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似乎了无新意,其实不然,“劝学”系列中一定有很多极有意义的新话题。
今天先谈“学习与立志”。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论语》
这一段文字大约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人生六个阶段作的总结。他老人家很得意于自己通过一生的努力,到了晚年总算进入了一个“从心所欲”的自由境界,从必然王国走向了自由王国。“从心所欲”是人生很高的境界,他是如何达到这个境界的呢?
得益于他青年时代的志向,他“十有五而志于学”,特别是这个“志”,“发言为诗,在心为志”,“志”是心志,即从内心立定向学的志向。孔子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没把“名”、“利”、“权势”、“地位”、“金钱”等作为志向构建的内容,而是把终身的志向定为“学习”,“学习”定为终身的志向是何等的了不起的追求。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志向,他差不多每隔十年就有一个质的飞跃。
“三十而立。”三十岁可以“立于礼”,知道人与人之间应酬,周旋,迎来送往,交接自如。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某一个方面已有独特的建树,或者已获得人生小范围的成功。
“四十而不惑。”不惑,即不迷惑,不糊涂。所谓“惑”,就是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分辨是非、对错、曲直、善恶;“不惑”就是能站在公正的立场或对方的角度去分辨是非、对错、曲直、善恶。天下许多人讲道理,很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喋喋不休地与人讲道理,其实那些道理都很苍白。孔子四十岁才能做到“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人力所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一个是子夏说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俗语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每个人要有一点“乐天安命”的天命观,否则就会胆大,就会恣意妄为。孔子“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耳顺”就是能够听得进逆反之言,“忠言逆耳利于行”。心胸开阔,器局宏大,善于包容与宽恕。孔子“六十而耳顺。”
“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乃至于“从心所欲”,全因为孔子“十有五而志于学”。没有“志于学”,一切都是空谈,只有学习才有十年一进步,十年一台阶。人生希望辉煌,人生希望自由,打定主意“志于学”。
今天谈学习与立志,后面谈学习与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