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尽管遍布一切,但[本心]并不在一切中照耀;[本心]只在觉知和理智中展示,就如清水或明镜中各种现象的显现和映照。
尽管本心是所有一切现象的根源,所有一切现象皆是本心之觉性作用的显现,但是本心的觉性智慧——这种光明性,它只在觉知和理智中展现。换句话说,只在生命的精神意识中展现。
在作者看来,所有的现象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物质现象,一类是精神现象。本心的觉性光明并不能在物质现象中体现出来,而只能在生命的精神意识领域体现出来。
这样的话,为什么又说本心是遍布一切的呢?是因为,不管是物质现象还是精神现象,都是映现在本心中的现象,只是对于映现在本心中的物质现象而言,不能体现出精神意识的特性,而只有在我们的精神意识领域,在觉知和理智之中,本心的光明才能体现出来。
然后作者用了一个比喻来说明,就如清水或明镜中各种现象的显现和映照。比如说我们在镜中看到了一朵花,这个花的现象即代表物质现象,而这个花的现象之所以能够显现出来是因为镜子具有能【映照】、能【显现】的能力。当花的形象映照和显现在我们的心灵之镜中的时候,也是因为我们的心灵之镜本自具有能够映照和显现的能力,而且不仅能映照和显现,而且能够【感知】这种映照和显现,我们的心灵这种能够映照、显现、感知的能力和性质就叫做【觉性】。
觉性是感知现象的主体,现象是觉性感知的客体,觉性主体本自具足能够显现、映照、感知现象客体的能力。现象客体对于觉性主体而言,犹如镜中花影与镜子的关系,花影只是一种幻相,这个幻相本身并没有觉性,它只是觉性主体觉性功能作用所产生的影像。 心灵之镜通过六种工具(六根)所产生的所有感知、感觉以及内心的各种意识现象,都是觉性的作用所产生的映现在心灵之镜中的影像。这些影像本身并不具备觉性,却正是觉性的作用使得这些影像得以显现。而觉性的本体即是本心。
觉知是觉性的作用,理智也是觉性的作用。理智是对现象进行感知基础上的进一步认知、理解以及基于这种认识和理解的价值选择和行为选择。而本心是它们的本源。
17 本心不同于身体、感官、心意、觉知、理智以及无分别的原质,但它是它们这些功能的目击者,可以把它比作国王。
这里的重点不仅仅在于阐明源与流、体与用的关系,更在于阐明本心的超越性地位——高高在上,犹如国王。
本心不同于身体、感官,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因为我们的身体包括六根感官,是基于物质基础而形成的,本心与身体以及六根有着明显的区别。而对于本心不同于心意、觉知、理智以及无分别的原质——无分别的原质,也可以叫【元意识】——则需要通过深入地观照才能体会明白。其中心意是心中的念头,觉知是对现象的感知、理智是对现象的认识,这些都可归纳为本心觉性的作用。作用是随因缘条件而不断运动变化的,本心如海洋,心意、觉知、理智皆如浪花。那么【无分别的原质】是指什么呢?是指【本心】尚未自明自觉前的无明的状态,而【本心】则是自明自觉之后的智慧的状态。无明的状态不能称之为【本心】,【本心】是一种智慧境界,犹如一位将国家治理的非常好的国王。
本心不同于上面说的身心的七种状态,为什么呢?因为自性本心是身心这七种状态的【目击者】。所谓目击者,就是说,心意、觉知、理智、无明以及身体和感官都是映现在本心之中的现象,不管它是物质现象还是精神现象,都是一种现象,都是镜中的影像,而本心才是真正的主体——镜子。镜子——本心,是超越的,不被现象所染,独立,清净,光明,自由,犹如国王。
那么如何才能使我们的心成为真正的国王而不被各种现象所迷呢?其中这个秘密在这里也已经揭示出来了:做各种现象的目击者——只是静静地观照,而不涉入其中。
对身体和感官的观照比较容易一些,我们很容易就能体会到我们的心独立于身体和感官。而对于心意、觉知、理智和无明,则不那么容易。这需要我们的心真正地静下来,只有心静下来后,我们才能深入地在对自心的观照中逐渐看清心灵之海与海面上波浪的区别。心意、觉知、理智,都是波浪,而无明则是无知。观照的训练,不仅可以逐渐看清与波浪本为一体的大海,还可以使原来的无明逐渐变为光明——看清的过程,就是光明增长的过程。
当所有的波浪都融入大海本体,且海面上有一轮太阳在照耀的时候,那就是本心的显现。在本心智慧光明的照耀下,即使波浪再度生起,也依然不会影响到本心,所有的波浪都是心灵之海灵动而曼妙的风景。
18 空中的云在动,但却好像是月亮在动。类似地,由于缺乏分辨,好像[本心]是活跃的,而实际上活跃的却是感官。
作者举的这个例子是大家可以经常见到的。空中的云在动,但却好像是月亮在动。云朵的面积比较大,当云在动的时候,我们却不容易觉察到云在动,却好像是月亮在快速的动。其实,月亮也同样在运动,但是它运动的速度比云的运动速度慢很多,所以相对而言,月亮是不动的,是云在动,但因为我们常常把云作为参照系去观察月亮,就造成了月亮在快速运动的错觉。
类似地,由于缺乏分辨,好像[本心]是活跃的,而实际上活跃的却是感官。
本心与感官的关系同样如此,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认为,本心是活跃的,在随着各种因缘发生着各种变化。但其实活跃的、一直在发生各种变化的,是感官,特别是【识】。这种【识】常见的有六种: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隐藏的更深一点的还有【我识】和【无明】。因为【无明】,所以【本心】就被深深地隐藏而无法显现出其本有的智慧光明,于是【无明+觉性】混合而成的【我识】就代替了本心,以我识为核心,通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形成了生命对自我和世界的种种认知。只要【无明】的状态没有真正地改变,【我识】的造作就不会停止,生命也就在各种生死轮回的幻相中迷而不觉,沉沦于其中不得自由。
要打破幻相的牢笼,就需要彻底看透:所有的现象都是幻相。看清了幻相,自然就不会再被幻相所迷,不被幻相所迷,即是智慧,即是光明。心的无明造作就会逐渐止息,【光明+觉性】就会照见真相——【本心】。
本心显现之后,你就能够清楚地看见,原来一直活跃造作的其实是【感官】——以无明为基础的我识和六根、六识。
在我们的感觉里,感官好像是不动的,眼、耳、鼻、舌、身,好像是不动的,而我们的心是活跃的,但其实我们能感知到的那个活跃的心,它其实正是感官,只不过是内在的感官,也叫做意根和意识。意根、意识跟前五根五识一样,同样是觉性的功能作用,而隐藏在这所有感官背后的这个觉性的本源,也就是本心,其实从来就没有动过。但是由于我们无法认知到本心,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们不知道本心的存在——因为它不是一个有形的存在,它超越了我们的思想、思维和意识,所以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到它。
我们感知到的所有一切现象都是觉性的作用,觉性的各种功能作用在随缘变化,但本心一直没有变化。那么如何才能见到本心是不动的、活动的却是感官呢?这就需要通过长期的训练,去深入地观照感官功能作用的生灭性,同时在深度的静定中让所有感官的波动平静下来,当眼耳鼻舌身意不再跟随外境活动,内心各种活跃的现象也逐渐平静下来,同时保持清明的觉照,这时,本心就会显现出来。当我们见到本心的时候,就会发现本心的确是不动的,从来就没有动过,它一直如如不动的深藏在我们的生命之中。而本心本具的觉性,则会随着各种因缘而生起各种作用,这种作用在鲜活地变化的时候,就构成了我们生命中各种丰富多彩的现象。
如果我们不能见到本心,就会一直迷惑在千变万化的现象之中,我们总想在各种现象和事物中寻找生命的寄托,却不知道,所有的现象都是无常的,是生灭的,根本找不到可以作为寄托的家园。但我们一直沉迷于现象,为现象所惑,就不得不一直在生老病死的轮回中沉沦。
只有通过智慧的指引,学会看清现象的虚幻,才有机会穿透种种迷雾,最终见到自己的本心——我们所苦苦追寻的一切,原来一直在我们的生命之中,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本自具足,本自圆满!这是何等地让人无语啊。
本心——我们生命中无上的宝藏,最光辉灿烂的太阳,有着无尽爱与智慧的海洋,本自宁静、安详、自由、解脱,本自光明、智慧、和谐、圆满,见到了它,你就见到了生命之至美,融入于它,你就是自己生命宇宙的自由之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