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从六个方面深入剖析了愤怒这个情绪,通俗易懂,对于那些经常有愤怒情绪的人,值得一看。
1. 愤怒是一种评判,是期待,是自我要求,是情感连接,是恐惧,是一种爱。
――某种意义上说,愤怒是一种面具,它将真实的需求与渴望隐藏在愤怒之下。这与冰山中所提的感受的感受类似。人们用那些更能接受的情绪如愤怒和焦虑来逃避那些更难接受的情绪,如羞耻、恐惧、愧疚、悲伤等,掩盖那些不愿意承认面对的事实或深藏在潜意识的并未被觉察的渴望。
2. 应对愤怒的方式:压抑、思考、表达、使用。
――应对情绪的方式也类似。之前没有想到还有使用情绪的说法。想想也对,情绪也是一种工具。可以利用情绪达到你想要的目的。但绝大部分人还是无意识状态下地运用情绪作为工具,本人同时也受情绪所控。
3. 愤怒中的评判这个篇章本质就是CBT认知疗法,探索的就是冰山的观点层。人为什么要时时保持好奇心,保持开放的心态,因为这样才有机会觉察到自己观点的局限,才有机会不断进行认知的迭代,不让自己长期困在某些观点和自己的认知中。
4. 具体化表达和概括化表达:与非暴力沟通类似,殊途同归。其实都可以用NLP理解层次来理解,想要表扬或者说是加强关系,从具体到抽象,你做的具体行为,说明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好的方面)。想要批评的话,不要从具体上升到抽象,你可以批评这道题没做对,但不要说你这么笨。这是对身份的攻击。
5. 对错存在,但不绝对。
——说对错必定存在观察者和标准。对错是非常具有主观性。学心理学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包容性,不那么执着于对错。
6. 全面否定是想表达强调。
——全面否定只是想引起重视的一种方式,但通常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引发了新的战斗。
7. 期待过高有两种可能: 你的期待超出他的能力,你的期待超出他的意愿。
——儿子有能力实现我的期待,但他没有意愿去实现。所以我才觉得郁闷与遗憾。
8. 作者多处提出了羞耻感,看起来,羞耻这种情绪也值得琢磨。
a) 表达期待,而非表达否定。
——其实就是说出我要的,而不是说我不要的。
——作者提到表达期待会隐含着羞耻感。所以人们不愿意直接表达期待,主要原因一是怕被拒绝,二是防御需求中的羞耻感,求人导致的羞耻感?这个可以研究一下。
b) “别人对你愤怒时,如果你能绕开他的批评,反之给予肯定,你会发现他的愤怒值会明显降低。”
——通过愤怒获得愉悦感和价值感,而不愿意直接求夸奖。还是羞耻感作怪。
c) 亲密羞耻感:过于亲密的体验,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羞耻的。
9. 愤怒把问题放在第一位,把对方放在第二位。
10. 别人对你愤怒,是因为他用自我要求去要求你。
——有时我生气是觉得,我的标准已经降到这么低了,你怎么还达不到?
11. 用黄金比例来解释“60分的妈妈就是足够好的妈妈”。那40分的不够好,是给孩子提供恰到好处的挫折,让孩子学会独立,学生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适应社会。同时将黄金比例应用到其他方面,如你可61.8%不任性,38.2%任性。
——黄金比例这个应用很有趣。也可以用它来解释一下完美。完美是100分,100分很好,但是无法长期让人处于较好的状态。黄金比例让人感觉舒服,或者更准确的说法是,黄金比例能够让人处在的状态是一直可持续发展。想起李中莹的那句:坚持灵活,灵活地坚持。每个人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黄金比例。
12. 人做事的时候遵循两个不同的原则:舒适原则和正确原则。
——本我和超我
13. 愤怒是求爱的一种方式:我需要被爱。
爱有两个角度来理解,我付出了爱,你接收了爱。
——感受爱也是一种能力。与其追问“你爱不爱我”,不如探讨“如何做,能让你感受到爱”。
14. 付出感的两种形式:为他人做,为自己做。付出的两种形式:存在付出与刻意付出。
——如果你的付出是为他人而做,就会容易有期待,期待结果,期待对方的回报,结果或对方的反应未如你意,就容易导致愤怒。
15. 爱是终极解决方案。所以学会爱自己很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