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时会问身边的人,存过定期存款吗?多数都回答我没有。我接着问买过货币基金吗?回答我的却是啥是货币基金,债券呢?不懂,股票呢?不敢碰。亲爱的读者你是不是也这样在回答我的问题呢。
我觉得很多人不去理财,原因有两个:一是觉得自己钱少没必要去理财,二是因为他不知道钱除了放在银行里还能放在哪,也不知道钱除了能买东西外,居然还能趴着赚钱。下面我就针对这两种原因分别展开来谈。
原因一
在大家的印象中,理财那是有钱人该做的事,对于自己这种屌丝哪有多余的钱去理啊。事实是,正因为我们手里的钱少才更应该去理财。对于我们这些工薪阶层,挣得每一分钱都需要我们付出时间和精力,而且这往往是我们家庭的唯一的收入来源。
如果我们将放在银行卡里的十万块钱买一些收益在4%-5%的中低风险的债券基金,那么每天就会产生十多元的收益,一年就会产生3560元左右收入,产生的这部分利息够我们三个月左右的饭费。如果你懂得购买年收益在10%-15%的指数基金或者个股,那么一年下来将获得一万到一万五的收益。
上面我举的例子讲的只是一年的情况,如果20年呢,在被爱因斯坦称之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复利作用下会怎样,我们来看下面的表格,我相信很多人会被下面的图表所震撼,我第一次做这个图表时,也被震撼到了。
图1 数据复利图表 图2 数据复利折线图图1展示的是一个1个单位的本金,在不同的收益率下,20年期的最终值。图2是图1图表数据的折线图。银行的活期年利率在0.3%左右,三年定期利率在2.7%左右,各家银行的会有些差异,基本上四大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的利率要略低于小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余额宝、银行、或证券公司兜售的定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在2.7%-5.00%之间;定投于指数基金或其他股票型基金收益在10%左右;15%-20%是投资于个股的收益。
从图1表中最后一行20年期可以看出,20%年收益率下最终总金额是0.3%年收益率下的近38倍,是2.7%年收益率的22倍。15%的年收益率总金额是0.3%年收益率的16倍,是2.7%年收益率的9.6倍。
如果觉得图表1的数字不够直观的话,那么我们来看图2的折线图,相信你已经感受到了,哪怕是几个百分点的差距,20年后就会出现云泥之别。
20%的年收益率是我们普通人很难持续保持的,但是10%、15%的收益率确是我们可以轻松达到的。显然收益率越高,在时间越长的情况下,复利收益的威力越明显。
如果你目前手里有10万块钱,存在银行定期中(2.7%)10年后大概是10.3万,而如果投资指数基金(10%)呢,10年后是20.59万,如果把十万换成一千万呢,想想吧,为什么有钱人会越来越有钱,富人不仅赚的多,也更会理财,投资机会也要比普通人多的多。难道你还在对理财无动于衷吗?
原因二
公司过去发工资,很多人都把工资直接放到银行卡里,不常花的钱就存个定期。
后来有了支付宝,大家都直接把钱放到余额宝中,因为余额宝的利息差不多是银行活期存款的十倍,和银行的定期差不多,虽然今年余额宝的收益率下降到了2.7%,然而依然高于银行的活期存款。
这说明大家是很有理财意识的,只是不知道如何理财罢了。大脑就像一个兵器库,如果里面只有一把砍刀的话,在有多个敌人时你是不会想到用手雷的。
理财也是一样,如果我们不知道货币基金、债券基金、指数基金、股票等投资产品,我们是不会将钱投资在这些理财产品上的。
家庭财务规划
下面我们先谈两个简单的概念,主动收入和被动收入。
所谓主动收入,就是我们必须付出脑力、体力和时间才能获得的收入,比如,工资。
所谓被动收入,就是不用我们花费脑力、体力和时间就能获得的收入,比如,股息,利息,房租,基金分红与收益等等。
那么如何实现财富自由呢?就是不断的增加自己的被动收入,当被动收入能够满足自己家庭的日常开支后,就已经开始基本进入财富自由的生活了。
那么如何增加被动收入呢?答案是将我们每个月结余的主动收入,扣除一部分家庭预备金外,投资于理财产品获取被动收入。同时不断的扩大主动收入来源,增加被动收入的投入。
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只要一直把上述的原则坚持下去,家庭的财务就自然会从健康走向安全,从安全走向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