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408644/bc3ef76c53dee5f0.jpg)
社会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言论观点甚嚣尘上。似乎每个人做的每一件事都会给贴上一个标签,所做的事情,都会先衡量是否对自己有功利之用。学习某个技能,首先考虑的是“有没有用”。读一本书,首先考虑的是“能不能用上”。就连认识一个新的朋友,都会考虑到“那对我来说是否有帮助?”如此例子不胜枚举,令人唏嘘,但又见怪不怪。
功利既中性词,与道义相对。百科里的“功利”一指功名利禄;二指功业所带来的利益;三指眼前物质上的功效和利益,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会有进取心,期望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可一定以道义制约自己不要产生功利心,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万事万物,唯有如此才能自发产生动力去不断努力,激发个人潜能,注重于过程的学习积累而不过分执着于结果,功利主义,本质即是“效益主义”,强调实用至善。个人的功利,让我们一味求快,忽略慢下来后的平和心境,一个人都无法慢下来听自己的内心深处的声音,那么怎么能静下来听别人说什么呢?“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既最好的交流沟通应该是灵魂上的碰撞和思想的交融。友情里面最高的境界应该就是“灵魂伴侣”,虽然知己难遇,但是比起一张名片,一个头衔,人的思想的和人格魅力才能真正抵达人的内心深处。
出来社会后,总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慢慢地也会遇到一些金字塔顶端式的人物。他们似乎有着极高的慧根,很容易掌握万事的规律,他们通过自己正确的努力和方法,总会在短的时间取得很大的成就。加上现在整个互联网媒介,一直都在鼓吹贩卖时代焦虑感。某个瞬间,就会不自主跟对方产生一个对比落差,一种莫名的焦虑感总会油然而生。
有很长时间,因为所处在一个追求“效益至上”的大环境里,所过的每一天都变得争分夺秒。工作上要跟时间赛跑。工作之余,接触到的人都是执行力很强,并且对自己高要求的人。包括每次开口谈话都要经过一次深思,因为说的每一句,对方都会思考你的话有无逻辑性思辨性。这种感觉生命中没有什么放松的状态。长期下来,突然感觉前所未有的疲惫。而自己的身体似乎发出信号。从心脏疼,皮肤,精神状态都变得不好,身体传达的信息似乎告诉我这种生活模式不合适我,我应该休息了。到了休息的时候,我又停不下来开始制定自的目标和规划,每天必做的事情也必须当天完成……眉宇间也隐藏深深的忧虑,很长时间,似乎感觉自己“生病”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08644/d0bc8b7cbf7bed13.jpeg)
后来自我审视,其实这属于一种“精神攀比心理”,一个人的成长忌讳的是一种精神攀比。因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轨迹,每个人的生命历程都是不一样的,还是要按照自己的步伐去走。一个更圆满的生命状态,应是“和敬清寂,羽化圆融,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最近我正在进行一个归回本心的思考,既如果人生是一段旅程,每个人在进行的时候,应该更多考虑一个“双规式”的发展。因为生命的维度是多样的,如果在某一个领域走得比较深入,但是个人的思想很极端人格不健全,那也不是一种完满的状态。既不要让你的繁重的学习或者工作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在进行作业的同时,应该不断自我审视,培养一个健全独立快乐的人格。
泰戈尔有言:功利主义的人生就像一把没有刀鞘的刀子,锋利但是不好看。如果生活这盘菜,用这样的刀来切,便是一种让人难以释怀的悲哀。也遇到过处处功利的人,看似取得阶段性的成功,但是也无法静下心来更自己独处。一开始交往就带着功利之心去认识别人,这种相处模式自然也不会走很远。跟别人交流,处处锋芒毕露,久了别人也不会太深入交流。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思想的自由,但是对待别人,也应该有一个包容的之心,接受这个世界不一样的思维碰撞。少点戾气,多一点包容,方体现自己的涵养。
有一天,我见了久违的同学,也就是大家一起用了简餐,随意聊了很多事情,时间仿佛停止了,一切也变得很轻松。一种久违的快乐慢慢在我心底滋长。同学回国后慢慢开始适应新生活,也想从新的领域开始,重新学习。然后告诉我,这个是她感兴趣的方向。其实我个人认为,学生时代的学习是为了给未来多一份选择,而工作后的自我学习,无妨多一点过程的享受。很久没有听到有人说“因为感兴趣,因为真正的喜欢”去做一件事情了,我很支持她的行为,如果喜欢,那就不必介意从头开始。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08644/7614f847d910d61e.jpg)
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有一个思修课的老师告诉我们,世界上最最贵的东西都是免费的。比如空气,比如江河湖海。这种看似“无用”的东西,给予了我们生命中重要而不可或缺的部分。然后告诉我们,如果在一个城市,要用自己有限的时间去了解这座城市免费赋予你的资源。去看看博物馆,看看展览,去踏青,去认真了解一座城市。因为这个是一个城市最为可贵的一个部分。“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无用之用,方为大用。”生存当然很重要了,但是人活着,人生还是需要有一种或数种毫无功利目的的情趣,多追求一点世界的美好,这样的人生会可爱一点。朱光潜先生谈美学的文字极美,但是里面又一句解释得极为生动“一般人迫于实际生活的需要,都把利害认得太真,不能站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人生世相,于是这丰富华严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饮食男女的营求之外,便无其他意义。”这也如他所言,所谓美好,既是千帆过尽之后依然能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留一点时间,做自己以前一直想做的事情,看自己感兴趣的书,读自己喜欢的诗歌……仿佛回到曾经白衣胜雪的年代,空气中也弥漫着几阙唐诗宋词的清韵。就像漫步丛林,心境不同,看似寻常,但所看之处也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风情万种。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08644/928af193c5644cd3.jpeg)
在我中学时代就很喜欢读周国平先生的书籍,我还记得里面有那么一段话:“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无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慢慢长大,成熟,再看到这么一句话,觉得这里面更多的是对人生的解读,还包括一种难能可贵的从容心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