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易
20160330第3天中医脏象学说2《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

20160330第3天中医脏象学说2《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

作者: 水结晶 | 来源:发表于2016-03-30 09:28 被阅读82次

《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

历代医家用分类法对《黄帝内经》进行研究,较为一致的是脏象(包括经络)、病机、诊法和治则四大学说。这四大学说是《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现分述如下:

一、脏象学说

     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组织和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及在外的表象乃至与外环境的联系等等之学说。

     脏象学说是以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为物质基础的。《灵枢·经水》说:“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血多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当然有关解剖学之内容还远不止此,但更重要的还是通过大量的医疗实践不断认识、反复论证而使此学说逐渐丰富起来的,最终达到了指导临床的高度。

。 《黄帝内经》充分认识到“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辩证法则,使脏象学说系统而完善。正如《灵枢·本脏》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也。”

    脏象学说主要包括脏腑、经络和精气神三部分。脏腑又由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组成。五脏,即肝、心、脾、肺、肾。《素问·五脏别论》指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灵枢·本脏》说:“五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素问·五脏别论》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奇恒之腑也属于腑,但又异于常。系指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这里边胆即是大腑之一,又属于奇恒之腑。《素问·五脏别论》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脏腑虽因形态功能之不同而有所分,但它们之间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合作、相互为用的。如《素问·五脏生成篇》说:“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其主肝也;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又如《灵枢·本输》说:“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腑。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之腑。肝合胆,胆者,中精之腑。脾合胃,胃者,五谷之腑。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是六腑之所与合者。”

    经络系统可以分经脉、络脉和腧穴三部分。《灵枢·本脏》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脉有正经十二: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十二经脉首尾相联如环无端,经气流行其中周而复始。另有别于正经的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需要说明的是“奇经八脉”一名始于《难经·二十七难》)

    经脉之间相交通联络的称络脉。其小者为孙络不计其数;其大者有十五,称十五络脉。《灵枢·经脉》言之甚详,这里仅摘其要:手太阴之别,名曰列缺;手少阳之别,名曰外关;足太阳之别,名曰飞阳;督脉之别,名曰长强;脾之大络,名曰大包。

    腧穴为经气游行出入之所,有如运输,是以名之。《黄帝内经》言腧穴者,首见《素问·气穴论》,再见于《素问·气府论》,两论皆言三百六十五穴。实际《气穴论》载穴三百四十二,《气府论》载穴三百八十六。

    精气神为人身三宝。精,包括精、血、津、液;气,指宗气、荣气、卫气;神,指神、魂、魄、意、志。《灵枢·本脏》说:“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身而周于性命者也。”精和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和神又是人体的复杂的功能,也可以认为气为精之御,精为神之宅,神为精气之用。

相关文章

  • 20160330第3天中医脏象学说2《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

    《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 历代医家用分类法对《黄帝内经》进行研究,较为一致的是脏象(包括经络)、病机、诊法和治则四大...

  • 黄帝内经共修by轩@教练之家

    20160329 第2天 《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 历代医家用分类法对《黄帝内经》进行研究,较为一致的是脏象(包括经...

  • 传统中医的脏腑经络学说二

    二、脏腑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一)腑学说的形成 脏腑学说即是脏象学说。脏象学说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它是古代劳动人...

  • 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方天地(转罗博士文章)

    在中医里边有一个著名的学说,叫“脏象学说” ,什么叫“脏象学说”?这脏就是我们的内脏,象就是内脏在外边的表现,比如...

  • 为什么学习中医?《六》  中医的由来

    上一期4讲了中医理论的确立《黄帝内经》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医学说离不开中医理论体系。 我们学任何东西,...

  • 20160329 第2天 教练共修--中医脏象学说1 《黄帝内经

    历代医家用分类法对《黄帝内经》进行研究,较为一致的是脏象(包括经络)、病机、诊法和治则四大学说。这四大学说是《黄...

  • 脏象学说

    脏象学说 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 藏于体内之内脏,表现于外之表象, 五脏六腑与奇恒,以象测其生病理。 藏象学说的特点...

  • 阴阳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始终,是中医理论体系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 阴阳学说 阴阳是对自然界...

  • 转发:学中医的基础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 1.四大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和《神农本草经》 2.《黄帝内经...

  • 读书摘记:熊继柏《内经的理论体系》

    内经确立了中医学完整的、系统的理论体系。内经的理论体系十大学说。 一,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60330第3天中医脏象学说2《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aws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