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每个月的月初和月末。月末发工资,意味着一个月的辛勤劳动有了回报。喜欢月初,是因为月初,我可以给我妈存一些钱。
说实话,每月月初能给我妈存一小笔钱,是我工作大半年以来,让我觉得特有成就感特开心也特自豪的事儿。
我不知道是不是世界上的妈妈都爱钱,但是我知道很多妈妈也包括我妈妈,她们是极爱钱的。每次我妈都说呀,你弟弟读高中需要钱,读大学需要钱,将来娶媳妇儿需要钱,买房子也需要钱,我得给他一点点攒着。
切,你什么事都想着你儿子,就不怕你老了,他不养你?我不屑道。我妈又说呀,这不是有你嘛。我竟无言以对……果真像别人所说,儿子是建设银行,女儿是招商银行……
我给我妈钱,她自是不要的,总是说你留着自己花。但我每次还是委托我妹把钱存她卡里,我觉得那慢慢累积起来的不仅仅是钱,还有我妈对生活和未来的无限希望。
每次我从家里回宿舍的时候,我妈都会给我钱,当然,她给我,我是接的,干嘛不接,那可是钱呢。我妹见我乐呵呵的样子,就说我姐有钱,她还要钱。我没要,我辩解说。那是,你没直接要,但是你间接地暗示了呀。我妹反驳。我又无言以对……
这样想来,我也是爱钱的,要不然每次我妈给我钱的时候,我怎么会特别开心呢。嗯,照此发展,不出意外的话,以后应该也会成为一个爱钱的妈妈,哈哈。
以前读书的时候,不觉得钱来得有多不易,吃穿住行,样样都是父母的。现在出来上班后,才发现一分一毫都要自己挣。尤其是在这个大大的都市里,没钱根本无法生存。
有时候我想呀,这个城市太大,也许我要一辈子在这里租房;也许某一天,我有所成,有能力在这里生根扎下去;也或许有一天厌倦了这里的生活,回到一座小城,去过简单平凡的生活;还或许……
通往未来的路太远太长,我看不清,也不想看清。而且,在我浅薄的观念里,路都是越走越清晰的。
记得之前看过刘同的一篇文章《如果城市大到每个人都显得渺小,那就做一个享受的过客,努力融入这场川流不息》,当时深有感触。
大概我们中的很多人都有他文章里说的这种感觉:都市越大,人越渺小。很多人不远离家千里万里,来到上海打拼,我不知道他们为的什么,就像我也不知道自己为的什么,我知道我要来,所以我就来了。
听过一首刘锦泽的歌《十点半的地铁》,他唱得极好。我想不管是歌词,还是他唱歌的那种感觉,都把都市夜晚十点半地铁内的模样,以及离家在外打拼的那种下了晚班坐在地铁上的内心纷乱复杂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歌词的开头部分我很喜欢:十点半的地铁/终于每个人都有了座位/温柔的风/轻轻地轻轻地轻轻地吹/身边的姑娘/胖胖的她/重重的靠着我睡/我没有推 我不忍心推/她看起来好累。这几段歌词一下就把人带进十点半的地铁里,能想象到乘客散乱地坐着、疲惫的面孔、劳累的身体等,这是在外打拼者的真实写照。
我没坐过十点半的地铁,所以也不曾看到那些场景。但是我和千千万万个在城市里漂泊的人一样,每天上班下班过着朝九晚六的生活。周末休息的时候,或在家读书看电影,或与亲友小聚一唱,也或走出去,看看这个美丽的世界。我总觉得,身体和灵魂必有一个在路上。
有一份自己有所得的工作、身边有一群友爱的同事、也有一两个自己的小爱好,这就已经足够了吧。我觉得,生活挺好。
如今是五月春夏交替的季节,2017年也过了将近十二分之五。时间真是快呀,一年快要过去一半了。希望也相信接下来的十二分之六七,也会好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