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苦与学习佛理

作者: 清月照天心 | 来源:发表于2018-08-23 20:54 被阅读101次

最近,以诸多人、事、情、欲故,生起许多烦恼痛苦,以不堪烦恼痛苦故,而思苦。

思量得知,主要有以下种种恼苦——有身体虚弱产生的不舒适;有因工作相关而产生的烦恼不快;有物是人非,好梦难回的惆怅悲哀;有因情爱产生的纠结难过。进而思之,有病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这些表现比较明显的苦。

观苦而契合佛说,不由得想到佛理。记得当初,就是被佛理“人生八苦”学说深深打动震撼。(【八苦】——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佛对于世间种种之苦的总结透彻精要,可以说是一位有着非常深刻智慧的哲学家。后观其对指出众生苦恼之根——贪、嗔、痴三毒,并提出“戒、定、慧”三大根本对治方法,以此三大原则,有许多具体的对治方法。

除此之外,关于诸行无常,缘起性空,万法唯心等的阐述,更让我觉得佛法宏大,透彻,精妙,虽然其中对我来说,亦不乏似懂非懂与难以理解捉摸处。而且,以佛法来说,我的思维与理解不离妄想思维,不离一颗妄心,虽则如此,仍可有正见、正念、正思维,正行(佛理名之正业,业取造作意,正行,则造正业、善业)。

再次想到佛法,又比较认真地看起一些佛理来,这一次仍从“四圣谛”入手——即苦,集,灭,道。以前多散乱或者浮光掠影地看,且喜欢从哲学深度思考体味的角度看佛理,那些在我感觉缺乏哲理性的东西就不怎么入于心,故而,看似知道了一些佛教知识,实则不成系统,好高骛远,流于空泛。

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理论与生活实际脱节,对于实践的应事修心帮助不大。以致热情渐消,贪嗔痴慢疑自然渐长,而逐渐对佛法失去学习探究的兴趣,回归我行我素,生活和身心状态又打回原样,很容易被外物和心中种种欲望、情感、情绪、想法等影响,牵着走,难以自主,因而常感到烦苦不安,或乏闷无聊,经常悒郁不乐。

这次再看则比较专心认真,尤其比较关注“道谛”,即对治、消克烦恼痛苦的方法。道谛所提供的方法,有些并不需要多少深入思考理解的地方,要紧在于尝试按其提供的方式步骤来做,比如【五停心观】——即能使五种过失停止于心的观法,是许多人在入道之初可以修习的五种观法。

一、不净观,即观察一切根身器界皆属不净,以停止贪欲。

二、慈悲观,即观察一切众生痛苦可怜之相,以停止嗔恚。

三、因缘观,即观察一切法皆从因缘生,前因后果,历历分明,以停止愚痴。

四、念佛观,即观察佛身相好,功德庄严,以停止业障。

五、数息观,即观察呼吸出入之相,每一出入,皆暗数自一至十,以停止散乱。

进一步,比如【四念处观】——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或方法——可概括为:「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需要在一定的正知正解的基础上进行。其中,前三观比较容易进行,后一观相对较难,一时难以做到,也自不必强求焦虑。

或者,当感受念头升起的时候,不作出反应,就只是静静地体会,观察它。观其自然的生长消灭,在这过程中只是清晰地觉知与冷静、客观地观察它。这样能让内心平静,平伏意念,不使烦恼明显生长,消减止息烦恼。用心尝试,可得一时的体验受用,经常练习,能有更明显的好处效果。

当然,除此以外,诸如【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以此为基础,引申出的【五戒十善】之法,其中如放生护生,布施,实语,慈忍,和合利益,等等。也是在日常生活中切实可行的东西。

以上种种,皆不离“戒、定、慧”三大根本的原则方法。

人是需要依凭自己,但在依凭自己的同时,更应有良好知识的指导,以纠正观念,思维,调整行为,克治贪嗔痴慢疑妒等种种烦恼私欲,消除诸多不必要的执着紧张,以达到用更加智慧,平和,从容的态度来面对生活。

思苦与学习佛理

相关文章

  • 思苦与学习佛理

    最近,以诸多人、事、情、欲故,生起许多烦恼痛苦,以不堪烦恼痛苦故,而思苦。 思量得知,主要有以下种种恼苦——有身体...

  • 情爱之思与佛理

    人有先天的天命之性,即本心真我;有后天的气质之性,即身体之我,或者说,由身体、想法、情绪、感受等等诸缘和合而成的这...

  • 对闻、思、修、行的一些理解

    最近对“闻思修行”的一些理解: 1: 闻是听闻佛法,比如一些典故,佛理,法理;思是思考,比如说当听了这些佛理之后,...

  • 因苦生乐 | 佛理

    文/扬蹄 2017年12月6日 星期三 晴 佛理说,“苦是人生本质,而快乐只是对痛苦的一种缓解。” 瞬间我懵逼惹!...

  • 佛子信条

    《佛子信条》 作为佛的弟子,生为佛生,活为佛活,爱为佛爱,死为佛死; 作为佛的学生,学习佛法,思维佛理,弘扬佛教,...

  • 【七言绝句】五一留母

    佛似娘心娘即佛, 娘安居处必呈祥。 常思抚育曾经苦, 孝母儿孙福寿长。

  • 根宋上师:怎么去修行佛法 怎样才能抓住精髓

    如同世间的学问,学习知识和懂得如何学习的方法,后者尤为重要一样,学佛亦然。懂得一点点佛理与了解如何系统和有次第的学...

  • 佛 理

    生活中并不常往来的一位朋友,从远方打来电话,说她已经认真参佛好几年了,说自己的心智在佛理中得以迅速提升...

  • 佛理

    我虽有宇宙最大的神通力,但依然有四件事情是做不到的。 弟子问释迦牟尼佛: 您既神通又慈悲,为何还有人受苦?...

  • 佛理

    世间之佛是咋样的,被人称之为世间之佛的说法? 所谓世间之佛,也就是佛系人生。当一个人面对无常的调理的时候人的身边就...

网友评论

  • f2ff635e41e2:七月底我皈依佛门受持五戒,也寻找到了一位法师作为自己的师父,八月二日开始了《楞严经》的学习,八月中旬跟随佛协去斯里兰卡参加佛牙节朝圣,参访了包括佛牙寺在内的几座寺院,遇见了斯里兰卡好几位高僧大德。我是刚步入佛门的佛弟子,感恩能够在这里遇到您以及善知识。佛弟子有责任去护持和弘扬正法,这是最高境界的布施─法布施,再次感恩🙏
    清月照天心:@蒋萍_d794 不客气,共同修学,共同进步!🙏🌟
  • 清月照天心:【四圣谛】是佛法的根基与入门处。🌟
  • 蓝蓝的子夜爱在阳光:我的佛祖,🙏🙏🙏
    清月照天心:@蓝蓝的子夜爱在阳光 嗯。我们崇敬佛,向佛学习,学习佛法真理!🙏🙏🙏
  • 巨零:学习了。
    清月照天心:@巨零 共同学习🙏
  • 清月照天心:哲学家叔本华痛感人生的痛苦和无常,提出了两条解脱痛苦的途径—— 一是进行艺术创作或欣赏,二是禁欲。禁欲,可看做一种修行方式。艺术,或也可看做一种修行方法,两者在方式与效果上有差别。儒家传统即有六艺的教学。故而,人生需要修行净化提升内心,达到对治、消减痛苦的目的,以能够更好地抵御困难,提高生命的质量。🙏
    清月照天心:@浅浅是水 嗯嗯😊🍵
    浅浅是水:@清月照天心 说的太对了,修心养性以达到更好的自己:hibiscus:

本文标题:思苦与学习佛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bim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