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是一件不需要学习的事

作者: 石小露 | 来源:发表于2016-06-15 16:26 被阅读412次

    和从小一起长大的闺蜜见面,话题始终离不开孩子的教育问题,她跟我讲了一件往事,令我十分惊讶。那时我们还是小学生,她来家里找我玩儿,我正为一支新自动铅笔和妈妈争执,我要用,妈妈不让,在一番你来我往的争论之后,妈妈只好同意让我用。当时闺蜜在旁边全程目睹,受到很大震撼,以至于二十年后的今天还是记忆犹新,她说,如果是她的妈妈,说不许用就不许用,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步的,而我竟然能通过辩论获得家长的允许,这是她无法想象的。我对这件事全无印象,听完也是愣了,自从自己当了妈,就对上一辈的教育理念充满怀疑,不断的挑战和挑剔,还不遗余力地向他们传播自己的科学育儿观,没想到我妈从前是这样开明的处理问题。我把这件事说给老太太听,她一脸得意地嗔怪:“你以为你不是我们惯着长大的?”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认为:“所谓母亲的技巧,指的是她和孩子合作的能力,以及她使孩子和她合作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无法用教条来传授的。每天都会产生新的情景,其中很多地方都要应用她对孩子的领悟和了解。她只有真正对孩子有兴趣,而且一心一意要赢取他的情感,并保护他的利益时,才会有这种技巧。”也就是说,养育方法没有一定之规,而是爱在每一种具体情景中的展现。

    前不久我见了一个朋友的朋友,他的孩子马上面临高考,却忽然决定放弃学业,家庭和学校极力劝说无果,孩子索性不再和家长老师沟通,终日沉浸于网络。这位忧心忡忡的父亲因为孩子不和人说话的问题拜访了医院的精神科,得到一堆抗抑郁药,后来又去了一家心理诊所,习得了一招用负强化手段戒除网瘾的方法。在了解了很多细节之后,我的观点却和这些专家相反:孩子没有任何问题。几天后我见到了这位辍学少年,聊了整个上午,他以超越年龄的洞察力跟我分析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他如数家珍的列举互联网的未来走向,他引用小说里的名句支持他对社会的看法,而他不愿和父母交流无非是感觉得不到理解。当我得出结论,孩子比同龄的大多数乖宝宝还要成熟优秀时,这位父亲频频点头,仿佛宽慰了许多。但是在我看来,他自己早就是这样想的,只是在我这得到了确认。虽然他没有接触过任何心理学理论,但是他却坚决地没给孩子吃一颗药,也没有尝试折磨人的行为疗法,他的判断完全不是出于理性,而是出于比知识更有力量的,爱。

    《星际穿越》里说:“爱不是人类的发明,而是超越人类的更高维度的存在。”现代人分不清楚,帮助他们做出正确选择的是理性还是感觉。看看数百万年前的祖先,他们没有所谓的育儿理念,却在生命的传承中带领人类走上了生物链的顶峰,他们所遵循的育儿观,唯有爱。如今,对育儿方法的讨论甚嚣尘上,但事实上我们不但没有充分的爱我们的孩子,还在他的成长中掺杂了很多功利的成分。

    一个小生命呱呱坠地,蓬勃成长,曾几何时,他的每一个进步都是父母眼中的奇迹,可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耳边聒噪着“不能输在起跑线”的威胁,想到孩子的未来,初为父母者变得无法淡定,着手于教育,不顾个体差异,拿他和其他孩子比较。而我们的孩子,不但就此被剥夺了轻松愉快的童年,还要以弱小无防的心灵承受自尊的损伤。

    孩子略大一点,更是琴棋书画齐上阵,唯恐落后于人。艺术本是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娱乐方式,如今却成了教育的一部分,培训机构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鼓吹艺术教育的必要,玩耍变成了上课,享受变成了考级,攀比和虚荣心遮蔽住我们的双眼,艺术失去了其天然的魅力变成了充满痛苦的童年记忆。

    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野蛮的教育为了不可靠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使孩子受各种各样的束缚,为了替他在遥远的地方准备他可能永远也享受不到的所谓幸福,就先把他弄得那么可怜。”这段写于十八世纪的文字放在今天还是那么贴切。

    育儿先育心,是育成人之心。养育孩子所依仗的不是诸般理论和技巧,而是全然的、原始的、纯净的爱。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与孩子平等相处,如何接纳他的全部,如何欣赏他的每一次进步和顽皮,你需要的不是管教的方法,而是学会在自己的心里装满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育儿是一件不需要学习的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bkp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