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的传承
百善孝先,内涵宏深,始于事亲,终于立身。 ——《孝道千古》
很自豪出生于这样一座城市,一座“因孝命名、以孝传名”的城市——孝感。
孝感因“孝行感天”而得名,在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中独占三席,而且是我国唯一以“孝”命名的地级城市。
这片地区承载的孝文化,在众多古籍中都有记载。
孝感位于江汉平原东北部,桐柏山、大别山的南麓;北边与河南接壤,南边与武汉相邻,自古就是南北交通要道,最初县名为“孝昌”。据史料记载,南朝宋元嘉三年( 公元453 年)时,文帝刘义隆的长子刘助篡夺帝位杀死文帝,将年号改为太初。文帝的第三子武陵王刘骏,率部讨伐篡逆的刘助获得成功,登基称帝,即宋世祖。为巩固皇权,刘骏积极倡导孝行,并将年号改为孝建。
为表明其以孝治国的决心,孝建元年( 公元454 年)时,刘骏在孝子辈出、孝名远扬的安陆东境、郧县南境内新增置一“孝昌”县。至五代后唐同光二年,庄宗李存勖为避其祖父李国昌的名讳,又因三大孝子孝行感天动地,把孝昌改称为“孝感”,一直沿用到现在。
作为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孝子之乡,西汉时“卖身葬父的董永”引得“仙女下凡配孝子”的故事;东汉时的“黄香温衾”,其子黄琼、其孙黄琬的众多孝形事迹;三国时“哭竹生笋”的孟宗,少时丧父,母亲教子有方,“南阳求学”、“腌鱼沉池”、“竹岗清风”、“庐墓三载”等都是感人的传说和故事,都传达了“孝之为德,天人共与”的深刻蕴意。
孩提时上学的光景总是老师们长辈们的悉心教导和传授,时间飞速流逝,故事仍在,温故而知新。随着年龄增大、阅历和经验的提升,这些孝德典故依然萦绕耳畔,时刻指导和鞭策着我们的言行。
“行孝之人终有善报”,时至今日,孝文化中的孝廉、孝德、孝亲、孝诚元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道德规范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密切相关,也把孝文化深深铭刻进了整座城市的人文精神中。在滚滚的城市发展进程里,以孝文化传承的热土上,孝感的孝文化已是最好的对外“名片”。
踏足于这片热土——人民广场上八块以“孝”为主题的大浮雕美轮美奂;徜徉街头,董永公园、槐荫大道、仙女路等名称过目不忘……依托于精彩的孝文化旅游节,更促进形成了孝道昌隆、民风淳朴、诚信友善的浓郁的孝文化气息,让我们更加深刻的感知这座城市的变迁与人文发展。
多彩的自然、人文旅游生态
虽工作和生活已经离开家乡多年,可是儿时的记忆早已刻在脑海。那些文化的积淀、触摸到的影像的资料、耳濡目染的认知都随着时间刻在记忆里。我想挥起画笔,沾满颜料,用色彩来填充这些让我流连的记忆符号。
橙色的孝文化——如果把浓郁的孝文化涂上一抹颜色,我愿意用橙色来表达它。就如同开篇提到的孝文化中的孝廉、孝德、孝亲、孝诚元素,“橙”谐音同“诚,而“诚”作为“孝”的一方面,就是对国、对家、对人的忠诚和诚实。
鲜明跳跃的橙色,是这篇热土上凝聚着生生不息的孝文化精神。
红色的革命胜地——孝感除了有孝文化的同时,还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是名副其实的红色革命胜地。
大悟宣化店打响了中原突围的第一枪,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革命历史源远流长、英雄辈出,留下了周恩来、董必武、李先念、徐向前、徐海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培育了37位共和国开国将军。尤其是大悟革命遗迹众多,红色文化丰厚,形成了其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
如今还经常从父辈的口中听到这些往日的抛头颅洒热血的历史人物、故事。
棕色的文化古迹——棕色是土地与历史的颜色,它渗透出历史的浓郁与沧桑,它是时间演化的产物,同时它也是肃穆的。
在云梦城关有我国历史上周、秦、汉三代沿袭使用的重要城邑故址——“楚王城”遗址,有因出土秦代竹筒而闻名于世的睡虎地遗址,有珍珠坡、木匠坟、大坟头等一批城郊古墓群和具明清风格的古代建筑—儒学大城殿。
遗址沧桑,禁锢的变迁留存于世,给后人的研究留下深远的意义。
蓝色的水资源——孝感是久负盛名的鱼米之乡,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境内主要湖泊(水库)有汈汊湖、野猪湖、王母湖、东西汊湖、龙赛湖等。其中,汈汊湖为境内最大湖泊位于江汉平原东部,汉水之滨,景区湖水清澈、碧波荡漾,自然环境优美,空气宁静而清新。
另外还有孝感市管理的徐家河水库为湖北省第四大水库。如今利用如此优越的自然条件开展水资源旅游确实是相关部门明确的选择。
记得每逢八月左右,在“接天莲叶无穷碧”中划轻舟荡漾于湖上,采摘莲蓬亦是同家人朋友的共度的最美时光了。收莲蓬的季节,母亲每每从早市上买来大堆的新鲜的莲蓬回来,有直接剥好的莲蓬米,也有像蜂窝般还未剥的莲蓬苞,我们兄弟姐妹就开始欢呼雀跃,开始比赛吃莲蓬了。翠嫩欲滴的莲蓬米脆甜可口,中间的绿色芯蕊一点都不苦,不用剥开,直接吃。
父亲则是喜欢吃鱼,而且烹饪鱼的本领实在是一流。尤其擅长红烧鱼,让人口水直流。身在鱼米之乡的我们确实是尝到了最美味的舌尖福利呀。
紫色的浪漫温泉——人们在温泉中享受着仙醉的感觉,伴随着温泉上升腾的青烟,好像进入了飘逸的浪漫世界。因此,把温泉“涂上”紫色是最恰当不过的。
汤池温泉位于孝感应城市22公里的汤池镇,汤池温泉储量丰富,水温高达72—79摄氏度。其水中含有益人体矿物质的氡和氢含量之多而受人青睐。除了有丰富的矿物质含量,景区的人文底蕴也十分深厚,唐代大诗人李白下江南时,就曾隐居汤池(“汤池”之名正是来源于李白诗篇),并留下了“神女殁幽境,汤池流大川”的佳句。
记忆力的米酒香
橙色、红色、棕色、蓝色、紫色... ...讲述完了记忆力的彩色,不,还没讲完,尤其是这散发着醉人气息的甜香还没讲——是的,孝感的麻糖和米酒。
虽然二者都是最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而后者似乎承载了更多的酿造的技艺和文化上历久弥新的传统了。
接下来就谈一谈多彩记忆里的那一抹米酒香吧。
回想儿时,在伴随着知了聒噪的夏天,我总是屁颠地跟在外婆身后,只见外婆围着围裙从灶台边取了大木勺,接着来到了另一间堆放谷物粮食的屋子,神秘的走到一个角落——那是一只大木凳,木凳上安放着大的白瓷盆,盆上面铺盖着厚厚的毯子。
我好奇的伸长脑袋瓜想一探究竟,只见外婆慢慢掀开上面的铺盖物,顿时间满屋便弥漫着沁人心脾的“甜酒”香味。飘着厚厚的白色米粒浮在上面,下面是乳白色的琼浆,外婆舀起一勺尝了尝味道,我争抢也要尝尝,酸酸甜甜满口清爽,便贪心地又吵着还要再尝,外婆这时候就会故作嗔怪说道,“甜酒吃多了可是会醉的。”
这便是记忆的旧时光里外婆自酿的米酒了。记忆力的米酒总是带着酸酸甜甜的神秘,还有对外婆的深切思念。
清光绪八年《孝感县志》记载:“米酒成于孝,始于宋,后多效仿之,而孝感独著。”据说,孝感米酒源于宋代,成名于明代。清末在孝感县城的大街小巷还都有销售,属鲁源兴米酒店经营的糊米酒最有名。
据说,一年夏天,天气炎热,制糊米酒的汤圆浆已经发酵,店主鲁幼佰正准备将发酵的米浆倒掉。正好一位老主顾进门想要一碗汤圆米酒,眼尖的顾客瞅见案板上发酵的米浆,端起就喝,顿时觉得味道更香醇、更好吃,如此,鲁幼佰便开始制作米酒了。
1958年,毛泽东亲临孝感视察,品尝米酒后大加赞赏,称“味好酒美”,从此孝感米酒闻名全国,走向大众消费。孝感米酒有孝感、孝雪、神霖等知名品牌,神霖名气最大。
那孝感米酒的制作工序是什么样的呢?
其实制作工序并不复杂,先将上等的朱湖农场珍珠糯米(纯优质糯米)用城隍潭地下水洗干净,浸泡三五小时,放在大蒸屉里蒸熟蒸透,搁在通风的地方晾凉,以不烫手为宜,放进野生凤凰草拌和米粉发酵制成的米酒曲里。把酒曲和糯米饭搅拌均匀,用筷子在米饭上插些小洞,深半寸,盖上玻璃盖或者坛盖,坛里留点空气,再用棉袄把坛子裹实,越严实越好。气温高,酿酒的时间短,如夏天,一天即可制成米酒了。
如此,便联想到外婆为什么也用厚厚的毯子覆盖在上面了。
成熟的原汁米酒白如玉液,清香袭人,甜润爽口;浓而不沽,稀而不流,米散汤清,颜色碧绿;蜜香浓郁,入口甜美,食后生津暖胃回味深长,有开胃提神、活气养血、滋阴补肾等功能,产妇和妇女经期多吃尤其有益处。
另外米酒还可以添加桂花、莲子、红枣等做成清汤米酒、桂花米酒、蛋汤米酒、糊汤米酒、银耳米酒、莲子米酒、小汤圆米酒、葡萄干米酒等花样。
一座城,镶嵌着记忆里的多彩画框;
一座城的记忆,在多彩的记忆里是一抹清甜的酒香的味道。
人,城,味道,记忆,爱这红黄蓝绿,爱这土地。
— end —
作者简介:付萍,热爱编辑码字、正能量爱学习的文青妹纸一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