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星球》读后感。
疫情爆发已过两年有余,期间感觉自己的心情如过山车,起起落落。这段时间随着国内疫情渐渐平稳,我的心才慢慢感觉到踏实。
非典爆发的时候我还小,记忆并不深刻。所以一直以来,我对病毒的认知了解一直还停留在高中教科书上。
在这段因疫情被困家中的时间里,我慢慢对了解病毒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因此搜集有关病毒的书,慢慢看起来。《病毒星球》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这是一本关于病毒的科普读物,是作者卡尔•齐默在耶鲁大学教授科学和环境时的创作。小书只有100多页,文笔轻松幽默,内容浅易,很快就能翻完。
“病毒”这个词听得很熟悉,读完这本书,才感觉自己对病毒实在一无所知。
相对人类而言,在地球上生存超过40亿年的病毒才更像是地球的主人,而放眼病毒漫长的发展史,我们甚至都算不上是它们的邻居。
大自然是如此的奇妙,仅仅是蛋白质外壳加上一段遗传物质,就能以不可思议的方式进行繁殖。
在自然界,病毒的数量是如此的庞大,一滴水中就含有超过两亿个病毒,海水当中的病毒更是数不胜数。并且冰川,海洋,山洞,沙漠等人迹罕至的地方中,还存有许许多多人类未知的病毒。
人类在体型微乎其微的病毒面前,居然显得是如此渺小。幸运的是,很多病毒并不会在人类中传播、扩散,并且能以人类为宿主寄生的病毒中,绝大部分对人其实并无害处。
但病毒具有极强的变异性,我们并不清楚,它们什么时候会变化的对人类有害;我们也不清楚哪些病毒可以由其他动物传播给人类;我们更不清楚,那些我们未知的病毒中又有多少会对人类产生致命性影响。
病毒对我们而言实在是太小了,甚至用一般的显微镜都观测不到它们。如果我们穿越回过去,告诉当时的人们,天花之所以如此残暴无情,罪魁祸首乃是极其“渺小”的天花病毒,他们一定会笑我们神志不清。
然而,这个处于生命边缘的小东西,却对整个人类乃至地球的生态起到了极其重大的影响。科学家惊奇的发现:在人类基因中有8%的遗传物质源自“博那病毒。”
这本书还给我们讲述了世界上最精彩的军备竞赛——这便是细菌与噬菌体的争斗,而且这场争斗起码进行了上亿年。
在海洋中,噬菌体每天会杀死20%-40%的细菌。为了对抗噬菌体大军,细菌会不断变异,每次变异出新的更能适应环境的细菌时,这种具有优势的新品种就会不断繁殖,扩散。
噬菌体同样也会进化,面对细菌的不断变化,它们总是能够做出针对性部署。
没有病毒就没有地球的今天,更不会有物种的多样性。关于人类的未来,我们率先考虑的并非是如何彻底消灭病毒,而是怎样才能与它们互利共存。
现在我们人类的社会,每隔十几年就会被新的变异病毒传播侵扰。艾滋病毒、埃博拉、非典以及现在的新冠肺炎病毒等等,通通都是来自于野生动植物的携带,然后经过三番四次的传播,最终在大城市彻底爆发。
我们生活在这个庞大的“病毒星球”之上,不知道哪一天就会传染来自野生动物的病毒、开始下一次瘟疫。
虽然作者说,科学家们正积极地开展各种动物研究,试图在它们体内寻找病毒的遗传物质,但谁也不知道新发现的许多种病毒中,哪些会威胁人类,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
对病毒来说,人类只不过一群待感染的宿主。我们能做的,也就是勤洗手,常通风,不吃野味,隔离在家,离它们远一点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