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毒舌姐姐,
您的推送我每期必看,非常欣赏您的睿智。现在我有一个纠结的问题,希望能听下您的意见。
我今年26岁,文学研究生毕业后在一家教育机构上班,教授文史经典的课程。我之所以做这份工作,是因为我觉得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所以也没太考虑待遇、发展前景之类的问题。但在我父母看来,我的工作根本不叫工作,我爸称呼我为“无业游民”,妈妈则总是一脸忧虑、苦口婆心地劝我考进体制内。
父母养育我这么多年,我也希望能有一份让他们觉得满意的工作,但是我又不想仅仅为了稳定考一个编制。我没有特别才能,深知如果要让父母满意,唯一的途径就是去考公务员或者事业编。我试着说服自己准备考试,但总是内心动力不足,学习效果也不佳。
请问毒舌姐,我应该继续去走这条路吗?恳请您解答。谢谢!
By 文宇
毒舌姐姐先让文宇画了一幅画,然后作了解读:
人活着,总是要有情怀的文宇的绘画分析
在成长过程中受母亲影响较深,儿时与父亲有点纠结。容易受女性影响。
对音乐、文学等事物喜欢,喜欢打扮。目标比较高远,做事计划性较强,认为目前环境影响了自身发展。
集体主义者,为人很有主见,但做事比较急于求成。智商比情商更高,自身能量比较丰富,有时情绪可能会影响理智。如果能够进一步补充能量,并继续提升情商,待人处事更加讲究方法方式, 那么将有助于实现梦想。
人活着,总是要有情怀的亲爱的文宇,
上周我赴贵州参加了中航国际第八届「蓝粉笔」教师培训公益行动。来自北京和深圳的22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特级教师、教育部专家库专家、资深名校校长等教育专家作为志愿者为国家级扶贫县贵州省雷山县72所中小学1400余名教师授课。
看到老师们放弃了闲适的假期在讲台上倾情奉献,无论是90后刚展露头角的优秀教师抑或是已经两鬓斑白的资深教育专家,他们在我的眼里都是青春无限、神采飞扬!
我发现,我们的专家给这些贫困山区的老师讲授的不仅是教学知识,他们还把价值观和人生理念也传授给了他们。其实,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发展中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的差异更多的不是体现在科学的知识体系而是不同的价值观念。而价值观应该在初中甚至更早的时期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熏陶下形成,我们应该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以后要做什么工作,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努力思考自己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人活着,总是要有情怀的如果我们将职业理解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那职业生涯就是指我们在一生中所从事的各种工作职业的总称,这是客观上的职业。
我们也可以把职业理解为人的生涯,把职业生涯看作是我们个人的一种财产,而不是某种职业或某一个组织的功能。它包括我们一生中的价值观、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动机的变化过程,这就是主观上的职业。
所以,从这两个定义就可以看出,我们对自己所从事职业投入的专注与热爱以及对它的期待和努力,都会影响我们此生的职业发展。
人活着,总是要有情怀的那么我们到底是要做自己应该做的,还是做自己喜欢做的呢?很多家长这样教育孩子:「你只要好好学习,其它事都不用管」。很多朋友当初填报的高考志愿,都不是自己选择的,而是父母的意愿。我们的父母真的很爱我们,他们甚至以爱为名,帮我们选择职业甚至动用可能利用的一切资源帮我们进入他们选中的公司。然而我们真的喜欢这份工作吗?我们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呢?
如果把工作当成养家糊口的工具,这让我们很难看到工作对我们的价值,就像参加培训的老师一样,如果只是学到了一些教学理念,那么可能Ta的讲课水平会有所提高,但是,Ta培养的学生不一定会是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人。
我们的父母和老师应该在孩子的青少年阶段就培养Ta立下自己的志向,树立自己的理想,让孩子从小就怀有报效祖国、回馈社会之心,这样在Ta完成学业后才不会因失去目标而迷茫和困惑。
人活着,总是要有情怀的当你从事的不是自己喜欢的职业而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意愿而被迫做这项工作时,你就不可能带着愉悦的心情去体验工作给你带来的价值感。我们从事工作的时间根据寿命的不同约占人生的三分之一甚至是二分之一,所以,如果我们所做的都是自己不喜欢的工作,那么长久以往,你就会被慢性压力所折磨,我们在应对慢性压力的过程中,整个身体也会呈现出不健康的状态,不但会影响情绪的不良反应,严重时还会导致躯体疾病。这也是为什么在同等工作量的前提下,有的人会甘之如饴,有的人却会因过度劳累而早逝。
真的很佩服你,在别人都追求金钱和地位的时代你却愿意选择自己喜欢并认为有意义的工作。教授文学经典在我看来是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教书育人是那么崇高而神圣。虽然你父母的担忧也是为你好,但是我还是希望你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果你愿意,为什么不尝试边工作边考博,如果能够读个全日制博士,毕业后努力争取在大学里教授你喜欢的文史经典,这样不是既满足了父母的期望又实现了你的梦想吗?或者你也可以从现在开始尝试写点什么,万一有一天成为了特色专栏作家也是不错的呢。
人活着,总是要有情怀的人活着,总是要有情怀的。除了上面提到的蓝粉笔志愿者,我还想提下自己的两位恩师。他们都已年过半百,赵然老师在中财已经做到了社会与心理学院的院长,道龙老师则在美国从事医生的工作居住在面临大海春暖花开的高档别墅,二位大咖即便不努力再干几年也可以关荣退休含饴弄孙了。然而,赵然老师为了使心理学后现代技术疗法——焦点解决技术在中国普及和发展而四处讲学辛勤耕耘;道龙老师为了缩小中美精神医学的差距而创办了中美在线健康大学为精神障碍诊断提供国际标准化培训。他们都在和人生赛跑,我为老师们的这种情怀而深深感动和钦佩。
人活着,总是要有情怀的道龙老师说,在一个行业里,5年入门,10年变内行,15年成专家,20年才有可能成为大家。20年铸一剑,虽然那时我已退休,但是我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应该可以成为专家了,我希望可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人生经历帮助更多的人,让更多的孩子健康成长,让更多的夫妻和睦恩爱,让更多的家庭幸福美满,这也是我的情怀吧。
年轻如你,是不是也应该赶紧确立自己的目标并努力前行呢?
By毒舌姐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