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完班回家路上刷朋友圈,看见留在老家的朋友又在聚会撸串,说实话,多少是有些羡慕的,每天不用自己买菜做饭,月底不用操心房租是不是又要涨了,也不用一年到头数着日历算着回家团圆的日子,这样的感觉总是让人觉得又暖又甜。
大城市里的灯光灼灼,总是在夜晚降临的时候,用微小的力戳着漂泊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不致命,但日积月累,像大姨妈一样每月爆发一次也够受的了。前几天,第一次有了想要回家发展的打算,每天加班到晚上十一点,即使睡觉的时候,脑海里还是各种方案、数据,第一次,羡慕每天做重复劳动的农民,大脑的疲惫感竟然让人觉得身体上的乏累可能是一种幸福,这个时候就免不了想要问自己,每天吃不好,住不好,这么累到底是图什么?
为了买房?
真心买不起,2014年到2017年,眼看着通州的房价从2万涨到4万,以前会自嘲一年工资买不起北京一个厕所,现在这种自嘲也不会说了,因为用一年的工资结余能买一个厕所的人已经是相当牛逼了。所以,北漂的第一天开始就没想过要在北京买房,清华学子买不起房的新闻在我心中也未曾激起一点点波澜。我又问自己,在我们中国人眼里,买房意味着扎根,既然未曾想过在此扎根发展,那还奋斗个什么劲呢?
为了飞黄腾达?
呵呵,飞黄腾达?!我想问什么是飞黄腾达?是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还是月入百万,财务自由?可是,在北京,遇见十个人,就会有一个CEO;有一点绝活的直播平台主播,就能月入斗金,这些是我想要的吗?好像也不是。
我选择北漂是因为:
这个城市有小城不具备的特性:
这里可以靠能力说话,不用担心岗位被老板大舅的闺女的表姑的儿子抢了饭碗;这里很包容,有很对可能性,以任何方式生活着的人都不会被歧视,不会像在老家,有雾霾戴个口罩都会被说娇气;这里是新事物的培养皿,让人总是会有一些新的认知,过年回家,被问到做什么工作,我说在做新媒体,大家一头雾水,我只能开玩笑说每天就是写作文,大家就懂了;打电话跟老妈说最近骑自行车上班,老妈立刻问“买自行车了啊?”,我又解释了一下什么是共享单车。
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如果幸福指数分0-10个等级,那么在老家的生活是7±0.1,幸福程度差不了一撮葱花的差别,是平淡的甜,让人一眼能看到一辈子的尽头。而北漂的苦是大起大落,可能今天还因为工作的不顺郁闷无比,第二天,就会因为方案通过,幸福到极点;有时候会被房东的无理要求气到想哭,瞬间就会被妈妈的一个电话治愈。在外的生活像是坐过山车,而我享受这种起伏,因为苦使甜更甜。
为了孩(ge)子(ju):
说是这里有更高的格局,更开阔的视野就有点扯淡了,暂且就说是为了下一代吧,可能我没办法让他有北京户口,住学区房,但是至少以后孩子选专业征求我意见的时候,我能告诉他的不只是会计、医生、律师、老师,这一个个干巴巴的名词,而是我可以给他讲很多种可能性,我会说:如果你喜欢新鲜事物,你可以做媒体,如果你喜欢打游戏,你可以学计算机,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那你就去学不管干什么都能派上用场的工具类学科。因为在这里见得多了,我就可以不是单纯的帮他做决定,而是告诉他怎么自己选到对的专业。
在这个城市有很多和我们一样的人,什么都没有 ,除了年轻,本以为还有年轻的资本,却已人到中年,但依然在奋斗着,我们不求扎根,只想把人生活的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