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和死亡一直存在,就像房间里的大象一样是巨大的存在,但是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会假装看不见,或者说将注意力放在了更为紧迫的事情上,而不愿意去面对它,而它终于有一天会成为紧迫的事,不得不面对的事。
当人走到一定的年龄后,不可避免的要面对衰老和死亡这个话题,即使自己没有处于那个时期,也会面对父母或亲人的衰老和死亡,除了想像中的悲恸之外,衰老和死亡这个听起来就很可怕的现象里,究竟还有些什么样的细节?
欧文·D. 亚隆和玛丽莲·亚隆这一对伉俪合著的《生命的礼物:关于爱、死亡及存在的意义》这本书开始写于2019年4月,这对10几岁就一见钟情,并携手走进婚姻共同度过65年的恩爱夫妻,在女方玛丽莲莲被诊断出患有多发性骨髓瘤后,她邀请欧文一起写记录她们面前的艰难日子。希望她们的试验对别的其中一人面临致命疾病的夫妇会有些用处。
就这样,88岁的欧文和87岁的玛丽莲交替写作,以自己的视角记录下来在生命最后的时刻的经历和感受。两个人都是著作颇丰的作者,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尤其是欧文,是为我国所熟知的存在主义心理学大师,在他写的部分里,强烈地让人感觉到他像是长出了另外一双眼睛,在别处审视着自己,观察着自己,剖析着自己。
夫妻间的深情令人动容,是怎么样的热情和魅力让一段感情在历经了漫长的时光后仍鲜活如初,在88岁的年龄,在拥有了事业高峰的名望和地位、四个儿女、无数咨询者和读者后,他最幸福的事仍是握住妻子的手。
在妻子离开后,他每一次看到妻子的照片,凝视着她美丽的眼睛,泪水会马上夺眶而出,心里一阵阵刺痛。
玛丽莲被病疼折磨的痛苦,为了欧文的坚持,最后坚定地选择结束生命。
玛丽莲的书写随着死亡而结束,欧文一个人写了下去,详细地记载了在失去妻子后,一个人是如何度过的日子,身体、情绪、观念的变化和波动。
最能击中人心的,莫过于真实和真诚,欧文是真诚而勇敢的,他没有美化自己,没有写一个理想化的失去伴侣的人符合大家期待的样子,他写自己有更多和强烈的性欲,以致于不得不压抑自己的目光避免女士的胸部,他对约自己吃饭的女性想入非非,差点邀请别人去家里。
他也写自己参加了不少活动,在和别人交流中三月感受到了活力和愉悦,他有淡忘她的时刻,可能会慢慢忘记她更多更多。
在这本感人至深的书里,除了感觉到一对高知夫妻的生活,对各自领域的深入和探索,参加社会活动的层次,交往的人的多元,经历的丰富外,也看到了他们在生命的晚期可以享受到的依然是比较高的生活质量。
比如有非常便利的医疗,当玛丽莲选择了不再延长痛苦的生命时,甚至可以有医生来帮助她完成。有临终关怀人员上门耐心服务,隔一段时间注射止疼的针,让病人的痛苦度减到最小,还有按摩之类的,让人可以放松舒适的服务。
这样即使在最后的一段时光,仍可以相对比较从容地走向死亡,而不至于太痛苦和扭曲——算是很理想化的死亡方式了。
在这本书的阅读里,我的思绪不时地飞向另外一本书,蔡崇达的《命运》,在那本书里他家乡的老人是不能死在自己的房间里的,也不能死在外面,当预知死亡快到来临时,就要将床挪到厅堂里,在神明的注视下死去。
他99岁的阿太说:别让肉体再折磨魂灵。
可是他们如何做得到不受折磨?整整一个镇子,或者说一个时代,都囿于顺从、等待和无奈。
这样的对比刺痛人心,即使在面对死亡这个唯一可以体现公平的地方,仍有着巨大的差别,有人可以接受最优质的医疗,主动选择离开;有人只能靠自己的推测,无奈地等待大限来临。
但是我没有什么可抱怨的,衰老和死亡是每个人必然走到的地方,环境和条件可能无法选择,观念可以自己打造。我希望坦然、从容、洒脱地面对这一切,并为自己经历的一切感到幸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