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问答中的困惑20181027

作者: 韩璐_hanlu | 来源:发表于2018-10-27 23:11 被阅读106次
    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第三周做案例问答了,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惑。

    第一周,“对不对”的问题

    最困惑的就是不知以什么方式去回答。题目往往只有寥寥数语,与实际咨询并不相同,因为无法与求助者进行交流,就需要从有限文字的question中提炼出一个problem来,感觉有难度。

    开始时很在意自己回答得是否“对”,这种回答方式是否“可以”。老师也没有给出明确的指导,只说运用心理学原理。我还就“如何答”的问题请教过师姐,她的回答让我释然,她说:通过案例回答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咨询风格和三观,尽管有时回答中会有一些修饰性。这可能也就是老师所考察的。

    所以无所谓对不对、好不好,按自己的想法去写就可以了。

    第二周,“如何提问”的问题

    再次回顾所学的心理学原理,我想到的第一点就是:不要听求助者讲故事,而要看TA怎样讲。不要被求助者的故事催眠。

    第二点:用求助者的方式解决求助者的问题是无效的。所以要求“异”。

    第三点:不直接回答“怎么办”,而要先弄清“是什么”、“为什么”。

    第四点:心理与道理是相反的。在回答过程中尽量不讲“道理”,尤其避免专业术语。

    第五点:不要用牛顿的思维而要用爱因斯坦的思维。

    第六点:对立统一律。

    尽管老师讲过十大咨询理念,但我现在能运用的也就这几条了,其他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至于老师一再强调的“求肋者是活生生的人”,具体在案例问答时应该怎么运用呢?

    我在回答中尽量使用问句结束,目的是让求助者去思考。但有时候的确找不到合适的问话方式,能够既能促其思考,又让人可以接受。希望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能讲解一下后现代的提问方式。

    第三周,共情的问题

    目前看到的案例问答基本上是求助者遇到了冲突,而且一般是常形冲突,时间较短,所以说通常按一般心理问题对待,诊断这一步先可以省略(也有个别可能是严重心理问题或属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但因为基本信息收集不完整,无法做出诊断)。只是识别心理冲突就算完成。当然,这只是我的假设,并不准确。

    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四个条件: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冲突是常形的,并因此而体验到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
    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激发因素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使是与最初事件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回答案例的过程中,感觉有些求助者的困扰不能理解,共情做得不到位,这是需要反思,更是需要在研修和今后生活中长期培养的。


    李克富‖案例·分析·讨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案例问答中的困惑2018102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best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