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对老婆:“就你事多,你到底能不能快点啊!”
老婆对老公:“喝,喝,就知道喝,你喝死算了!”
老师对学生:“你笨死了,我怎么才能教会你呢!”
上级对下级:“你一天到晚迟到,是不是要我送你一个闹钟?”
生活不是一场辩论赛,目的不是争对错,而是活的更好。
接下来我们利用《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的知识为你解决沟通上的难题。
一 区分观察与评论
什么叫做观察?观察就是留意发生的事情。非暴力沟通强调的是清楚地说出观察的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
我们平时都是基于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事实进行沟通,我们使用观察的手段列出事实与依据才会会让人觉着客观和公正,一旦某人讲话不客观不公正,那么他讲什么你都不会愿意听,而评论就是损害客观与公正的最大杀手!
生活中我们会有很多反面例子,如:
例子1:
欧哥,感觉你最近工作一直不在状态啊。
欧哥立马跳起来说:怎么了?我哪儿不在状态了?内心会找出无数个说法证明自己是在状态的。
例子2:
欧哥,你最近上课经常迟到呀。
欧哥立马跳起来说:你这说的什么话呀,什么叫经常啊?我不就才迟到3次嘛,小Z迟到4次你怎么不说他呢?
正确表达:
关于例子1:欧哥,你这连续两个周的工作都没有完成了。
关于例子2:欧哥,我看了一下考勤记录,上周你有3次没来。
我们自我代入一下,“事实”其实是最不容易引起对方反弹的东西。
把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会倾向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要把观察和评论分开,避免绝对化的评论。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卢森堡博士说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的时候,他脑海里闪过了“胡说八道”的想法——不知不觉中,他也做出了评论。
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不带评论的观察的确是非常难的,需要强大的智慧和时刻保持理性。希望我们都能暗暗给自己定下一个努力的目标,追求“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二 体会和表达感受
什么叫感受?感受其实就是:内心的感觉。
描述感受的词语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们生活中常常把自己的想法当成了感受。
比如:书中举的一个大学生关于他室友晚上把音响开得很大导致他不能睡觉的“感受”的例子。
“你对这件事情有什么感受?”
“我觉得晚上不应该这么大声。”
“虽然你用了‘觉得’这个词,但你表达的仍然是想法”
他试着重新表达感受:“声音太大会打扰到别人”
卢森堡博士向他解释,这仍然是想法不是感受。
这一回他斩钉截铁地说:“我没什么感受”。
很明显,他有很强烈的感受,也许是生气或沮丧,但他不懂如何表达。
因为我们从小都被忽略过很多感受,我们小时候摔倒后,妈妈总会跟我们说:“起来起来,没那么疼”。
难过委屈想哭的时候,妈妈会说:“这点儿委屈有什么好哭的,男孩子哭起来太丢脸了”。
所以,我们从小都以隐藏情绪为最高境界。
生活中我们会有很多反面例子,如:
错误表达:我感觉你把我们家当旅馆。
正确表达:老公,你这两天每天都是11点以后才回来,我感觉很孤独。
错误表达:出去玩就别想着你的工作了,玩的一点都不痛快!
正确表达:亲爱的,出来玩,不想工作了好么?放松一下好好玩,多开心呀!
人们的思考方式分为感性与理性,理性基于事实讲道理,对与错,都是看法;
而这件事情做的不好,我很伤心,这个说法是基于感性的说法,这是感受。
一个是在讲主观的看法一个在讲内心的感觉,我们平常在沟通时不妨感性一点,多说一点自己的感受。
三 说清楚自己的需要
需要是指未满足的需求。
其实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求。
如果你女朋友说“你从来都不理解我”,她其实恰恰渴望理解。
不幸的是,大多数人并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不顺心时,我们倾向于考虑别人有什么错。
而当你能正确的表达自己的需要时,是比较容易获得对方的理解及回应的。
并且需要说的越清楚,就越容易获得积极的回应。
一个朋友对另外一个朋友说:
表达错误:你昨晚没来令我很失望(抱怨)
表达正确:你昨晚没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和你说一些烦心的事(被需要,当好朋友看待)
表达错误:你没把饭吃完,妈妈感到很失望。(责备)
表达正确:你没把饭吃完,妈妈感到很失望,因为妈妈希望你健康成长。(关怀)
从这两个例子来看,说出自己的需要非常重要,只要有一点点区别,沟通的效果就会差非常远。
四 学会请求帮助
请求是指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希望。
只有作出观察、表达感受、说明需要,之后我们提出请求才有可能是合理的。
合适的请求:
① 你能现在帮我去洗一下碗吗?
② 你能马上去做作业吗?
③ 你能每天早上7点起床吗?
不合适的请求:
① 你能多爱我一点吗?
② 你能听话一点吗?
③ 你能再努力一点吗?
所以,请求应该简单,明确,具体。
另外,我们也要体会对方的感受,不要使用命令的方式。
错误表达:给我去刷碗!
正确表达:亲爱的,我现在比较忙,你现在能帮我刷一下碗吗?
错误表达:推荐一本好书!
正确表达:我最近在学习销售方面的知识,能帮忙推荐几本好书吗?
语气跟用词上稍微有一点区别,就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沟通的方法便决定了沟通的效果。
五 小结
我们不是生而就是圣人,在生气时我们天然地就会埋怨、批评、指责、挖苦、嘲笑他人,有时候甚至将这个作为勇敢的标签,但你会发现如果这样,你就会把自己的生活给搞砸了。但每个人如果都能够记住这个公式“我观察到……我感觉……是因为……我请求……”,自觉地在每个关键时刻都深吸一口气,然后套用这个公式,真诚地倾听、反馈,相信你会发现你的人生境界豁然开朗,这个看起来似乎并非高大上的工具,如果你能坚持“学而时习之”,就能达到孟子所言:“人皆可以为尧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