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两周前开始调整太极练习的时间分配,如果只有一个小时,那么只用来站桩,并且每次站桩都保证至少站到30分钟的提示铃响。昨天很轻松地一次站到58分钟,差不多恢复到几年前的最好水平;并且感觉只要有时间,还可以继续站下去。今天在别人无意的提醒下,从太极桩换成了提手上势,最初的10分钟格外难熬,但站满30分钟的时候,有点明白为什么老师要教不同的桩功了---因为确实感受不太一样。
最近站桩站得有点停不下来,然后想起了一些遗忘很久的东西。
2
在我所有体验过的东西中,对于身体状况直接改善最大的,不是站桩、易筋经、瑜伽,不是艾灸,不是好的医生或各种补品,也不是太极拳;而是两次集训。
第一次,是某年国庆期间和先生一起去参加惠兰瑜伽的一个三天的训练营,在淀山湖边某个岛上的酒店,风景很好,住宿条件也还不错。说是瑜伽的训练营,更确切的名称可能是瑜伽语音冥想的训练营,因为从头到尾没做过几个瑜伽动作,除了坐着听讲之外,做得最多的就是唱歌跳舞。
第二次,也是秋天,去参加了一个国学研修中心的三天的女性成长培训的训练营,培训的环境尚可,但那是我有史以来第一次睡通铺,并且是地铺,没有空调所以一直开着窗,而窗外是一条并不算安静的马路。课程具体讲了些什么早就不记得了,只记得大部分时间在听,一小部分时间让每个人说,中间的某个环节,几乎所有人都大哭了一场。
我对这两次印象深刻是因为:在去之前,我都被失眠和妇科问题困扰着,并且情绪非常低落;而一天之后,所有的身体不适都消失了,临走的时候,心里只剩下感激---不是对于培训本身,更多是对于家人和朋友。
如果一定要说这两次有什么共同之处,那么大概是:远离手机电脑,专注在当下的课程,全天都很不舒服地坐在地上(蒲团或者瑜伽垫),吃素,早睡早起。对了还有一点,它们好像都在向宗教仪式靠拢。
3
后来的后来,我再没见过疗效这么好这么快的东西。
然后某天站桩的时候忽然想,寺院、修道院之类的清修的生活,对于想要修行的人,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灵,应该确实是有直接的帮助的。 但是,我们不是为了要健康才活着。
如果活着的全部意义是活下去并且什么都不做,就算对别人没有伤害,估计自己也会觉得很无聊吧---存在过的痕迹就是消耗了一些东西,然后什么都没留下。我更佩服的人,是经历种种挫折依然心怀希望,身担各方压力依然可以举重若轻。
简而言之,活着不是为了修行,但我希望有某种修行可以帮我更好的活着。
4
乔希.维茨金在《学习之道》中曾经提到过如何激发一个人的最佳状态。他说,你可以找出生活中什么事情让你最接近内心的平静,达到注意力集中的状态;然后,制定出四步或五步的固定修炼。固定修炼中的最后一步,就是做让你内心最平静的那件事。整个过程中,你不会产生压力。
一段时间后,用你需要面对的挑战替代掉让你内心平静的那件事。因为固定修炼与之后发生的活动之间已经有了心理联系,所以原来的心理状态会继续保持下去。接着要做的就是逐渐调整固定修炼,使它比原来简短但却拥有同样的心理作用。关键是缓慢增加这些变化调整,这样固定修炼的最后版本与其原来的样子就能够做到相似多于差异---即便准备时间稍稍变短,身体和精神也会有同样的心理反应。
对他来说,太极冥想动作(个人猜测是拳架)就是他的固定修炼,他开始循序渐进地缩短训练前他所做的冥想动作。很多个月以后,通过渐变的方法,他可以在深呼吸后就完全准备就绪。
一旦一次简单的吸气可以激发无穷的敏捷度,我们每时每刻的意识都会变得愉悦,就仿佛是几乎失明的人第一次戴上眼镜时所感受到的幸福。我们走在街上会看到更多的事物。每一天都变得异常美妙。
5
我期待着一个呼吸可以让我静下心来的那一天。从练习站桩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