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之光
书讲解的是互联网的运营,和银行的运营有非常大的分别,书中的很多的想法是没办法直接生搬硬套到实际的银行运营上的,但是有一些互联网的想法却是我们可以学习,可以运用到我们的银行运营上的。
运营理解 - 态度
其实在看本书之前,我本人针对当前的银行的运营概念也有自己的想法,我总体感觉银行的运营过于流程化、过于死板、过于管理、过于满足领导、满足监管的要求。很多时候运营的工作感觉是在补各类的漏洞,在擦屁股,在各自混战,而且天天忙的要死。
总结起来就是当前的银行运营是以“管”字为中心,太过于保守。
但是从我的想法是新的运营应该是以“服”字为中心,是为各类的人服务,同时要把我们看重的“管”字隐藏在“服务”的后面。要改变我们的思维,从管家姥爷,调整为店小二,我们不仅仅是为了管理一线员工,我们更多的是要服务于一线员工,在服务好他们的同时,把我们的制度、我们的要求融入其中。
互联网的运营之所以能够想各种办法去伺候用户,根本动力是因为他的用户是其安家立命之本,但是银行当前运营的安家立命之本有几个是和自己的“用户”体验感受相关的呢?
数字化运营 - 抓手
互联网的运营有时候感觉之所以高效,根本是运营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收入,他们的运营好不好是可以数字指标明细的量化的。
但我们的运营如何量化呢?我们缺乏量化的指标么?
我们很久很久之前就已经有了各类的报表、各类的指标、各类的管驾仓,但是为什么感觉还是老一套呢?
根子在哪里呢?个人感觉根子不在技术上,根子应该在“看待数字的理念且以数字为中心驱动管理”的工作方式上,即所谓的精细化运营。我们行业是这样,其他行业也是这样,《永远的零售》的中厉玲管理的抓手就是商场数据,高效准确的数据。
顺着这个思路,那我们反过来思考下自己设计的产品,我们自己的产品中除了任务量、超时时长这些“用户”头上的数字外?其他可以鞭策我们自己去主动改进产品,主动提升的数字是哪些呢?
推荐阅读《永远的零售》
运营能力 - 带节奏
向上写的了PPT,向下写的了代码,这是对一个高级开发的基本要求。其实高级的运营人员也是这样的,即要能够看到清楚方向,也要能够扎实的落地驱动产品向这个方向去前进。
同其他的业务条线有很大的不同,我们的运营条线的人都是“自产自销”的,我们自己设计的产品都是自己负责运营的,又是产品经理,又是运营经理。
但首先要我们要学会摒弃KPI行政命令的思维,要学会“带节奏”。
设想下如果你不是总行的,你是靠这个产品赚钱的,那你这个产品的初期会是一个什么版本?你要如何运营?要如何找到自己的铁杆用户?产品投产后又要建立什么的意见征集机制,如何来提升我们的体验?我们产品未来的方向在何处,除了眼前领导要求这一小波用户外,我们的产品其他部门的人是否可以用用?我们怎么推广给那些对我们不熟悉的人?等等,都是问题。
这些看似零散杂乱的运营工作其实都是有路可寻的,就像养个孩子一样,要在不同的时间段制定一套不同的养成策略,要有节奏,要有计划。就你们的一季度、二季度的目标一样,要让你们的“娃”长起来。
推荐阅读 OKR
运营工具 - 玩法
《运营之光》中或多或少的介绍了一些干货,甚至他们推广了自己的微信“三节课”,这些“术”我们还是要多学习,多给自己开开脑洞的,如何写文案,如何利用公司活动做推广传播,如何培养用户习惯,如何做数字运营的分析挖掘等等。
但是所有的这些其实都不是最核心的,最核心的还是要换位思考你的用户,有很多的产品APP,你会发现大家都有这些功能,但是用起来就是别扭,好的产品一些功能总是在用户需要的时候才出现在哪里,不好的产品都是菜单。玩法可以不断的学习,不断安装其他的产品尝试学习,但是切实感觉贴心的功能还是来源于自己用户那一点点不满意的总结提炼。
总结 - 大运营
总结起来,运营的本质应该是服务,抓手是数字,要把我们的同事当客户对待,不要怕事情多,每做一分感觉对别人帮助一分,最终一步步的把自己的产品养起来,形成某个领域的权威服务能力,最终引导业务发展方向,即所谓大运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