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佛法智慧&心灵抚慰我喜欢上下求索
《佛教常识问答》:推荐一本佛教的入门书籍

《佛教常识问答》:推荐一本佛教的入门书籍

作者: 乐之读 | 来源:发表于2017-08-27 22:06 被阅读2740次

    佛教知识的入门,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一者,佛经三藏,数以万卷,浩如烟海,初学者不知从何入手,望而却步。二者,经文内涵艰深,初学者既无知识储备,也无上师开示,往往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三者,末法时代,鸡汤佛学、小资佛学盛行,鱼龙混杂,混淆视听,初学者不明就里,容易误入歧途。

    在此,推荐一本入门书籍,适合对佛教感兴趣但尚未有机会结缘者,闲时一读。

    图片来自于网络

    《佛教常识问答》,赵朴初著。赵老居士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全书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佛教的基本知识,共251个问题。内容严谨可靠,对初学者入门颇有裨益。

    以下为笔者的阅读摘记,非读书笔记,无个人评论,所有内容及版权均属于原书


    -1-

    :“任持自性,轨生物解。”每一事物必然保持它自己特有的性质和相状,有一定轨则,让人看到便可了解是何物。佛教把一切事物都叫做“法”。

    :佛陀,觉者或智者。三种涵义——

    1)正觉:对一切法的性质相状,无增无减地、如实地觉了

    2)等觉或遍觉:不仅自觉,即自己觉悟,而且能平等普遍地觉他,即使别人觉悟

    3)圆觉或无上觉: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达到最高的、最圆满的境地

    菩萨:菩提萨埵。自度度他、自觉觉他。度:从苦恼中救度出来;觉:觉悟。四大菩萨:文殊师利的大智、普贤的大行、观世音的大悲、地藏的大愿。五台山:文殊师利道场;普陀山:观世音道场;九华山:地藏道场。

    三宝:佛宝、法宝、僧宝。佛陀是佛宝,佛所说的法是法宝,佛的出家弟子的团体僧伽是僧宝。

    皈依:身心归向它、依靠它。皈依三宝的人是佛教徒。

    四圣谛:苦集灭道。谛:真理。四谛依据的原理是缘起论。

    1)苦谛:世间的苦

    2)集谛:或因谛,苦的原因

    3)灭谛:苦的消灭

    4)道谛:灭苦的方法


    -2-

    缘起:诸法由因缘而起。一切事物或现象都是相待(相对)的互存关系和条件。因、缘:关系和条件。没有任何一个现象可以说是绝待(绝对)的存在(完全独立)

    缘起的十一个意义:1)无作者义;2)有因生义;3)离有情义;4)依地起义;5)无动作义;6)性无常义;7)刹那灭义;8)因果相续无间断义;9)种种因果品类别义;10)因果更互相符顺义;11)因果决定无杂乱义。

    缘起十一义有四个重要论点——

    1)无造物主:“无作者义”——任何因都是因生的,任何缘都是缘起的,无始终、无边界。没有绝待的一个因;“有因生义”——反对偶然,任何现象都受必然的因果律支配。佛也受因果律支配。

    2)无我:“离有情义”——“有情”是“萨埵”,人和一切有情感的生物都叫有情。缘起论认为有情只是物质和精神要素的聚合体。从心理要素分为五蕴。有情是这些要素的聚合体,要素又是刹那刹那依缘而生灭,因此没有固定的独立的“有情”在支配身心,也就是找不到“我”的存在。

    色:物质。包括五根(人身感觉器官):眼耳鼻舌身;五境(感觉对象):色声香味触。

    受:感觉(苦、乐或不苦不乐)

    想:印象(摄取事物的相貌,是苦是乐等)

    行:思维(推动身心活动的力量)

    识:了别(对于所认识的对象予以判断和推理)

    无动作义:不承认因果之间有来去。缘起论者承认由因生果,反对因变成果。

    3)无常:任何现象的性质是无常的,表现为刹那刹那生灭,即“刹那灭义”。

    生:现象的生起

    住:存在着作用

    异:虽有作用而同时在变异

    灭:现象的消灭

    4)因果相续:因缘所生的一切法,相续不断。因果关系有井然的法则,因果相符相顺。三世诸佛也无法改变因果法则。“断见”:现象灭了就不再生起——佛教是反对的。佛教有六因、四缘、五果。

    十二缘起:后者是前者的条件。无明、行是过去无始以来的惑和业,招致现在识、名色、六入、触、受的苦果;爱、取、有是现在的惑和业,招致未来的生、老死的苦果。这些都是“有漏皆苦”的内容,也是四谛中苦谛和集谛的内容。

    1)老死缘:没有生,则没有老死,也没有忧悲苦恼。

    2)生缘:最重要的条件是“有”。

    3)有缘:“有”是存在的意思。身口意所造的善业恶业对招引自己的后果潜伏着的一种力量。

    4)取缘:追求执着。追求色声香味触五欲。

    5)爱缘:生命欲,是生命活动的本源力。

    6)受缘:感觉,对客观境物所起的快感(乐受),不快感(苦受)或不苦不乐感(舍受)

    7)触缘:根、境、识三者会合而有的心理活动的开始。

    8)六入缘: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是传递色身香味触法这六境的机能。

    9)名色缘:名色是身心(五蕴)合成的组织,有名色所以有六入。

    10)识缘:识是名色中一部分,如果把名色当认识体,则识是中心的东西。名色全体的成立,依存于识。名色和识,相互依存。

    11)行缘:“行”的意义和“有”相同。从现在身口意造作的业来看,它潜伏着引生后果的力量叫“有”,从现在已经成熟的果来看过去所造的业叫“行”。

    12)无明:对一切法缘生故生、缘灭故灭、无常、无我的真实相不认识。


    -3-

    有漏皆苦:漏是烦恼的意思。

    三毒:贪、瞋、痴(不知无常无我之理等等)

    六根本烦恼:三毒+慢(傲慢)、疑(犹疑)、恶见(不正确的见解,如常见、断见等)

    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与所怨憎的聚会)、所求不得苦、五取蕴苦(取就是烦恼)

    涅槃寂静:和“有漏皆苦”相反。涅槃是无漏,是苦果因的消灭,是十二缘起法的止灭。属于灭谛。

    “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

    凡是属于不清净的污染的缘尽灭,无明转成为不污染的清净智慧,一切法上为清净智慧所照见的实相谛理,就是涅槃。

    涅槃的意义是圆寂,即:智慧福德圆满成就的、永恒寂静的最安乐的境界。

    如何达到涅槃:属于道谛。戒、定、慧三学,包括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共称三十七道品。八正道包括: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大乘:着重利他,小乘着重自己解脱。大乘特点:

    灭谛上进一步说“无住涅槃”。十二因缘灭,灭的只是不合缘生缘灭真理的无明烦恼,而不是缘生缘灭的法。

    一法以一切法为缘起而生,同时又是生起一切法之缘。所以任何人和众生都是同体的关系。

    根据缘起的道理而说法性空。一切法既是因缘和合而起,所以都没有实体(或者说在现象上找不到作为主宰的本体)。

    鼓励“六度”和“四摄”。

    六度:六波罗蜜。度指“波罗蜜多”,即“到彼岸”。包括:

    1)布施:财施、无畏施(保护大众安全)、法施(以真理告知大众)

    2)持戒:防止一切恶行、修集一切善行、饶益有情(一切为了利益大众)。

    3)忍(忍辱):“难行能行,难忍能忍”

    4)精进:不懈地努力于自度度他、自觉觉他的事业

    5)禅定(静虑)

    6)般若:智慧,为自觉觉他而修禅定和智慧。

    四摄:“摄”指大众团结的条件。包括布施、爱语(慈爱的言语和态度)、利行(为大众利益服务)、同事(使自己在生活和活动方面同于大众)

    五明:佛教要求菩萨学习世间学问,包括声明(声韵学、语文)、工巧明(工艺、技术、算学、历数)、医方明、因明、内明(佛学)

    五戒:杀、盗、淫、妄、酒。

    十善:不犯十恶——杀、盗、淫、妄语、两舌(挑拨离间)、恶口、绮语(邪淫言语)、贪、瞋、邪见(否认因果)

    ”不是否定一切的怀疑论:

    一切法空的理论建立在一切法互相依存的因果律基础之上。

    空不是空无之空,不是有、无、生、灭、来、去,不是觉知分别所能得其实际。非有非无,非生非灭,一切皆空,“空不可得”。

    对事物的认识分二谛:现象为世俗谛(相待的世间真理),本质来说为第一义谛(绝待的真理)。第一义谛来看,虽有万象差别,而当体空不可得。空与有在因缘所生法上是统一的,因此世俗谛和第一义谛是二而不二的,这就是“不坏假名,而说实相”,也就是龙树的“中道义”。


    -4-

    阿育王: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印度的统一。大力弘扬佛法,使佛教从中印度传播到亚欧非多个国家。和秦始皇同时代。

    龙树菩萨:公元二三世纪南印度人。“第二代释迦”。中国大乘八宗,都一致尊龙树菩萨为共同的祖师。“诸法实相论”:一切有为法只是因缘和合所生的现象,没有常住不变、单独存在的自体(无自性)。“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空”乃是一切法的真实相状。

    瑜伽系:与龙树的中观系并称为印度大乘的两大思潮。无著和世亲两兄弟是创立者。无著菩萨入日光定夜升兜率天,于弥勒处受《瑜伽师地论》。陈那(世亲弟子)和法称法师都是瑜伽系大学者。

    认为实相应有两方面,既不是有自性,又不是一切都无所有。诸法自性有三种:

    1)“依他起性”:一切法都是依众缘而起。在依他起中应当认识一切法都是识所变现,所谓“万物唯识”,这是中观所没有的。

    2)“遍计所执性”:依他起的万物由于凡夫的重重虚妄思量分别,而有种种虚构的体相在心上现出来,其实这些体相不存在。

    3)“圆成实性”:在依他起上离开虚妄分别,便证到圆满成就的真实。

    三无性

    1)相无性:遍计所执的相是没有的

    2)生无性:凡夫认为自然而有的事物,只是因缘所生而已

    3)胜义无性:诸法的实相,是空不可得。

    唯识:第七末那识,末那指“意”,恒常不断地执持“我”的思想。第八阿赖耶识,指“藏识”,保藏一切事物的“种子”不使失坏,包括名言种子和业种子。

    密宗:真言陀罗尼宗。 密咒是佛内证的智慧的语言,能够显示诸法实相的真实语言,所以叫做真言。

    鸠摩罗什法师:出生于新疆,有印度血统。得到姚秦政府的大力支持。翻译中观系统典籍:《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维摩经》、《法华经》、《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金刚经》,以及大品般若经的解释——《大智度论》。

    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印度佛学最高峰的首屈一指的集大成者。

    法显法师:六十五岁高龄发迹长安,遍游北印,学梵文,抄经典,八十岁返国,继续翻译事业。《佛国记》

    义净法师:取道南海,历时二十五载,回国后翻译经律。《南海寄归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5-

    中国佛教八宗:性、相、台、贤、 禅、净、律、密。

    1)三论宗(法性宗):中观三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以真俗二谛为总纲,以彻悟中道实相为究竟。中道:色空不二,真俗不二,也就是诸法实相。

    2)瑜伽宗(法相宗):由玄奘法师译传而成立。《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玄奘法师翻译),以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为总纲,以转识成智(转依)为宗旨。

    五法:一名、二相、三分别(人的主观能对事物分别认识)、四正智(圣人清净实智)、五如如(如实智所对真如理境)

    三自性:遍计所执性(二取执着,无而谓由,起惑造业,名遍计所执)、依他起性(三界心法,依他缘生,名依他起)、圆成实性(依他起上除遣二取所显二空真如为圆成实)

    八识:眼、耳、鼻、舌、身、意、那、阿赖耶识。

    二无我:人无我、法无我

    3)天台宗:  《法华经》、《大智度论》、《中论》,以五时八教为总纲,以一心三观、三谛圆融为中心思想。

    五时: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这五个不同的时期。

    八教:“化法四教”——藏教、通教、别教、圆教,由浅至深;“化仪四教”——顿、渐、秘密、不定,从佛陀说法的机感不同分。

    一心三观:空观、假观、中道观,于一心中获得

    三谛圆融:真谛、俗谛、中道谛

    4)贤首宗(华严宗):《华严经》,贤首国师(法藏)创始,以五教来判摄,以六相、十玄、三观为中心思想。

    五教:小教(声闻小乘教)、始教(大乘初期教义)、终教(大乘终极阶段教义)、顿教(大乘中顿超顿悟法门)、圆教(圆满无缺、圆润无碍的理论)

    六相: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 ,既同时表现在一切事物中,也同时表现在同一事物中。

    十玄门:一切事物纯杂无碍、一多无碍、三世无碍、同时具足、互涉互入、重重无尽。

    三观:真空绝相观、事理无碍观、周遍含融观。

    5)禅宗:直指心性的顿修顿悟的祖师禅。单传心印,不立文字。《楞伽经》、《金刚般若》、《六祖坛经》。近代有临济、曹洞两宗。修习禅定不是为了强健身体、却病延年,而是为了制心一处,参究真理,以期显发智慧,彻见法性,明心见性,解脱自在。

    6)净土宗:《无量寿经》,念佛以求生西方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为宗旨。分难行道和易行道。只需信愿具足,一心念佛,始终不怠,就可往生净土。在中国和禅宗一起最为流行。

    7)律宗:学习和研究戒律。《四分律》。

    8)密宗:《大日经》、《金刚顶经》建立三密瑜伽,事理观行,修本尊法。三密:身、口、意三业。瑜伽:相应。

    隋唐时,诸宗兴起,极盛。唐武宗灭法,“会昌法难”,除禅宗外,诸宗衰亡。


    以上摘记难免断章取义。有兴趣者还请购买原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BOATMAN:看的第一本佛教类的书,就是这一本了。几年过去了,知识还是停留在入门阶段,老实说,门在哪都不知道
      • 琉璃天下:随喜赞叹🙏🙏🙏
      • 逸然子:感谢推荐,以前只看《金刚经》,一边又一遍,非常喜欢。
      • 如果我有一个书店:你好,我是如果我有一个书店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人员。我们主要就是做荐书的内容。
        就是你愿意把这篇文章投稿给我们吗?
        乐之读:@如果我有一个书店 简信联系
      • 2ade3ba949ec:我看过那个8万4000问,也是关于佛学的
        2ade3ba949ec: @乐之读 是啊,现在想看看蔡礼旭老师的讲课,也是关于佛学的
        乐之读: @无声l 那个也不错的
      • 祯至九思:因果缘分,悟性使然。
      • 流泪的老猫:佛经太难度了,还是仓央嘉措写的佛诗好读一些。
        乐之读:@流泪的老猫 是为了读着爽还是读着有用?
      • 盆小猪:阿弥陀佛🙏🙏🙏
      • aa6cb4027f12:这个看过了,确实是一本入门书籍,我们老师也推荐了!:smile::smile:
        aa6cb4027f12:@乐之读 不是,导游!
        乐之读:@小鱼love小猫 学佛学吗?
      • 无戒:这本我也有
        乐之读:@无戒 :smile:
      • 纳兰央措:初读《楞伽经》时差点皈依佛陀
        纳兰央措: @乐之读 未😄
        乐之读:@纳兰央措 然后皈依了吗?
      • 70636bc6e830:只看标题就能知道作者要推荐的是哪本书!
        乐之读:@风随事往 :smile:厉害
      • 江北客:老老头来坐沙发,村委会给乐兄补充推荐一部大乘显宗论典,天台宗智者大师的《摩诃止观》,身开遮,口说默,意止观。《易》有云,兼山艮,风地观,亦止观之义也。阿弥陀佛,愿增吉祥!
        乐之读:@江北客 感谢老老头推荐:pray:

      本文标题:《佛教常识问答》:推荐一本佛教的入门书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lbi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