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以往的认知里,凡是走出国门的,基本都是学霸,或者品学兼优者。这样的认知也没错,但仅限于当年公派留学的那部分人。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后来的留学者,并非人皆优秀,或特别优秀。只要具备了所在国要求的基本条件,就有可能获得走出来的机会。但出来的要想留下来,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倘若想在里面混出来,那也是不太可能。多年前我曾在回国飞机上,碰上一位留学新西兰八年之久的孩子,问及取得绿卡没、拿到国籍没?直摇头。问为何?满脸尴尬、一言难尽。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59558/a4b228bb889b1a9c.jpg)
出来的并非都能一帆风顺,如果仗着家里有钱、有权,整日里游手好闲、不思进取,学习方面难免一塌糊涂。这样的孩子非但不能身上镀金,就连留下的可能性,都会微乎其微,卷铺盖走人没得商量。留下来的也并非都如人所羡,人们眼里“高、大、上”拥有者也有,但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还都从事普普通通工作。这些普通工作中、硕士的普遍,也有博士、甚至博士后学位的。但文凭并不等于能力,在市场竞争法则面前,管用才是硬道理。在用人单位那里,对高学历者,反而有一种回避,如果遇到“假货”,受损的反而是老板。当然这边的用人标准,并不以学历、学位论英雄,在实践中的综合能力表现,才是挑选高管、获取高薪的硬道理。当然咱们华人除了勤奋、能干之外,还有个短板就是,与人沟通的能力、勇于表现自己的能力不够强。与同是亚洲裔的印度人相比,往往落于下锋。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59558/908c9c80a74e2212.jpg)
因为在澳洲有华人一百多万,华人群体本身,就形成了一个市场。围绕华人圈子做买卖,也成为留下了的这些人,谋取生计的主要门路。在澳洲的大市场中,欧美籍老外捷足先登,控制了本土的主导市场。但在非主导市场中,华人依托国内价廉物美的原产地,依靠华人精打细算、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服务业中享有质优、价廉、服务好的优势。在从事的各行各业中,不光能够赢得华人认可,也让越来越多的老外,热衷于找华人做生意。
![](https://img.haomeiwen.com/i16659558/e9dc4f699dadebe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