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基本上都是每年读书150本左右。
这个体量下,也只能选择电子书了。
我个人虽然偏爱纸质书,但是没有多余的财力去买书。
自从接触到读书约评活动,也算是实现了纸质书自由。
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坚持了有一段时间了。
但是,最近开始反思一个问题。
上一周,我看了3本书,然后需要写书评。
对自己的写作又有一些要求,不能敷衍了事。
那么,就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基本上全部的业余时间都搭进去了。
导致生活有些紧绷,不够有松弛感。
更可怕的是,我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
读书约评,我是被动地读新出版的这些书目。
并且占用了我很多的业余时间。
可能有一些书,虽然很有价值,可是不是自己的深耕方向。
不在自己的知识体系范围内。
如果把这些时间,用来自己主动选择阅读自己想读的书,应该读的书。
那么,自己的进步是不是就更大些?
所以,我们应该怎样读书?
看着群友们,每天发的动态,都更新的不亦乐乎。
我也想加入他们。
可是,内心好像还有些拧巴。
读书,应该是主题性的,在一个时间段内,集中阅读一个领域的书。
而,不应该东一锄头西一棒槌的。
现在,时间的重心好像出错了。
读书约评应该作为一个补充,重点是要研究自己感兴趣领域的书籍。
然后,拓展自己的认知和思考,
并学以致用,在生活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据说,每年上市的新书有20万册,自己漫无目的地读书,肯定是读不过来的。
必须有选择性的读书,有针对性的读书,主动地读书。
即使偏爱纸质书,也不能为了一本书,浪费自己的大好的时间成本。
这笔账,一定要计算清楚。
因为,自己目前最大的任务,不是工作,不是赚钱,不是成为大V ,而是发现自己一生的热爱,寻找人生的认知锚点。
这样才是高效的方法。
老子说:学海无涯,而吾生有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在有限的生命中,干点自己能干的、想干的,干的好的,才是最现实的意义。
读书,也是一样。
是为反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