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飞鸟集•作业本谈史论书
《中国文学史》第六课《诗经下》笔记(2)

《中国文学史》第六课《诗经下》笔记(2)

作者: 筱笑盈盈 | 来源:发表于2023-11-21 21:14 被阅读0次

主讲:啄木鸟的卓老师!

3.外有羁旅之苦,内有思妇之苦。

前面讲了诗经中有写战争的苦,除了战争之苦还会带来什么?

唐朝也有一种诗歌叫做怨妇诗,就是描写这种征战的丈夫在外面打仗,妻子在家里面思念的怨妇诗。我们说的怨妇是指古代思念丈夫表达内心不平的诗歌。

国风里已经有思妇之怨的诗出现了。比如说像《诗经  王风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如果我们把这首短诗还原成一幅图画,它大致是这样的:

映着斜阳的余晖,一个主妇站在自家门口,打着眼罩往坡原上眺望。慵懒的牛羊沿着坡道缓缓地走回家来。院儿里的鸡不再四处游荡啄食。它们悄悄踡回墻壁后头的鸡窝里,偶尔才发出一两声咕咕地低吟。在那个夜幕即将合围的宁静的时刻,女人想起了行役远方的丈夫,他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这首诗的结构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是诗人描绘的兴象,而“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则是由前述兴象引发的兴思。

《卫风  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卫风·伯兮,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内容。这是一首写妻子思念丈夫远行出征的诗。

全诗四章,每章四句,全以思妇的口吻来叙事抒情。第一章开篇四句,思妇并无怨思之言,而是兴高采烈地夸赞其夫之才之美;第二章,诗的笔锋和情调突然一转,变成了思妇对征夫的思念之情的描述;第三章,进一步描述思妇对征夫的思念之情;第四章,承上两章而来,思妇一而再、再而三地倾诉出她对丈夫的深切思念。此诗紧扣一个“思”字,思妇先由夸夫转而引起思夫,又由思夫而无心梳妆到头痛,进而由头痛到患心病,从而呈现出一种抑扬顿挫的跌宕之势。

此诗描述步步细致,感情层层加深,情节层层推展,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我的丈夫真威猛,真是邦国的英雄。我的丈夫执长殳,做了君王的前锋。

自从丈夫东行后,头发散乱像飞蓬。膏脂哪样还缺少?为谁修饰我颜容!

天要下雨就下雨,却出太阳亮灿灿。一心想着我丈夫,想得头痛也心甘。

哪儿去找忘忧草?种它就在屋北面。一心想着我丈夫,使我伤心病恹恹。

4.国风里面比较多的是爱情和婚姻题材的诗篇。

《诗经》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尤以爱情诗影响巨大。

《关雎》

关关雎(jū)鸠(jiū),在河之洲。窈(yǎo)窕(tiǎo)淑女,君子好(hǎo)逑(qiú)。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wù)寐(mèi)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lè)之。

这首诗是《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被认为是中国爱情诗的开山之作。这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大意如下: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啊,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当然了,还有一些是展现婚后生活的,比如说《东方之日》,展现婚后生活的,《女曰鸡鸣》也是。所以爱情和婚姻题材的作品是国风里面比较多,内容丰富多彩。

5,反映劳动生活。

《诗经·芣苢》:写采摘车前草的过程,从此诗入手,看诗经时代人们餐桌上的蔬食,借此了解诗经中的蔬食文化。《芣苢》是《诗经·国风·周南》中的第八篇,芣苢就是车前草。这首诗是当时人们采芣苢(即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芣苢》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复沓写作手法,与《卷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全诗一唱三叹,反复咏唱,一遍一遍地表达采摘芣苢的情景,初读此诗,一种劳动时的欢乐之情跃然纸上,继而,一种采摘芣苢的忙碌与热烈场景就浮现在眼前。

6.讽刺诗。

主要是揭露当时政治的腐朽和黑暗,尤其是讽刺贵族统治者的丑行。如《相鼠》《黄鸟》《墙有茨》等。

《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诗经 鄘风》

这首诗的大意是:你看这黄鼠还要有皮,人怎么可以不要脸皮,人若不要脸皮,不如死了算啦;你看这黄鼠还有牙齿,人怎么可以不顾德行,人若不顾德行,不死还等什么?你看这这黄鼠还有肢体,人怎么不知礼仪,人若不知礼仪、还不如快快死去,

这大约是《诗经》中最直接、最粗暴、最露骨的骂人诗篇。也是最粗鄙的语言暴力。

《相鼠》出自《诗经 鄘风》,鄘并不是国名,而是地名,属于卫国。这首诗《毛诗序》中说是讥刺在位者,《鲁诗》中认为是妻谏夫,但多数人认为语气内容与妻不吻合。那此篇作者对哪些人脱口而出毫不留情的臭骂呢?大体上是骂“州吁弑兄”、“卫宣公强夺儿媳”、“懿公好鹤”等这些人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文学史》第六课《诗经下》笔记(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ahi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