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台难,前台更难,为什么支持业务这么难

中台难,前台更难,为什么支持业务这么难

作者: 晓阳的数据小站 | 来源:发表于2021-08-12 18:12 被阅读0次

|0x00 拿结果,拿的是什么

在“中台”如火如荼发展的这些年里,“前台”过的也并不舒服。

尽管中台提供的能力在不断完善,但业务战场一日一变,仅买菜赛道,就有团购物流、即时物流、仓配物流、快递物流、分销物流等多种业务模式,在决出最终赢家之前,前台尚且不能自保,中台也无法发挥价值。

在过去,非常成熟的电商体系,在前台战场上打赢了,中台才具备了长期存在的意义。时至今日,我们可以这么讲,前台依旧是非常重要的,决定了中台的存亡。

在前台业务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拿结果”。

我们往往会讲,作为团队TL,要有“建团队、拿结果”的能力。我们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了前半句“建团队”,而往往忽略了后半句“拿结果”,而这个能力,才决定了我们在市场上竞争力,不仅是公司业务的竞争力,也代表个人能力的竞争力。不仅对于TL而言如此,对于一线的研发小二而言,能拿结果,相比工作很忙,更容易获得团队的认可。

那么,“拿结果”,拿的是什么?

不论是“降本提效”,还是“创造营收”,结果都代表了“价值”,也就是团队能够创造的价值。这里的团队,不仅仅代表技术团队,也代表了运营、采购、销售等职能线,技术提供竞争力,业务打赢市场竞争,是价值创造最好的体现。

对于前台的技术而言,尽管身处前台团队,但毕竟不是结果的第一负责人,因此考核绩效和评价晋升的方法,就落在了“支持业务”上。谁能够更好的支持业务,谁就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技术是为业务服务的。

因此建立“信任”,了解自己的技术能帮助业务做什么,同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尽管我们可以讲“流批一体”多么先进,可以宣讲“用户运营”的案例是如何成功,但对于业务而言, 能够提供趁手的工具,建立信任,产出结果,“支持”才是有意义的。

拿结果,拿的就是“信任”,不因为繁琐而消磨斗志,不因为艰难而选择更换赛道。

|0x01 合作方的信任感

作为一线数据的TL,是业务和数据交汇相融的地方,不仅对数据的处理技术要有熟练的掌握,对于业务的洞察同样必不可少。在很多公司的掌门人眼里,数据是一种有“魔力”的东西,认为只要有了数据,就可以解答很多非常高深的问题,比如“公司的实时利润变化”,这种情况对于数据团队而言,压力非常大,因为从掌握的数据现状上看,我们其实是不具备这个能力的,一段时间跑下来,往往只能提供一些分析深度有限的看板,不仅对于业务没有帮助,反而消耗了不少的时间来配合,那么业务就“不信任”你了。

其实我们仔细分析合作方的想法,大体可以将不满意的类型,分成两类:一类是隐形诉求;一类是业务体感。

先说隐形诉求。企业的经营决策通常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比如采购,涉及到多方利益的博弈,并不是采购价格越低越好,往往要适度高价采购一些东西,否则你会发现,当你卖的好的时候,热销品因为利润太低,突然就不卖给你了。而数据的判断往往是具有确定结果的,比如采购价要低、缺货率要低,等等,很难反映利益博弈的结果。

同时,有一些想法,其实是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产生的,因为见到实物之前,没有谁能够明确自己想要什么。从研发的角度看,这就叫需求变更,但从业务的视角看,这是很正常的诉求。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要有一种宣讲、同步机制,这并不是故意扩大影响力,而是确实有必要的。我们要讲清楚数据背后的逻辑、数据计算的口径、数据工具使用的方法,等等。尤其要讲清楚,我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有一套成熟的应对方法,以解释很多情况下数据与经验有偏差的原因,并把这些差异呈现出来。如果业务能够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生产要素,我们也要积极的作为PM,来尝试这些新思路,并通过实验来找到答案,最终达成共识。

很多时候,项目工期的预留,不光是为了应对研发,也是为了预留修改的余地。

再说业务体感。

做汇报之前,往往都会有一些小插曲,比如一号位印象中为研发团队投入了不少资源,但感觉业务上好像没有什么变化;或者是某个季度非常重要的目标,却始终不见动静或者是反馈。

遇到这种情况,除了要定期进行汇报,以建立比较好的沟通渠道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考虑回答问题的方法。

一个是成本的节约,通常研发团队的人力成本都是一笔不菲的开支,但通过技术团队的努力,可以实现在业务高速增长、功能快速增加的同时,人力成本只需要小幅度的增加,便可以满足业务的发展。

一个是业务响应速度,部分看起来非常简单的业务,比如购物车扩容,其背后设计的是非常多个团队夜以继日的努力,这些都是竞争对手难以企及的竞争力,我们有信心跟紧业务团队,适应市场的变化,让技术迭代适应市场变化。

一个是用户体验提升,我们讨论用户体验,并不是代表销售额的增长,而是重视诸如物流发货速度、线上操作更加简便等动作,用户用产品用的更爽了,这是一种长期价值。

总之,除了学会用技术响应需求外,还需要组织起属于技术的“话术技巧”,复杂的职场环境下,“深思熟虑”的代价可能是非常非常昂贵的。前台业务是战场,你不可能在喝每一瓶水之前,都打电话验明它的真伪,大多数情况下,甚至连质保日期都不会看,因此学会如何讲故事,把一瓶水包装成百岁山的故事,别人才会有信任感去消费它。

|0x02 团队成员的信任感

前台业务,往往会被质疑“没有技术含量”,因而团队流动性会很大。

作为直接服务业务的研发,最大的优势是“贴近业务”,而最大的挑战也往往是“业务压力”。相对比中台团队,一线研发的业务Sense一定是最专业的,同时也是最难的,因为无法达到专业的层级,就很难成为业务的合作伙伴,无法真正的提供有价值的支持,从而沦落为业务的资源方。但学习业务的过程、洞察业务的变化,往往是团队成员比较排斥的,不仅是因为这跟技术毫无关系,也是因为学习另一套知识体系,需要比较高昂的成本。

同时,因为业务在最前沿,组织架构的调整也往往会非常频繁,甚至于一年多变都是常有的事情,导致与业务的合作通常不会非常持久,建立信任感的成本非常高。这种时候,仅仅只满足业务的需求,通常是一种非常不明智的选择。短时间可以进行封闭开发,但时间一久,团队变得非常疲惫,矛盾就会骤然爆发,流动性突然加大。往往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才会发现,深耕业务价值,必须是全局的视角,你会有权拒绝业务的需求,但同时又需要真正的解决业务痛点。

这些问题,对于一线研发而言,很难,对于TL而言,更难。

建立与团队的信任关系,首先是有节奏。比如我们为业务做支撑运营的工具,刚开始就没有必要直接做到可以支持大促的实时级别,可以先从T+1的离线数据看板,逐步做到T+1的离线分析看板,如果业务反馈比较不错,再进一步升级为实时数据看板,如果业务反馈一般,那么就不要投入巨大资源来做。再比如应对营销活动的临时需求支撑,刚开始要1个月的支持周期,逐步通过帮助业务梳理环节,把支撑人力下降到周级、甚至是天级。这都是一种非常不错的节奏,能够有序的推动业务发展,也可以选择性的退出低价值的业务,避免消耗彼此的信任关系。这种业务节奏的变化,便是一线同学逐步成长的过程,成就感会逐步增加。

建立与团队的信任关系,其次是融会贯通。我们非常不建议前台团队的同学钻研技术深度,而是考虑掌握大量跨学科的知识,除了本职的研发技能外,还需要掌握诸如分析、算法、产品、数据化运营等思维,并通过大量的分享与实践,来逐步的将这些技能融会贯通,提升自己解决复杂业务的工具广度。这种情况下,不论是做架构设计,还是技术选型,都会有更充分的业务理解,同学的价值会得到比较好的体现。同时,更多的知识,也为那些愿意学习的研发,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建立与团队的信任关系,还需要与每个人交心。因为业务的变化,试图通过信息不对称来消除,是一种不现实的情况,也往往会被质疑不作为、团队乱。因此除去与业务相关的事情外,团建就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事情,不光是吃饭、自己掏钱Outing,也可以组织密室逃脱、狼人杀,用年轻人自己的方式来建立私人的信任关系。常言道:“员工离职两个原因,一个是钱给的不够,一个是干的不爽”,钱的事情你做不了什么,但干的爽不爽,可选择的工具,就太多了。

|0xFF 与投诉为伍

作为前台团队,被投诉是常有的事情,不能因为太多而忽视,也不能因为委屈而暴力对抗。

我不否认,很多业务方,是很难打交道的,甚至于对方不想跟你好好打交道,只是找个可以甩锅的对象。但也有很多团队,对我们是认可的,合作起来会非常愉快,效率越来越高。

毛主席说过,所谓政治,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不论合作方的目的是什么,最终我们能够团结大多数的业务,就是最大的政治胜利。

因此,项目KO会议、私下约业务负责人吃饭,或者是积极响应部分业务的需求,多聊一下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都是有效的团结方法。

但也要注意自己做的一些事情,确确实实会导致投诉,这些情况通常有三种:

自己做的产品有Bug,影响了某位重量级人物的OKR;
对某些小业务不理不睬,导致小业务出现问题;
拖着一些需求长期不解决,对方考虑另起炉灶。
被投诉的原因,总结一些,大体也就是如下原因:

沟通的过程没有温度,对方感觉你态度恶劣;
沟通的结果不够高效,打字回复,对方认为你在应付;
给出的解决方案没有考虑周全,对方埋怨你没有服务好业务;
确实无法解决的需求,业务质疑你能力不行;
计划优先级已经排好了,业务只抓住多久交付一件事情死磕;
已读不回;
可以说,跟业务打交道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理性的过程,感性占据了绝大多数场景。我们埋怨前人留下了稀烂的文档,业务也埋怨技术团队都在搞毛,本质都是因为业务的混乱导致的,每个人站在不同的立场而已。

因此,从某些角度上讲,被投诉是不可避免的,要学会与投诉为伍。毕竟,现状不是一时半会可以扭转的,但我们自己的情绪可以。

相关文章

  • 中台难,前台更难,为什么支持业务这么难

    |0x00 拿结果,拿的是什么 在“中台”如火如荼发展的这些年里,“前台”过的也并不舒服。 尽管中台提供的能力在不...

  • 《相见欢》

    《相见欢》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相见难 不想见更难 唱什么思绪满天 都是难 想起了难 忘了更难 为什么...

  • 大中台,小前台

    大中台,小前台的本质是用沉淀的底层通用能力去支持业务前台的快速发展扩张。 这种大中台,小前台的运作方式给我带来的几...

  • 中台大概可以划分为:业务中台、数据中台、算法中台、技术中台、研发

    从理论上来说,前台业务重复部分都可以做成中台! 中台大概可以划分为:业务中台、数据中台、算法中台、技术中台、研发中...

  • 从云管平台的架构演化看待“大中台,小前台”

    1.中台,前台的本质 中台的本质为服务重用,通过松耦合的服务组件带来业务复用,通过服务组件的编排对业务前台的快速响...

  • 业务中台

    1.业务中台定义 业务中台完成的则是多个业务场景的通用部分,以及挂载和执行面向特定前台业务的扩展功能。 企业把全程...

  • 96%的新业务员不知道的开单秘籍

    业务员总是感觉为什么现在的客户这么难开发?客户关系这么难维护?其实不是没有市场,也不是没有客户,关键还是在于做销售...

  • 八大招数

    做招聘的HR难,了解业务的HR更难。在招聘中收获成长!如果没有招聘经历的HR,如同一位没有业务经验的CEO,终究在...

  • 一文阐述数据中台和传统数据仓库的区别

    数据中台成为热点,“中台”这个概念,是相对于前台和后台而生,是前台和后台的链接点,将业务共同的工具和技术予以沉淀。...

  • 创业艰辛

    赚钱难,跟着别人赚钱难,带领别人赚钱更难。 技术背景的人总喜欢通过创新和技术的先进来制造优势。 业务出身的人喜欢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台难,前台更难,为什么支持业务这么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bolb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