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爱之思与佛理

作者: 清月照天心 | 来源:发表于2018-08-27 14:49 被阅读209次

人有先天的天命之性,即本心真我;有后天的气质之性,即身体之我,或者说,由身体、想法、情绪、感受等等诸缘和合而成的这个我。

我们平凡人的追求,除了丰衣足食,还离不开亲情,友情,爱情。其中,尤以爱情为甚。爱情披着美好甜润的外衣,几乎人人都被其吸引,人人遇到爱情,都不由自主地扎进乃至沉浸、陷溺其中。爱情能予人甜蜜欢乐,也能给人带来哀愁痛苦,它让人或喜或悲,或笑或哭,忽平静忽扰乱,忽落寞忽痴狂。悲喜爱恨,有时只在转瞬之间。其于人之影响不可谓不大,也正因如此,爱情成为了文学艺术领域永恒的主题。

既然爱情如此摄人,故情爱者,为气质之我所拘最深处乎?盖气质之我源于阴阳相交,天地相合,男女媾精所生,故而其心性于男女情意欲望处最为深切。

论其背后原理,应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阴阳又有「相互趋向而彼此转化」的运动之故。故而主阳气者,流转向与其气质相近之阴气处去;主阴气者,流转向与其气质相近之阳气处去。

(此即“你是什么样的人,就将遇到什么样的人”的原因。也可应用在恋爱中。但并不都是这样,有好多人是因为愚痴糊涂,不能正确认识他/她所遇到的人,才导致遇人不淑。)

故男之气性者,情牵之,使寻性情相似之女;女之气性者,情牵之,使寻性情相似之男。故情爱欲望从人所禀受的后天气质之身中来,难断除也!若能断除者至不动心者,则可做此气质身体之一大主人,而能远离情爱欲望,及其引发的诸多纠结苦恼。

(注:男之气性,女之气性,非独指男女;而同性恋者亦然,虽同为男,亦有一偏男之气性,一偏女之气性者;虽同女亦如是,今人名之曰攻受。)

故,早期佛教着眼此深重关键处,主张断除情爱及诸多私情贪欲,或化情爱、贪爱为慈悲之爱,所谓“爱就是慈悲”。纵不能断,若消减转化之,清净意自生。

佛教经典《佛说四十二章经》着重宣说此理。其经文由四十二个章节组成,每节简单精要,比喻近切,使人明白能知。

《四十二章经》东汉时期传入我国,相传是古代中国译出的第一部佛教经典。

情爱之思与佛理

相关文章

  • 情爱之思与佛理

    人有先天的天命之性,即本心真我;有后天的气质之性,即身体之我,或者说,由身体、想法、情绪、感受等等诸缘和合而成的这...

  • 心之所向,动之所感,情为爱之源,爱于情之本,理为爱之动力。 有理方能走遍天下,无理皆寸步难行。 理为何物? 不可胜...

  • 思苦与学习佛理

    最近,以诸多人、事、情、欲故,生起许多烦恼痛苦,以不堪烦恼痛苦故,而思苦。 思量得知,主要有以下种种恼苦——有身体...

  • 佛理,情道

    随佛念经,嘴上千遍 与你谈情,心里万变 望想精深,请用心 妄想爱浓,需用心 一样,一样的

  • 也问佛

    爱上阅读:爱之梦《也问佛》 作者:B-Y 我问佛,世界相遇的人,相遇的情,为何难舍。...

  • 对闻、思、修、行的一些理解

    最近对“闻思修行”的一些理解: 1: 闻是听闻佛法,比如一些典故,佛理,法理;思是思考,比如说当听了这些佛理之后,...

  • 情与理

    你说我不懂事理, 我说你不懂感情, 争辩不休, 你生气地离开,头也不回, 我沮丧地站着,头也不抬, 留下吧,我们爱...

  • 情与理

    哲学以理服人,文学以至真至爱至纯至善至美的情打动人的心灵,引起情感的共鸣。

  • 情与理

    普通的老板,情、理、法; 有智慧的老板,理、法、情。 普通人经常受到外部的影响,一丁点不同的声音或意见都可以让自己...

  • 情与理

    总是觉得自己思想不凡,觉悟很高,并不屑于和同学们打闹嬉戏。然而一想到高中时朋友们给我的温馨,又暖洋洋的,这真是无比...

网友评论

  • 蓝蓝的子夜爱在阳光:前身父母所赐,后身自己修为,所谓繁杂,与尘世无关,全在内心。心有爱,皆是爱,心有恨,皆是恨,拜渴祝福,🌺🌺🌺🌺🌺
    清月照天心:@蓝蓝的子夜爱在阳光 🙏🙏🙏🌸🌸🌸
  • 浅浅是水:爱就是慈悲:blush:
    清月照天心:@浅浅是水 嗯,大爱慈悲🙏🌟

本文标题:情爱之思与佛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nzz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