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本有关音乐的书,是杨照的《想乐:聆听音符背后的美丽心灵》,讲述了音乐史上几十首名曲背后的故事。我是不谙音律的,只能看看背后的故事,体悟音乐流露的情感了。
诗,音乐,远方,梦境杨照讲的故事细腻缜密,凭记忆截取几段吧。
约阿希姆是音乐天才,年少成名。或许音乐天才都有孤僻的性格吧,约阿希姆信奉“自由且孤独”。对于自由的高度追求,必然导致深重的孤独。约阿希姆为寻求创作的高度自由,近乎偏执的保持自身的孤独。而于人性而言,没有人愿意忍受孤独带来的不安与内心黑暗。约阿希姆陷入了自由与孤独的二元矛盾之中,最终通过对妻子社交活动的严格约束形式爆发,引发与妻子的矛盾而离婚。又因为猜疑勃拉姆斯与妻子有染,而与之断交,可谓是真正孤独了吧。我想约阿希姆想要的是自由,孤独只是衍生品吧。
舒曼年轻时在老师家学习音乐,和老师的女儿克拉拉暗生情愫。但是舒曼比克拉拉大十岁,舒曼的老师并不同意他们的交往,迫不得已舒曼最终通过起诉的方式让他的老师进阶为岳父。舒曼婚后还是很浪漫的,每次克拉拉生日都会谱曲敬献妻子。然而舒曼患有严重的精神抑郁,虽然投河自尽被救,但是还是在两年后英年早逝。
舒曼的弟子勃拉姆斯疯狂地爱上了自己的师母克拉拉,陷入了道德的自责与暗恋的难以自拔中。舒曼生病期间,他协助克拉拉照顾老师;舒曼死后,他创作了双钢琴协奏曲作为挽歌。勃拉姆斯终生未婚,对克拉拉的爱慕一生长存心中,保持了对老师和师母的敬意,将自己的爱意糅入音乐的创作。
然后,讲讲我与音乐吧。
我虽然没有一副好嗓音,但是有爱好音乐的一颗心。早先少年时,喜欢听的音乐都是节奏明快、乐观积极的,就像以前看电影偏爱喜剧一般吧。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思考人生,情感越来越丰富,发现靡靡之音才更有感染力,就像也看悲剧了。音乐就是那些无法用言语表达,但总是跃动在心中的情感吧。有时候,发现一首击中心灵的音乐,会单曲循环几个小时,甚至在睡前戴上耳机伴着入眠,为此还特地买了一个单只蓝牙耳机。
上大学以后,闲暇时光多了,才听音乐越来越多。每天晚上睡前都习惯戴上耳机听一段时间音乐,一个人走路时也喜欢听音乐。我这人在性格上,可能也有点约阿希姆,向往自由,浪漫主义情怀严重,所以独处时间很多,总是逃离嘈杂的人群。当然,不是为了逃离人群,只是想要逃离嘈杂。我想要与之交谈的人寥寥,愿意与我聊天的人也不多,如果有人与我之间双向互动愉快长久,那是我的幸运。
我这人听音乐其实无所谓类型,只要好听皆可,但是大体还是有个倾向。刚开始,喜欢听流行音乐,更多是港台明星的和非正当时的,因为我觉得现在的流行歌曲越来越不能愉悦我的耳朵了,我尤其厌恶说唱,而像李宗盛、罗大佑、邓丽君、王菲、莫文蔚、梁静茹等经典怀旧歌曲更能吸引我。有人说“年少不听李宗盛,听懂已是非少年”,但是我觉得李宗盛的歌全是故事与人生啊,有益于培养丰富的感情。
后来我又喜欢上民谣了,其实我刚开始分不清什么是民谣。民谣歌曲最喜欢的应该是赵雷吧,赵雷的歌旋律清婉,歌词富有美感和思想,不像其他很多民谣一样用词不雅,随意爆粗口,我还是有知识分子的古怪与洁癖的。听的音乐虽然不至于阳春白雪,但也不是下里巴人。
此后有段时间又迷恋纯音乐,如果没有合适的人声,宁愿都是乐器声音的萦绕。发现喜欢的很多都是日本音乐,这种东方式的审美还是更符合我的意趣,不得不承认,日本在纯音乐上还是有很多大师的。那个时候特别喜欢矶村由纪子的《风居住的街道》,连续几天基本上就听这么一首歌,二胡声悲怆哀鸣,后来发现听多了容易哀伤,就减少了频次。
现在基本上杂糅了这些类型,又回到了原来的无固定类型时期,网易云音乐给我的每日推荐也什么歌曲都有。听得多了越来越傲娇,不会再轻易被哪一首歌曲打动而下载。音乐其实不仅仅是一段旋律,更多的是深藏其中的情感。我们听音乐的时候,往往不经意被一个音符、一句歌词打动,这是一切有情感动物与音乐产生的共鸣。越来越多人沉醉音乐,在网易云音乐评论分享故事,就说明了孤独的心灵与日俱增,孤独的故事找不到合适的人分享,只能在虚拟世界找人倾听。
网友评论