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学设计
文/韩月娥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学习目标】
1.了解边塞诗基本常识及不同时代边塞诗的特点。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诗意,会从不同角度赏析诗句,体会诗歌主旨及意境。
3.感受边塞诗特点,积累边塞诗句及咏雪诗句。
【学习过程】
一、了解边塞诗常识
1.常见意象
(1)时间: 秋天、黄昏、夜晚...
(2) 地名:楼兰、阴山、天山、凉州、长城、玉门关...
(3)景物:大漠、秋风、孤城、边关、黄昏、秋月、西山、黄沙、归雁、雪山...
(4)乐器:羌笛、琵琶、号角、芦管...
(5)军事:金戈、铁马、战车、金鼓、旌旗、烽火、弓箭、铁骑、号角...
(6)行为:登高、凭栏、吹奏、饮酒、望乡、望月
(7) 少数民族: 胡、羌、羯jié 、夷、匈奴
(8)曲子:《折杨柳》、《梅花落lào 》、《关山月》
2.常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用典、借代
3.边塞诗意境的特点
雄壮浑厚 奇丽辽阔
萧瑟悲凉 苍凉奇寒
4.不同时代的边塞诗特点
盛 唐: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 贺)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岑 参)
(统治者重武轻文,文人们豪迈勇敢、投身边塞、建功立业、杀敌报国。即使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
中晚唐: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 陶)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 益)
(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一些悲壮和哀伤。 )
宋 代: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 游)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
(统治者重文轻武、昏庸无能、不重用人才。虽然还洋溢着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愁,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以及归家无望的哀痛。)
5.我知道的边塞诗
《出塞》王昌龄[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凉州词》王翰[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军行》王昌龄[唐]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逢入京使》岑参[唐]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凉州词二首》王之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唐)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二、导入新课
边塞诗在唐代发展到了顶峰,仅就其数量来说,就有近2000首,达到了各代边塞诗数量的总和。唐朝的著名诗人大都写过边塞诗,其内容丰富深刻,体裁风格多样,异彩纷呈。比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唐朝的边塞诗作,就其美学上来说,其主导特征是壮美,阳刚之美,令人感到一种极为向上的生命力,体现了唐朝当时泱泱大国的雄浑的民族精神。今天,我们来学习岑参的一首边塞诗,看看这首诗是怎样体现大唐气象的。
三、了解作者及背景
1.作者简介
岑参,唐代边塞诗人,其诗气势豪放,色彩鲜明,风格多样,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
2.背景资料
唐天宝年间,李唐王朝国力强大,不断拓展疆域,因而在边境与西北少数民族不断发生战争。许多热血青年投身塞外,立志报国。同时有若干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塞外视为求取功名的新途径。岑参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度过了六年艰苦的军旅生涯,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他曾在诗中写到:“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他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在轮台幕府中送友人回京时所作。
四、整体感知
1. 初读诗歌,订正字音,划分节奏
2. 再读诗歌,译读全诗,理解大意
3. 划分层次
(1)咏雪——瀚海雪景图
(2)送别——风雪送客图
五、品读赏析
诗歌鉴赏方法:
1.注意题目。
2.品味关键词。
3.看修辞方法。
4.关注背景资料。
5.运用联想和想象体会意境
自主赏析,小组交流展示: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A.精妙的用词。“忽”显示塞外气候变换的奇特和作者看到奇丽雪景的惊喜之情。
B.新奇的比喻。以梨花喻雪,不仅写出了雪的皎洁,仿佛也闻到阵阵花香,将肃杀的冬雪当作春光来欣赏,给人以欣喜和暖意。
C.春意盎然的意境和昂扬乐观的精神。只有乐观和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表现出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一句描绘了沙漠纵横交错着无边风雪的画面,对上文冰天雪地的奇寒景色作了总结;
第二句“愁云惨淡万里凝”写了天空中布满惨淡的阴云,引出诗人为友人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由此自然转入下文的送别。
3.从用词和描写角度赏析“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掣”字用得最好,真实精确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从侧面衬托天气奇寒。
色彩感强:茫茫白雪之中,鲜艳夺目的红旗显得格外突出,并给冷色的基调抹上了一星暖色,反衬严寒,富有表现力,红旗在风中坚强挺立也喻指边塞将士不屈的斗志,写出了作者心中奔涌的豪情。
动静结合:狂风飞雪,红旗在僵硬地低垂着不能飘动,给人一种沉重、肃穆的感觉,符合此时送别的气氛。
4. 从用词和细节描写角度赏析“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写与朋友的告别,着力表现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不见”和一个“空”字,均传达出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通过马蹄的印痕这一细节,传达出诗人心绪中微妙的、难以察觉的波澜,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结尾两句情景交融,言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
和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5.既然是送别,为什么要咏雪?二者有什么联系?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为送别设置背景,渲染气氛;在边地奇异雄伟的风光,在大风雪的背景下,送别带上了雄浑悲壮的色彩。
小结:这首诗完美地将咏雪和送别相结合,在咏雪的诗句中,我们能窥见作者积极、乐观、豁达的情怀。在送别的诗句中,诗人也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雪景来烘托离情别绪,全诗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六、小结延伸
1. 结合刚才的分析,你认为岑参是怎样的一个人?
岑参是一个重情重义、有着侠骨柔情的诗人。岑参是一个热爱国家、有强烈报国之志的人,他渴望建立一番功业,实现人生抱负。他心胸开阔,气概豪迈。
2.边塞诗积累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高适《燕歌行》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3.送别诗积累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山中送别》)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