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小杰
这一年,陆丰棋友私下的棋艺交流也十分频繁。棋友们除了通过网络对弈平台进行你看不到我我看不到你的对弈外,还经常坐在一起,面对面手谈。棋友异地往来显著增多。以陆城为例,这一年,汕尾城区、海丰县、陆丰甲子镇、南塘镇、碣石镇、湖东镇等地的棋友纷纷前来交流,多达上百人次,比往个年头多出好几倍。大家通过交流,促进了友谊,提高了棋艺。在这里,要特别一提的,是甲子前辈棋手张江的陆城行。
张江,年近古稀,成名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甲子棋坛。在那个年代成名的陆丰高手中,一些人已经作古,如陈正、许宣、黄近、曾会明等;另一些人虽还健在,但棋力滑坡明显。唯独张江,平素和甲子棋手交锋,还保持相当高的水平,十分难得。他近二十年未参加各项比赛,也很少离开甲子,出来和其他棋手交流。所以,棋友们难免怀疑他能否同陆丰其他名手相抗衡。微信群上,叽叽喳喳,有的认为他是海陆丰顶尖高手。有的则认为,他不外陆丰二流水平而已。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执一词,莫衷一是。但大家都希望他能走出甲子,与其他棋友交流交流。这年年底,在众棋友特别是甲子李向武的鼓动下,张江和李向武一起到陆城交流棋艺。第一天下午,初来乍到,稍事休息,张江就和陆城王小辉交上了手。二局棋从开局到中局都难分难解,但在残局阶段,可能因用时较紧,张江走出错着,为王小辉所袭。当晚,张江分别对彭志坚、林文填各下了二局棋,均打成平手。第二天下午,张江对阵张杰。在陆城一线棋手心目中,张杰要比王小辉、彭志坚、林文填等人强些,大家难免为张江担心。没想到,一上来张江就连胜二局,第三局张杰才赢棋。这时候,天暗下来了,张江他们要赶回甲子,双方未再续弈。这一战,张杰显然不很发挥。原来,他小有感冒,导致状态不佳。张江这次陆城行,一共下了9局棋,胜负相抵,多负1局,似乎不甚理想。但如果考虑他已年近古稀,而对手的平均年龄比他年轻20来岁的话,这样的成绩已相当出色了。下棋既是脑力活,也是体力活,老年人的脑力、体力会衰退,棋力同样也会退步。张江能保持如此棋力,不愧是陆丰棋坛的不老松。

这一年,还有一件不能不提的喜事,那就是象棋培训班的开办了。夏天,汕尾棋院在陆城开设分院,举办象棋培训班,陆城名手林文填任教师。冬天,一贯只以围棋培训为己任的陆丰天元棋院与陆丰象棋协会合作,首次招收象棋学生。目前,陆城二个棋院的象棋学生虽然不多,但毕竟开了象棋培训的一个好头。我们期待象棋培训在陆丰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这一年,陈正和柳汉根二位棋友与世长辞。众棋友闻讯,倍感伤心,部分棋友参加其追思会。
陈正去世当晚,碣石棋友唐梓撰诗悼念。诗如下:
悼念象棋名手陈正先生
愁云惨淡月沉西,
未了哀思夜鹤啼。
纵马横车无对手,
登峰造极不逢时。
平生知己君惟我,
顷刻伤情泪湿衣。
此后阴阳长作别,
梦中妙着共灵犀。

几天后,马小杰写成《陈正先生象棋事略(稿)》,上传微信朋友圈。后来,马小杰对这篇文稿作了修改。现将全文抄录如下:
陈正先生象棋事略
陈正先生(1948—2017),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人。少时,喜爱象弈。尝于旧纸堆中捡得《百局象棋谱》残卷。该谱为清代四大残(排)局名谱之一。陈先生得此残卷,欣喜若狂,精心推演,孜孜不倦, 艺遂大进。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至“文@@革”前,碣石象棋氛围浓厚。后山头公园中,碣石众高手日日横车跃马。青春年少的陈先生经常与众高手交锋过招,并逐渐成熟,终于棋高一着,脱颖而出。
1966年, “文@@革”爆发,象棋被划归“四旧”,象棋活动遭禁。1973年,各地象棋活动陆续恢复。1974年,碣石重新举办象棋赛,陈先生不负众望,勇夺冠军。同年,经陆丰县体委选拨,陈先生与甲子黄近先生代表陆丰县参加汕头地区运动会象棋赛。这是陈先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参加汕头地区象棋赛。当时汕头地区地域广大,囊括今日潮州、汕头、揭阳、汕尾四地级市地盘。参加此次运动会的16名棋手,来自8个县市,均是各县市精英,代表当时汕头地区最高水平。比赛分为小组赛和决赛二个阶段。小组赛后,8名选手进入决赛。决赛采用单循环制,陈先生以3胜3和1负积9分的成绩获得第4名,仅负本届冠军、汕头市的蔡玉光1局。陈蔡这盘对局,从开局至中局,自始至终处于胶着状态,行至残局,大致和定。这时候,在本次运动会才第一次接触象棋比赛计时钟的陈先生,对计时按钟还不习惯,忙中出错,痛失好局。此局如和,则陈先生最后极有可能排名数一数二,并可代表汕头地区参加全省运动会。几十年后,陈先生对此局记忆如新,偶尔对三二象棋知己摆出此局,依然不无遗憾之情。陈先生在本届运动会的出色表现,令潮汕棋人刮目相看,开始改变潮汕棋界长期存在的陆丰无高手的偏见。
1974年至1985年,为陈先生的棋艺巅峰期。在此期间,碣石一共举办8次象棋赛,陈先生3次独占鳌头,2次并列第一,一共5次夺魁。这一时期,陈先生在碣石数次迎战潮汕棋客,战果辉煌。另外,陈先生还多次到汕尾、海城、陆城、甲子等地交流棋艺,成绩彪炳。当时,海陆丰棋坛藏龙卧虎,群英荟萃,海城马肯烈、甲子黄近、碣石许宣等先生皆为一时之选,但若单纯以比赛成绩论英雄,则陈先生更胜一筹,堪称这一时期海陆丰棋坛第一高手。
1986年以后,陈先生因工作原因,淡出棋坛。但偶尔亮相赛场,依然不乏精彩表现。本世纪初,碣石新园美食楼举办碣石五名手邀请赛,后因马小杰缺席,改为四名手赛。参赛的除陈先生外,还有吴填、温业创、孙振阅诸名手。陈先生在本次比赛中,起跑不利,二轮过后,以一胜一和二负的成绩坠尾。第三轮,即最后一轮,陈先生对阵吴填。当年的吴风头正劲,在海陆丰各项棋赛上难得输上一局棋。陈先生面对劲敌,全力以赴,以淋漓尽致的攻势连下二城,零封对手,后来居上捧走桂冠,令人叹服。2002年,著名国手,时任深圳棋院副院长的刘星大师前来碣石指导棋艺,他先与碣石其他棋手对弈,所向无敌,大获全胜。最后一轮,对阵陈先生。陈先生遭遇国手,无忧无惧,在乱云飞渡复杂多变难分难解的中盘战斗中,乘对手一时疏忽,突出妙手,劫得一子,奠定胜局。刘大师见大势已去,无心恋战,连连摇头,草草应付数着之后,含笑认负。
2004年年底,陈先生罹患重疾。2005年元宵节,陈先生抱病参加碣石“农信杯”象棋赛。同一年,陈先生作了手术。手术后,元气稍损,为身体计,从此远离赛场。
陈先生不仅比赛成绩可喜,而且奖掖后学,诲人不倦。碣石棋坛后进吴填、马小杰、温业创、孙振阅等人在学棋过程中,都得到陈先生的指点。二三十年来,这些人一直是海陆丰象棋界的中坚。
陈正先生指导少年许银川下棋的事迹,更是成为陆丰棋坛的一段佳话。1974年,在汕头地区运动会上,陈先生和邻县惠来县的象棋冠军许侯先生认识,二人一见如故,从此惺惺相惜。1980年代中期,许先生打算将其儿子许银川培养成象棋高手,经常带许银川到潮汕各地游学,曾多次来到碣石,也曾多次住在陈先生家中,有时一次就住上十天半个月。虽然有时免不了睡地板,但当时条件所限,在他乡作客,有个睡觉的地方已算不错了。1986年,时年11岁的许银川参加汕头地区少年组象棋选拨赛,许侯先生即请陈先生任教练。陈先生愉快接受邀请。此次比赛,许银川折桂。稍后,许银川又将代表汕头地区参加广东省运动会少年组象棋赛,许侯先生又请陈先生任教练,可惜这一次陈先生因工作原因未能成行。1993年,许银川大魁天下,夺得全国象棋个人赛冠军,晋升特级大师。不久,他衣锦还乡,随后,专程到碣石拜访陈先生。2011年,许银川特大出版《银川棋路》,寄赠陈先生存阅。书中,许特大忆及少年学棋的经历,特别为陈先生写上深情一笔。

结束语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愈来愈觉得,与其好高骛远,关注那些远在天边,过去现在将来都不与自己交集的大人先生及其丰功伟绩,倒不如东瞧瞧、西瞅瞅,关心一下那些近在眼前,同自己近似的小人物及其小故事来得实在。
于是,我下笔万言,写下身边的棋人棋事。
对于象棋业余爱好者来说,象棋是一枰游戏、一项消遣、一种爱好。业余爱好者不应过份在乎输赢、名次、利益以及自己在象棋江湖上的地位。这些恰恰是职业棋手应该十分在乎的。职业棋手不十分在乎这些东西,不会成为优秀的职业棋手。业余爱好者太在乎这些东西,也不会是优秀的业余爱好者。
同理,职业棋手理所当然全身心投在象棋上,而业余爱好者则应该对象棋三心二意,不应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免影响工作效益和生活质量。
对那些在象棋领域取得一定成绩的陆丰棋手,我心存特别的敬意,因为这些成绩是他们在三心二意的业余状态下取得的,实在是来之不易。而我发自内心的敬意是促成我写作本文的重要推手。
现在, 我几乎不读棋谱不摆棋了。偶尔,也会在业余时间就近参加比赛。实话实说,我只追求下出自己应有的水平,至于成败利钝,就顺其自然了。但我发现,我的一些朋友似乎比我更关心我的成绩,更希望我下出好成绩,我非常感谢他们对我的关心,但更希望他们能从另一层面来理解我。我也希望本文的读者能够以平常心来看待本文提及的那些胜负及其主角。
在这个美好的新时代,我衷心祝福诸位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再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