长 首先说这位老先生这么大年纪了依然有这么强的...

  • 刺杀骑士团长

    近期看了不少小说,东野圭吾与村上的。今年的想法是把看的书都作为后感写下,但是小说其实看完就看完了,假使无法留下深...

  • 《刺杀骑士团长》

    3月4日买了这本书,间间断断的读完了这边书。在阅读过程中感觉被故事情节吊着胃口,读完了,却感觉很平常,结局没有惊心...

  • 刺杀骑士团长

    看完小说几天之后,我在脑海中梳理脉络。大部分的人名都还能记住,柚子、雨田具彦、雨田政彦、路、秋川真理惠、秋川笙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直面”与“和解”,让自己更好地走下去 ——来自《刺杀骑士团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aea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